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于2014年6月27日至7月1日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举行.共有四百三十多位中国大陆代表以及三十多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匈牙利、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学者出席了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大力支持下,会议组织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副校长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代表理事会致辞,并代表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对梁贯成教授荣获国际数学教育最高成就奖费莱登特尔奖(2013)表示祝贺.
本次会议安排了7个大会报告.
1.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作了题为“书写会影响视觉感知能力吗?——一项关于汉英儿童在视觉感知能力方面的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视觉感知能力是数学学习尤其是几何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国际比较研究如TIMSS,PISA中发现,中国的小孩在视觉感知方面的能力优于西方的小孩,梁贯成教授的研究试图通过比较汉语学习小孩和英语学习小孩在视觉感知方面的差异来解释中国小孩视觉感知能力较高这一现象.该研究选取了来自香港的41位汉语为母语的5岁小孩和来自澳大利亚的35位英语为母语的5岁小孩作为研究样本,其中视觉感知能力的测试包括两个方面:视觉认知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视觉感知方面,汉语为母语的小孩明显优于英语为母语的小孩;在手脑协调方面,汉语为母语的小孩同样明显优于英语为母语的小孩;然而在视觉认知方面,两组小孩没有明显的差异.
2.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David Clarke教授作了题为“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相互启示作用”的学术报告.David Clarke教授长期从事国际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他所发起的学习者视角的研究(LPS),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从LPS研究及TIMSS录像研究的结果发现,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可以给参与研究的国家很多启示,但也会由于现实问题、文化背景等可能忽视了更深层的原因,面临着7大困境,进而给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3.美国范德堡大学Paul Cobb教授作了题为“走向行动研究——如何大面积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学术报告.Paul Cobb教授是2005国际数学教育最高成就奖费莱登特尔奖获得者,他以Vanderbilt大学MIST项目的研究为范例,对于如何通过收集大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如何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给出了设计案例.
4.英国剑桥大学Zsolt Lavicza博士作了题为“通过技术促进中学STEM整合”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Geogebra软件在课堂中的使用范例,特别是如何从实际生活知识向学科知识的转化过程,让学生体验利用软件从实际生活中建立模型的过程,将科学(S)、技术(T)、工程(E)和数学(M)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
5.华东师范大学鲍建生教授作了题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整体设计研究的流程、特点、问题与策略,并以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项目为案例,与代表分享了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6.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作了题为“数学教学知识研究及其启示”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与起源以及数学教学知识测试工具的开发,并报告了对中美两国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差异比较研究的结果:中国教师数学教学的学科知识水平明确高于美国,而在学生和问题设计知识方面弱于美国.
7.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教授作了题为“中学数学课程发展六十年——历程、特点与启示”的学术报告.报告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为线索,梳理中学数学课程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7个阶段.提出了研究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特点的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分析了中学数学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编排等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据此提出了一些启示.
此次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二百一十余篇,这些论文在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的质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这一现象绝非偶然,是多年来数学教育共同体各位同仁齐心努力的结果.组委会学术委员会根据好中选优的原则进行审核,推荐分组报告论文152篇(其中英文报告12篇.大会程序委员根据12个主题分成26个小组进行了小组论文报告.12个主题分别是:
(1)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发展;
(3)数学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4)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5)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
(6)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7)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8)数学学习心理研究;
(9)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10)少数民族数学教育;
(11)数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
(12)数学教师职后培训研究.
论文的作者既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也有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报告人精心准备,让与会者受益匪浅.分组报告讨论、交流的场面热烈.
会议期间,中国台湾陈明章等教授还组织数学与技术、数学与艺术两个工作坊,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会议还安排了3节高中数学教学现场观摩课,其中南京市中华中学吕娜与西北师范大学一附中但立平以“几何概型”为主题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来自美国California High School in the Whittier Union High School District的Melissa Palmer老师执教了“Linear equations and multiple presentations of the linear model”.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兰州市教科所孙志刚进行了现场点评.教学观摩由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主持.
学术委员会还对提交论文进行了评奖,评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2名、优秀奖42名.
会议开幕之前召开了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涂荣豹理事长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各位常务理事对研究会建设、各分会活动的开展等相关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和交流.6月29日晚上,召开了第七届常务理事会会议,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曹一鸣担任理事长,代钦担任秘书长,并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详见数学教育研究会网站(www.camedu.org.cn).第七届理事会感谢上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涂荣豹教授对全国数学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与会者认为,第六届理事会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与交流、学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突破性工作.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与交流,积极组织会员参加2016年7月在德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闭幕式由代钦教授主持,吕世虎教授代表组委会作大会总结,涂荣豹教授宣布新一届理事会人选,汪晓勤教授、李淑文教授宣布论文获奖名单.代钦教授宣布2015年常务理事会会议在内蒙古召开,2016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相关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会议对西北师范大学以及为会议提供服务的教师和研究生志愿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