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红,但 强,张同健
(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 )
经济与管理
关于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低碳旅游政府行为分析
陈向红,但 强,张同健
(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4 )
低碳旅游是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的关键性发展战略,但需要得到政府机构的引导和支持。我国政府机构在低碳旅游转型监管中普遍缺乏技能和经验。立足于现有的条件,政府低碳旅游行为主要包括低碳宣传、政策优惠、低碳监督、低碳规划、人才培育、财政支持,以及低碳文化的推广和低碳示范区的构建等,从而为政府职能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低碳旅游;政府行为;峨眉山;乐山大佛;碳足迹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在“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指出世界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5%,其中旅游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倡导在未来的15~20年内,旅游业将碳排放年增长量控制在2.7%以内,最终达到整个行业的“碳中和”,即碳排放和碳吸收相抵消。该项报告由世界旅游组织、国际航空航运和陆路运输组织联合调查完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旅游业是世界第一产业,也是第三产业中最大的产业,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强国和经济大国中都是支柱性产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损害了旅游业的成长,增大了旅游业发展的成本[1]。气候变暖已使加勒比海、地中海、爱琴海等一些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产生了严重的气候变异,紫外线强度和夏季气温变得异常极端,同时,气候变暖下的雪线后退和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极地物种的生存,以及沿海人类的生活,致使瑙鲁等海岛国家陷入困境。可见,低碳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不可回避的发展之路,是人类拯救自身的自救工程。
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旅游产值在GDP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倡导低碳旅游模式,推进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也是我国旅游界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民众和游客共同行动的目标。《哥本哈根》会议蕴涵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告诫我国旅游业必须尽快抢占低碳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十二五”期间,是我国推进旅游方式转变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阶段,必须站在低碳旅游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旅游规划问题,需要基于“碳源、碳汇、碳流”的属性及其可测性来构建旅游业绩指标,以“低碳、微排、优区位”为原则并以“减排、微排、中和”为手段,建立一批高级别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引领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变。
低碳旅游的实质就是保护旅游景区或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为旅游地人文社区的协调和自然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低碳旅游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降低旅游成本、提升旅游效益、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低碳旅游不仅要求降低“碳排放”,也要实施“碳中和”。所谓碳中和,就是指旅游业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中和,对自己的碳排放量进行反向吸收,以最终实现零排放。可见,低碳旅游的核心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进行“碳补偿”。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碳经济转型存在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人类的认识历程不足十年,对于各种政府、企业和民众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因此,低碳经济的转型离不开政府机构的参与和引导,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指南针的作用。
我国旅游业规模庞大,在三十年内走完了西方旅游业百余年的成长之路,但是,我国旅游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能源消耗过大、运营效率不高、管理理念滞后、从业人员庞杂、软件实力不足、硬件过渡闲置,所有这些弊端都与低碳旅游的思想相违背,非旅游企业自身能够完善和解决,需要政府相关机构的引导、激励和支持[3]。随着低碳旅游的兴起,旅游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更强,这与市场经济并不抵触,需要充分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完成低碳旅游模式的转换。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享誉世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大潮中,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必须尽快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低碳管理和运营力度,争取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旅游风景区,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长期以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的旅游经营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滞后于其他世界级旅游景区,也未能达到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平。如果在低碳旅游的起跑线上失利,很可能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1979年,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开始对外开放;1982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十八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三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胜地。峨眉山是四川盆地西南端邛崃山的一支余脉,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和四峨山四座山脉组成。旅游界所说的峨眉山通常指最秀丽高大的大峨山。千百年来,峨眉山以秀丽的风姿和古老的圣迹被誉为“五岳四山之首”、“高出五岳秀甲九州”。峨眉山为典型的褶皱断块山,处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地带,山体南北走向,山形巍峨雄伟,山内切割破碎。
