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媛
(西南大学 教务处,重庆 北碚400715)
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国、日本、瑞典、希腊、英格兰、威尔士、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任男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在1%—5%之间,丹麦、西班牙为8%,即使是世界男性幼儿教师比例最高的挪威,也只有20%。[1]男性幼儿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的稀缺资源,有些国家想方设法招募男性幼儿教师。比如,德国男性幼儿教师只占专任幼儿教师总数的3%,政府因此划拨1300万欧元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但是,男性却不愿意报考和委身于学前专业,即使是幼教专业毕业的男性也不愿意加入幼教行业。2005年,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率先在四川省内招收了8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2012年对首批男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只剩下1人在幼儿园任教。幼教职业为何呈现如此景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传统文化对不同性别的职业定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于是产生了职业的性别隔离。从历史角度来看,女性一直是儿童早教的绝对力量,早教不知不觉地被打上了女性的烙印,看上去就是“女人的工作”,这是男性在此领域稀少的主要原因。许多国家的传统观念认为,办公室秘书、护士 、幼儿园教师、保育员等是“适合女性的工作”,而“适合男性的工作”则更多具有高技术要求和有较高职业等级。[2]在这样的认识偏见下,男性如果选择幼儿教师职业就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工作能力差,没有太大前途。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说,南京师大、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等部分师范院校的一些男生会到幼儿园工作,而北京和东北等地的师范大学男性毕业生大多进入了杂志社、教育培训公司等行业。这导致北方幼儿园更难招到男教师。[3]新西兰学者法考尔(Sarah Farquhar)认为,社会虽在变化,原来女性主宰的护士职业中,男性的身影在增加,但在幼教机构中男性却几乎缺席,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家庭抚育模式一样。[4]美国学者桑德斯(Kay Sanders)指出,当男性学习学前课程,被幼儿园雇用时,他们就进入了一个异样地带。这个地带超越了传统的男性职业界限,男性在这个地带前望而却步,生怕触动“自己”与社会民众的敏感神经。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都普遍存在着性別偏见,在人们头脑中存有男性或女性的刻板印象,涉及外表、人格、行为和职业等方面。刻板印象是男性不愿从事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许多社会与文化认为,女性更有爱心、同情心、耐心,更擅长照顾他人;男性是忙于家外事务的、缺乏耐心的、有攻击性的、独断专行的。幼教领域内外的许多人深信,女性天生就倾向于照顾孩幼儿,而男性不是。事实上,在许多文化中,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其他集体场合,女性一直以来都承担着育儿的责任。女性在育儿方面也有较高的自尊,许多女性认为育儿是她们的专有责任,她们不应该希望男人们为此做贡献。此外,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中,凡是涉及到育儿的活动,几乎都由母亲、祖母/外祖母、阿姨、姐姐、女儿等角色承担。这些宣传报道,加之人们经过“过滤”的观察与体验,更加强化了性别刻板形象。这导致了在许多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在场性缺失”。如果人们(包括孩子)总是看到女性在带孩子,就会深信只有女性才适合抚育孩子,只有女性才适合做幼儿教师。这就会让社会产生集体无意识,两性安于现状,“各司其职”。这也导致了在幼儿教育领域不断复制“自己的”招聘与培训模式。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女性同行会对男性持有一种负面的态度。男性在上跳舞、形体、唱歌、弹琴等幼儿教师课程时,经常感觉不自在,会觉得别扭,甚至会遭受女性的取笑。男性不断内化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接受男性的性格不适合做幼儿教师的“社会事实”,他们在全景敞视之域中不敢涉足幼教“雷池”。
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业务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条件要求越高,职业声望也就越高。在中国,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他们当作专业人员来给予尊重。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唱歌、弹琴、跳舞、哄小孩、做游戏、管孩子吃喝拉撒睡;幼儿教师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就可上岗,几乎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与其他各级教师的学历相比要低。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96%,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65.13%;普通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81%,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4.91%;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1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1.63%;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6.4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5.01%;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58%,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53.34%。