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云,龚爱国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高职高专理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缺位及应对策略
张晓云,龚爱国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已悄然兴起。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位,本文分析了缺位的原因、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创业能力;缺位及对策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的概念;在1991年的东京会议上,创业教育被定义为,“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认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不是消极地等待单位招聘就业,而是在没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勇于自己创业”。到目前为止,有关创业教育的定义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公认的权威论述。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以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肇端。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 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
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温家宝总理2010 年3 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也逐渐受到普遍重视。
近几年,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迅速升温,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前瞻性对策,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就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但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位。
(一)缺位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培养人才以技术型为主。学生虽然有一技之长,但是综合能力偏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强。职业院校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所需人才质量认识程度不够,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困境和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明显缺位,具体有如下原因:
1.政府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不到位。2002年4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自发探索阶段进入到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在本科院校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不难看出,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政府的目光还盯在各个名牌高校上,对高职院校实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支持力度微弱,特别是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方面还没有更多优惠政策向职院校倾斜,致使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做了很多文章,也很见成效。但是,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首先,高职院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理念。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些年,办学目标主要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还没有把、也没来得及把创业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也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革命性作用;其次,高职院校对开展创业教育信心不足。很多人认为,创业教育只有在名牌普通高校才能使创业教育得到成功实践,基于目前的学生素质现状,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高不可攀的,行不通的;第三,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深入。目前有关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在理论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也没有创业教育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缺少创业教育的因素,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也没有相关创业能力要求。
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外,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重视。就业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只是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开展就业讲座以及创业大赛等方面的活动,还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育教学体系来研究。开展创业教育应在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学分设置、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以及营造创业文化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缺位表现
长期以来,传统的职业教育观把职业教育只看成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求职者,而创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成为求职者,更要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下,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缺位已经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的发展潜力以及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1.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家庭、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很多困难。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来看,自主创业应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创业除了应具备一般的素质、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外,还要具备强烈的竞争和开拓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把握机会的决策能力、具体操作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敢于冒风险能力等这些基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由于高职院校中创业教育的缺失和其它内在原因,很多大学生都缺乏这些创业素质和能力。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3000余人,大学生创业率不到1%,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不超过0.4%,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率则更低,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还很欠缺。
2.学校内涵建设方向不明确。所谓的内涵建设,是根据职业院校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传统的职业教育观是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就业技能教育,在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方面都遵循传统的方法,学校的内涵建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难免会导致学校的战略定位不准,长远规划不科学、学生培养目标偏窄、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前瞻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当前高职院校面对就业、招生等出现的问题,更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涵建设。有专家指出,创业教育首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3.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全国职成教战线要重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实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等八个方面提高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内涵建设、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生产和管理一线所需的人才,还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创业教育更加强调切合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更加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入,更加注重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生活、教学与时代紧密联系,以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创业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开放性的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整合校内外、课内外教学资源。学校应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抓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一)学校应把创业教育理念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2010年4月,教育部召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视频会议中,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学校应把创业教育理念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创业教育理念为核心,创新学生评价体系、课程体系和创业师资队伍培养体系。
1.创新学生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体系日趋完善,能够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以就业和创业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要有体现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果的评价要素。通过学生素质评价,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2.创新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达到有机融合,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的衔接,要把创业教育课程有效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学分体系。要大胆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教材,构建具有学校发展特色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更加趋于实践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过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较多,很多教师都有企业经历,有的还有着丰富的企业经验和创业经历。构建一支具有较高创业素养与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企业经历,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可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实践,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潜心研究案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也可以让一些骨干教师带着自己设计或研发的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项目去创业,造就一批“创业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第三,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创业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创业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第四,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通过橱窗、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文化墙、黑板报和校园期刊等载体构建立体的创业教育宣传,使学生始终处于强烈的创业氛围中。良好的学校创业文化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灵感和闪光点,激发学生创业冲动,启发他们创业思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业思维。
(三)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职业院校要把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广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创业设计大赛、模拟营销大赛、设计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将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作为创业教育的大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办创业实践中心,创业孵化园等创业实践平台,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水平。
[1]裴芸,羿羽.创业教育,高职院校亟需“补课”[J].教育与职业,2007,(9).
[2]张志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3]王世华.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 2).
[4]陈雨海.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基本内容[EB/OL].http://weekly.sdau.edu.cn/html2006/2006/llsj/2006_42_02_3999.htm.2006-3-14.
[5]贾新华.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6]顾明远.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责任编辑:孙建华)
Abs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Xiao-yun,GONG Ai-guo
(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Jinan, Shandong 250103, China )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UNESC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t the same position of importance as academic education. By now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pproaching in mos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owever, there are obvious absences how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g. the idea of running, teaching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The approaches for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untermeasur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3-12-05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创业教育与核心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号GZYLX2011359)和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0年立项“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张晓云(1958-),女,江西万安人,外语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
G718.5
A
1671-4385(2014)01-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