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君
目前,我国小学应用题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一般为这样的流程:提前预习——讲解例题——学生练习——讲解习题——课后复习。该流程只能满足一般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个灵活有效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学生会逐渐的感觉到应用题学习越来越吃力,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对应用题教学产生厌倦。为了解决小学应用题教学面临的困境,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即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果不适合学生,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学习水平才会更快速地提高。因此,改善小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是改变小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的根本方法。
一、提高题目理解能力
数学应用题与其他数学题不同,一般的数学题是将算是直接列出,让学生求出结果,而应用题是需要学生自己从一文字为主的题目中获取信息、归纳数量、选择方法、列出等式、计算结果。在此过程中,获取和选择游泳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之一步骤也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
例如:王村养殖场养鸡45只,养的鸡比鸭少14只,王村养殖场养鸭多少只?
这是一道典型的知道总数和一个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的小学应用题例题。两位数的加减法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计算,但是,全班仍旧许多同学表示不会计算这道应用题,这是因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将已给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信息。于是笔者将题目改为:“王村养殖场养鸡45只,鸭比鸡多14只,王村养殖场养鸭多少只?”这是班里的学生都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就算是面对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如不能真正理解已给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依靠传统的“记类型”的方法也是无法解决的。
当然,是否理解应用题表述内容,不完全和语文阅读能力有关,这与数学及其他生活常识都有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在讲题的时候根据具体问题采取具体措施。
二、扎实数学基本功
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置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应用题是需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内容,就无法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也不会太高。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扎实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并不是关键所在,学生通过读题判断采用何种计算方法才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简单应用题只需通过基础的教学知识,即加、减、乘、除即可解决,或者说,任何类型的数学运算都离不开这四种基本运算。因此,学生想要提高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只要搞清楚,何种问题使用乘法,何种问题使用除法。部分教师通过“分类型教学法”将应用题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等,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老师教的几条定理去解决问题,如果题目稍稍复杂,便不知具体用何种方法解题。实际上,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通过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应用题之前帮助学生巩固举出数学能力,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这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和以后的数学教学都具有深远影响。
三、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在第七册小学数学课本中曾对应用题解题的一般步骤作出明确规定:
(1)弄清题义,找出已知条件何所求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运算顺序;(3)确定每一步骤,列出算式,算出得数;(4)检查或验算。这些基本步骤只是给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的一个参考,并不是说学生一定要按照每一步进行运算。
应用题本身就是讲数学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如生活常识、物理知识等)相结合的产物,其题干信息灵活多变。而另一方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集中体现在第二条的“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运算顺序”中。下文中笔者将举例证明应用题解题方法有很多种。
例:甲数是乙数的3倍,乙数比甲数少8,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此题可以有许多解法。
(1)解设乙数为X。则有(X+8)÷X=3得到X=4,故甲数是:4×3=12,乙数是4;(2)解:设甲数为X。则有X-X÷3=8得X=12,乙数12÷3=4;(3)8÷(3-1)=8÷2=4,4×3=12,故甲数是12,乙数是4。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同样一道题思路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尽相同,解题方法对解题步骤的多少、难易甚至是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将不同思路的所有步骤都摆出来,让学生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启发学生,并让学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终提高成绩。
应用题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但是,许多教师都没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一重点,从而使得应用题教学陷入了困境。应用题与一般的数学题不同,它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理解能力和活跃的发散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改变现存的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