千百年来,峨眉山以雄、秀、神、奇凌越于五岳之上。雄:峨眉山山体高大,气势磅礴,塑造了崇高的美感,在四川盆地西南缘拔地而起,最高峰达3099米,高出五岳中最高的华山1000多米。高凌五岳、三峰并立、群山叠叠、云海茫茫。秀:峨眉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植物种类繁多、类型丰富,植被覆盖率达87%以上。山体秀美、线条流畅、景色多姿、变幻无常。神:峨眉山是佛门圣地,素有“普贤道场”之称,浓郁的佛教文化笼罩着神秘的宗教氛围,神化、武术、绘画、诗歌、音乐、戏剧应有尽有,渲染了栩栩如生的佛国仙山。奇:峨眉山的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寺庙建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中国名山中堪称一绝。云海、日出、佛光、圣灯、朝晖、晚霞、雨凇、烟云,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凿而成,面对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汇流处,气势雄伟、造型庄严,历经千年风霜,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乐山大佛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像,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市境内,坐落在城东南凌云山西壁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区隔江相望,距离峨眉山五十华里。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在大佛脚下交汇,浩荡东流。大佛景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景区以唐代摩崖造像为中心,散布着秦代蜀郡太守李冰开凿的离堆、汉代崖墓群、唐宋佛像、宝塔、寺庙和明清建筑群等。1982年,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
政府机构是旅游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主导着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基于政府视角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一直是四川省旅游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王瑛、于华友(2003)分析了峨眉山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评析了峨眉山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认为应做好峨眉山的生态旅游规划,预测旅游景区的生态容量,倡导绿色营销,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5]。汪明林、陈睿智(2005)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视角研究了峨眉山生态旅游路线的规划设计,认为将景观生态学原理用于旅游地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符合生态旅游的目标[6]。秦中、张捷、彭学艺(2005)研究了乐山大佛的风化问题,发现大佛石刻由软质的粉砂岩构成,水蚀侵害和生物侵害是促成石刻风化的主要原因,风化毁损现象呈现出复杂的表面过程机制,大佛石刻文物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局面[7]。税海模(2006)阐述了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文化环境、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和审美价值,认为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存在着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提出了完善旅游开发模式的具体策略[8]。
现有的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从旅游规划、旅游模式开发、从业人员培育、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探讨了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的旅游发展问题,但忽略了低碳经济或低碳旅游的内在要求,没有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考虑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问题,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需要从低碳技术引入和低碳产品设计的观念出发来重新整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才能跟上低碳旅游的时代步伐。
低碳旅游的核心是“节能减排”,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迪拜酒店的每一位入住客人平均日耗电量是275~325度,这种无节制的耗能甚至导致迪拜的居民用电出现电荒。2007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的联合调查,旅游行业的运转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6%。调查机构警告,如果旅游业不立即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在今后的三十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增长1.5~2倍。
政府视角下的低碳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近年来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蔡萌、汪宇明(2010)研究了旅游城市的低碳转型问题,认为构建低碳旅游城市应关注五大要素,即低碳旅游发展准则、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9]。刘笑明(2011)研究了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转变旅游观念、培养低碳旅游意识、制定低碳旅游的行业标准、开发低碳旅游产品、探索低碳旅游的管理模式等,认为需要通过旅游环境、旅游设施和旅游消费三个方面的低碳化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10]。马勇、刘军(2012)设计了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包括主观驱动因素、客观驱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其中,主观驱动因素包括政府、旅游者、社区居民和投资者四个要素,客观驱动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程度两个要素,而限制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产业集聚两个要素[11]。彭姣飞(2013)研究了长株潭低碳旅游试验区的构建路径,认为需要从旅游政策、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游览路径等方面实现旅游低碳模式的转变[12]。
这些研究为政府行为视角下的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低碳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有助于乐山市相关政府机构转变旅游监管模式、重视低碳旅游的培育、推进低碳旅游的成长。当然,乐山市政府机构对低碳旅游的促进需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将低碳思想和传统旅游模式相结合,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具体策略包括如下各个方面:
