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心理成因及矫治

2014-04-10 13:00文蓓
考试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荣誉感品行诱因

文蓓

所谓品性不良的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纪律或有严重道德过错,甚至有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近几年,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对中职学生的不良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已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在心理上存在明显的特点,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配合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做好他们的思想品德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对稳定校园乃至社会秩序,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心理成因

(一)中职生不良品性的心理成因。

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学生主观及心理的因素。学生品行不良和客观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良、社会的消极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当三个方面。但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内部心理因素起作用。

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形成是由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中职生生长发育迅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生理和心理的加速发展导致身心两方面的不适应状态,一方面提出强烈的独立要求,另一方面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处于半成熟状态,是人身的“过渡期”、“危险期”、“困难期”,国外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具有离开成人的保护而获得独立的愿望。但由于中职生的意志品质还未达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正确评价客观事物的能力不强,不能自觉地根据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盲目追求独立,又缺乏自制能力,爱冲动,好草率行事。这时的学习动机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他们逐步明确了学习的社会意义,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阻碍着他们正确学习动机的确立,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本来已经旺盛的精力无从宣泄,极易产生品形不良的行为。中职生的这种“成人感”是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矛盾体现。

(二)中职生不良品行的表现。

第一,在认知上:道德观念模糊,是非好坏善恶不分,审美观点不明确,个人欲念强烈,行为盲目性大,哥儿们意气和吃喝玩乐是他们的精神支撑,追求极端自由和低级情趣,把暴力行为视为英雄之举。如有的中职生认为诚实是傻,为公是假,美就是长得好、穿得奇,友谊就是讲哥儿们意气,幸福就是有钱花,把打架闹事看成勇敢,把尊敬老师看成“拍马屁”,等等。第二,在情感上:缺乏正义感,对家庭、学校态度冷漠,情绪对立,心存疑惧,戒备心重,情绪反复无常。好激动,脾气暴躁,往往一触即发,行为不计后果,对教育持反感态度,缺乏尊重和同情心,即使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别人的受损害上,仍心安理得。如捉弄残疾人,欺侮弱小儿童等。第三,在意志上: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缺乏自制力,言行不一,经常反复。做事缺乏耐心,缺乏思考,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第四,在行为上:缺乏理智,不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不讲文明,张口就骂,举手就打,但又欺软怕硬,一味逞能显胜,并以此作为心理上的最大满足。同时,极不诚实,常常瞎编胡诌,不讲真话。受好奇心、模仿心、从众心理等因素的驱使,道德观还不成熟的学生对什么都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实践,盲目模仿,进而形成一种难以摆脱的恶习,如吸烟等。有时这种不良道德的需求在多次侥幸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会逐步养成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即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于是在不合理的需求与错误的行为方式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加上坏习惯的维持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会使这些坏习惯不断强化,成为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

二、中职生不良品行的心理矫治

对具有不良品行的中职生的教育,应该更细致地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优化班级育人环境。

班主任要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建设一个团结、友爱、进步的班集体和真诚无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品行学生的对立情绪,改变他们的后进状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对不良品行学生的作用是班主任不能代替的。应通过集体的力量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集体主义的表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这种荣誉感支配下产生的行动,往往容易坚持和发扬。为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努力会为班级、学校增添荣誉,而个人的错误行为也会给集体荣誉感带来损伤,维护集体荣誉感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维护集体荣誉是与一切损害集体利益的现象做斗争的过程。当全体成员都为维护集体荣誉感而努力时,能促使那些由于个人错误行为而损害集体荣誉的学生感到内疚,并力求用实际行动挽回对集体荣誉的不良影响。

(二)用“师爱”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

不良品行的学生由于平时受到的多是人们的指责和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对老师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应怀着深厚的感情,用“师爱”感化他们。“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核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相信教师的真心,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这样他们才能接受来自教师的种种教育。但对于这些存在心理障碍的不良品行的学生,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这种爱,要爱而有度,爱而有格,严爱相济,严而可亲,既不能一味迁就,又不能过于严厉,掌握好批评的艺术,本着真诚、宽容的态度,实现师生间的理解。以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加倍珍惜,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发现、挖掘,即使是微弱的,也要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争取进步的信心,才能找到施救的支撑点,长善就失。如不守纪律的学生,他们大多具有活泼机智、胆大好胜、性格爽直、爱动脑筋的特点,要以其长克其短,扶其正,祛其邪,从而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自制能力表现在学生在遇到问题的特殊境况时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或不良的行为,任何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改变自己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愿望,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学会自我调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预想不同年龄段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谈想法,谈处理此类事情的办法,也可以让学生写些“制怒”、“制烦”、“戒躁”等方面的座右铭,对遇到问题处理恰当的学生进行表扬等,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样会使学生渐渐懂得自制、自控,对不良品性起到制约的作用。

(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当学生有了品性不良的表现时,要注意不以损害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处理,使其在人格上受到应有的尊重。这可以打消学生的疑惧,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对立情绪。自尊心是恢复自信心的基础,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前提。有了自尊、自信,就可以避免由自卑心理导致的错误行为。如有的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他可能会故作“惊人之举”,这样的例子是不少见的。

(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不少学生犯错误是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而错了也不知其非,在错误行为之前不能制止它的发生,在错误行为之后又不能吸取其教训。不少品行不良的学生,心理上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要使其“清醒”过来,必须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教师要明确地赏其功,罚其过,使其在实践中增强是非感。

(六)增强学生与外部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有是非感而无意志力,这是品性不良学生的内心矛盾。外部诱因通过内心活动起作用,一旦形成内部诱因,就会支配人的行动,这就要求必须增强学生的意志力,使之自觉地与外部诱因作斗争,切断不良诱因对自己的影响。当然,必要时要使学生与“原发诱因”隔离开来,但光靠“堵”和“禁”,或避开是不行的,也是消极的。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机会,给予信任与帮助,使其感受到战胜不良诱因的满足和愉快,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成绩基本都很差,所以班主任及教师应注意从他们的个性心理引导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接受知识的载体,他们如果以一种消极心理对待学习,那就不可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只有在他们的内驱力形成时,接受知识的内化过程才有可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把艰苦的学习活动当成乐事,其心理活动才能达到优化状态。例如,当不良品行的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时,教师不要随意训斥,可以有意识地提高语调或突然停顿,或用眼神把批评巧妙地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哪怕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转化问题学生,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就是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使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不良情感、不良习惯。教育工作者必须创设各种优良条件,增强正向的因素和力量,削弱或消除不良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自觉的思想斗争,向正确方向转化。对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荣誉感品行诱因
培养集体荣誉感 增强班级凝聚力
优良品行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