[5]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也反映了幼儿教师自身对其职业认同度较低。幼儿教师的职业标签还为男教师的婚恋制造了麻烦。一位幼儿园园长坦言,有的男老师3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孩子王”的刻板形象致使他们社会地位低下,连本校的女老师也不愿与他们谈恋爱。
职业给予任职者的各项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越多,人们就会越愿意从事。德国、俄罗斯幼儿教师的薪水非常低,例如俄罗斯幼师的工资水平低于3000卢布/月(约550元人民币),而养育员的月工资只有1300卢布。在美国,只有经济低迷,就业压力大的时候,男性教师的数量才会有所增加。[6]近年来中国幼儿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但许多幼儿教师是非事业编制教师,收入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反映,支付完基本生活花销后工资所剩无几。幼儿教师的收入不仅比其他许多职业低,即使与同行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收入也处于低位。幼儿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幼儿教师职业的使命不相称。虽然有时男性幼儿教师的工资高于女性同行,这并没有对男性产生太大吸引力。成都金苹果幼儿园负责人称,幼儿园曾以月薪高出普通女教师20%的报酬招聘男教师,在待遇、培训等方面也给其较多的倾斜,但始终难以招到。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学前儿童的父母们对男幼儿教师帮孩子(特别是女儿)换衣服、尿布、洗澡、如厕时都有所顾虑。有些父母甚至怀疑男性进入幼儿教育行业是否有纯正的动机。有些幼儿园负责人以家长威胁要孩子退学,或可能遭受性侵指控为由,而不招聘男性幼儿教师。男性教师当然并不希望人们怀疑其动机,也不希望被管理人员、其他教师、父母密切监控(因为他们被认为可能是同性者或恋童癖者)。可是,身体互动是幼儿园师生联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心理学方面的许多研究证实身体接触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果男性教师处于被猜疑与监控的氛围中,很难想象他们能毫无顾虑地与幼儿(特别是女性幼童)进行无障碍地亲密接触。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会与幼儿身体亲密接触,部分原因是他们害怕这可能被指控为“不恰当的”。男性幼儿教师时常会被限制或禁止执行“敏感性”的任务,他们比女性教师更可能被怀疑对幼儿不当接触。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会对男性幼儿教师的性侵案件肆意渲染,如四川、江西等地幼儿被性侵案件被曝光后,人们又进一步增加了对男性幼儿教师的不信任。
交往与归属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们在生命初期就表现依恋,与同性交往的倾向。如果人们一直处于交往刺激的较低水平,或交往对象无法满足其亲和需要时,就会感孤独、别扭或焦虑,就想逃离这种困境。学前专业的男生还在读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体验孤独了,因为他们班级中的同性太少。例如,江门市某幼儿师范学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男生,是目前全省招收男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即使这样,这所学校的男生也仅占2%的比例。当男生们走上幼教岗位后,孤独依然跟随着他们。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对上海男幼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教龄最长的有12年,最短的只有4个月。男幼师流动性很大,女性环境中的孤独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与传统期望冲突的处境中,男性幼儿教师每天体验着异样与隔离感。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参加培训与会议,男性幼儿教师往往都会感受到形单影只的滋味。他们的身份也得不到亲朋好友、女性同行的认同,他们往往避讳提及自己的职业,他们害怕被奚落、被视为异类。此外,在幼儿园中女性间一起工作更自在,有些女性教师与男同事交往时有较多障碍。[7]女性往往喜欢服饰、化装品、人际关系、言情小说或电视剧等,而男性更喜欢军事、政治、体育等,因此男性在同性稀缺的环境中就会在交谈、兴趣活动时感到孤单。
[1]柯 进.如何找准幼儿师资队伍性别平衡点[N].中国教育报.2013-02-03(01).
[2]佟 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8.
[3]柯 进.幼儿教师队伍为啥“求男若渴”[N].中国教育报,2013-01-20(01).
[4]Sarah Farquhar.Men at Work:Sexis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J].K Sanders.Viewpoint:Men don’t care?.Young Children,2002(6):44-48.
[5]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
[6]李 辉.摘掉看幼儿教师的“有色眼镜”[N].中国教育报,2013-05-12(02).
[7]R.Neugebaurer.Recruiting and retaining men in your center[M].InInside Child Care.Trend Report,1999: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