(一)大力实施低碳旅游宣传。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不仅是旅游业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要让低碳旅游的思想和理念尽快融入广大民众的心中,才能为低碳旅游开发实践奠定基础。乐山市是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蕴含着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但是,在过去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蕴含的价值远未实现,原因之一在于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致使各旅游企业各自为战。低碳旅游来临之际,政府机构绝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在低碳旅游形象宣传上要负起重任,通过低碳旅游宣传来带动整体低碳旅游战略的展开。
(二)尽快制定低碳旅游法规。低碳经济在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项自我拯救行为,如果碳排放任其恣肆,则会严重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减少碳排放不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是法律层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碳排放控制的法律法规尚处于酝酿之中,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了能有效地适应旅游经济的发展,应尽快制定和推行低碳经济法规,以实现与国家低碳法律法规的对接。旅游业是乐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乐山市的传统产业,更是未来的优势产业,因此,低碳旅游法规的制定是政府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加强低碳旅游的行为监督。低碳旅游的实施者主要是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旅游企业包括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娱乐场所、旅游运输单位和旅游购物商店等,而旅游者更包括各种类型的旅游人员。低碳旅游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性和自觉性的状态,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目前,由于全民低碳经济观念的缺失或不足,存在着严重的搭便车现象,亟待相关政府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因此,相关政府机构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旅游观念,更要转变传统的旅游监管方式,将低碳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
(四)大力培育低碳旅游专业人才。随着低碳旅游的兴起,急需一批具有低碳旅游思想、技能和经验的旅游专业人才,作为乐山市旅游经济的支柱。由于低碳旅游的发展迫在眉睫,无法完全依赖于旅游企业进行自我人才培养,需要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加速旅游专业人才的生成。相关政府机构应主动牵头,集合高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大力实施低碳旅游人才的开发。当然,在实施专业人才培育的同时,也应对广大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低碳旅游基本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低碳意识。
(五)制定科学的低碳旅游规划。低碳旅游的实施对于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而言是一个宏大的战略,不可能齐头并进,也不可能主次不分,应按照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稳步推进。由于受到资金、经验和人员的制约,低碳旅游模式的转变要先易后难、前后相继、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机构尽快制定合理的低碳旅游发展规划,并使之成为各个低碳旅游参与单位的行为准则。当然,低碳旅游规划的制定要博纳众长,充分吸取旅游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意见,不可闭门造车,流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六)加大低碳旅游的科研投入。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先进技术的实现。离开低碳技术的支持,低碳旅游只能沦落为空谈。在各种低碳技术中,“碳足迹”测定技术是一种基础性的技术,对于政府机构监督职能的实现而言极其重要。旅游“碳足迹”就是旅游企业或旅游者在旅行活动中对自然界所产生的影响,即旅游行为的“碳消耗量”。只有能够对“碳足迹”进行准确的测定,才能实现对旅游企业碳排放和旅游者碳消耗的科学监测。“碳足迹”的测定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需要地方政府机构根据具体的旅游环境来具体设计。
(七)推动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峨眉山幅员辽阔,若以风景区三级保护区为界,包含大峨山的全部和二峨山、四峨山的局部,总面积达623平方公里。因此,可以在局部旅游区域率先构建低碳旅游示范区,加大对示范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形成成熟经验后加以推广。根据西方国家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的发展经验,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是促进区域低碳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将先进的低碳旅游方法、技能与策略向其他旅游区域辐射,从而带动景区整个旅游产业的低碳旅游的成长。
(八)大力推广旅游文化,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创立坚实的平台。低碳旅游的实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旅游资源,否则则是无根之萍。峨眉山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在两千余年的人文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峨眉山文化,包含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禅茶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中医药及保健理疗文化等。相对而言,乐山市旅游文化的推广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如武术文化,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合成中国武术的三大流派,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的市场开发远不及少林和武当,河南嵩山已成功地将少林武术作为旅游文化产业推向世界各地,在美、日、欧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已经率先申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峨眉武术尚处于整顿状态。
(九)引导旅游企业进行特色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低碳旅游的原则就是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量,提高单位碳消耗的效能,但具体的实现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政府机构应充分依托峨眉山-乐山特有的自然环境,引导旅游企业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四川盆地自古就有“西蜀天漏”、“华西雨屏”的别称,有两大降雨带,峨眉山居于其一。青衣江暴雨区,或称峨眉山暴雨中心是全国著名的降雨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54毫米,东北坡年降雨量达2050毫米,曾有日降雨量524.7毫米的记录。峨眉山不仅多雨,也多雾,年平均雾日为323.4天,居全国第一。峨眉山的雷电蜚名中外,每逢雷雨季节,撼山震谷、惊天动地。
(十)大力扶持低碳农家乐的发展。乡村旅游是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一种特色旅游模式,正迎上低碳旅游的潮流,融合之势已成必然。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周边区域非常适合于乡村旅游的开展,不仅有富有民族风情的多种少数民族家园风情文化,也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汉族田园风貌,还有种类繁多的特色饮食,对川内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一种,是乐山市旅游业大力开发的旅游模式之一。在低碳旅游环境下,农家乐旅游必须融入低碳旅游的成分,才能顺势成长。农家乐旅游的实施主体是乡村农户,往往存在资金不足、见识不广、经验匮乏的弊端,需要政府机构大力整合,才能逐步发挥低碳农家乐的优势。
(十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政府机构对企业的低碳行为或低碳管理要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或激励,对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旅游企业可以减免税收,提高优惠政策,增加科技资金补助,或者由政府出面引入先进的低碳设备或技术。激励政策的制定需要立足于低碳旅游环境的现实状况,不可盲目追求虚空性的指标,以引导旅游企业循序渐进地开展低碳经营。政府部门也应培养一批精通低碳旅游业务的公务人员,能够洞悉低碳旅游的进程,随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果政府的激励政策流于形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为寻租提供了空间,导致旅游低碳的倒退。
低碳旅游的发展在我国旅游业尚处于探索性的阶段,特别在乐山地区更处于萌芽状态,不能将其完全看作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政府机构的大力参与和指导。我国旅游企业尽管普遍存在着低碳管理或低碳经营的意愿,但限于资金、技术、经验的不足,很难自我完成启动和过渡阶段。目前,我国政府相关机构对于旅游低碳的监管普遍缺乏经验,理念滞后、技术匮乏,无法适应低碳旅游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机构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炼,深入理解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精髓,吸取西方国家低碳监管的经验,深入调查我国低碳旅游实施的环境,从而制定出科学的低碳旅游战略发展规划。可见,在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低碳旅游战略发展的目标上,乐山市相关旅游管理机构任重道远,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1] 张同健.我国星级酒店业知识资本微观机理研究[J].旅游学刊,2008,(1):70-76.
[2]张同健.我国星级酒店业内部营销效应实证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1-55.
[3]向海燕,张同建,刘涛.我国企业低碳绩效测评体系的设计与思考[J].经济导刊,2011,(5):68-69.
[4]丁江涛,张同建,刘涛.我国旅游产业低碳旅游的策略性行为分析[J].江苏商论,2011,(7):99-100.
[5]王瑛,于华友.峨眉山生态旅游发展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119-121.
[6]汪明林,陈睿智.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生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以峨眉山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91-95.
[7]秦中,张捷,彭学艺等.四川乐山大佛风华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2005,(6):928-934.
[8]税海模.从审美看九寨沟与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经营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97-101.
[9]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城市: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标杆[J].旅游论坛,2010,(3):253-257.
[10]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2):175-179.
[11]马勇,刘军.国内外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6-110.
[12]彭姣飞.长株潭低碳旅游试验区构建路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
(责任编辑:张东生)
The Administration Behavior Analysis of Low Carbon Tourism about Mout Emei-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ZHANG Xiang-hong,DAN Qiang,ZHANG Tong-jian
(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Sichuan 614004, China )
The low-carbon tourism is a key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Mount Emei -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but it needs the guide and support of government agencies. Our government regulatory agencies lack skills and experien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supervision of low-carbon tourism. Based on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the government low-carbon travel behavior includes advocacy, policy concessions, carbon monitoring, carbon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cultural promotion of low-carbon and low-carbon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f thinking to improve government functions.
low-carbon tourism; government actions; Mount Emei; Leshan Giant Buddha; carbon footprint
2013-11-20
201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旅游研究)课题立项(LYM12-12):基于低碳旅游视角的中国世界双遗产地旅游环境保护研究
陈向红(1964-),女,四川南充人,旅游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旅游管理。
F590.31
A
1671-4385(2014)01-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