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价值评估

2014-12-17 01:42:18蒋吉平毕英涛吴俊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万源达州遗迹

蒋吉平,毕英涛,吴俊江

(中共达州市委 党史研究室,四川 达州635000)

达州红色遗址遗迹是达州红色文化最主要的物质载体,是研究达州革命历史最可靠的文物资源,也是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笔难得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深入探讨和准确评价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价值,摸清达州红色资源家底,找准达州红色文化定位,成为一个相当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达州红色遗址遗迹的历史来源

达州革命历程发轫较早,重要人物活动、建党活动、革命活动内涵丰富,其范围涉及到达州境内的各个县(市、区)。达州境内的红色遗址遗迹,就是在此历史基础上形成的。

(一)中共达州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

早在1921年,戴治安任达县蒲家第五高等小学校长时,其与进步教师张鲤庭等积极倡导新文化,传播新思想。蒲家五高小迅速成为达州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早阵地和革命摇篮。1923年,王维舟回到宣汉县清溪场接办宏文校,随后以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师为核心,联络社会进步青年,在宏文校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清溪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些在外地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达州籍党员先后回到家乡开展党的工作,达州各地的党组织陆续建立起来。最早建立的地方党组织是1927年8月成立的中共大竹特支。此后,宣汉、万源、渠县、达县、开江等地的党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1]

党组织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如建立杨通苏维埃、虎南暴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万源固军坝起义。[2]1929年初,王维舟召集李家俊、唐伯壮等人开会,传达党的六大会议精神。会议决定在大巴山区举行暴动,以城口、宣汉、万源边境的大巴山腹心地带为依托,开展武装斗争。4月27日,固军坝起义爆发,“川东第一路游击军”宣告成立,司令员李家俊,党代表唐伯壮。从此,川东人民有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游击军成立后,连续粉碎了刘存厚的三次“围剿”,并广泛建立农会,打土豪分田地,进行根据地建设。1930年5月以后,游击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领导人和骨干相继牺牲或者转移,固军坝起义最终失败。但是中共领导的武装革命活动并没有停止。1931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重组川东游击军,任命王维舟为中共川东军委书记兼川东游击军总指挥,蔡奎任政治委员。在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川东游击军除恶锄奸、打击反动势力、壮大革命队伍,粉碎了刘存厚和王陵基的多次“围剿”和联合“清剿”,建立了纵横六七个县的游击根据地,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川东游击军后来发展成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历史遗存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由陕入川,在反田颂尧“三路围攻”胜利后,在通南巴一带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通过仪南、营渠、宣达战役,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到达州地区。尤其是1933年10月发起的宣达战役,历史影响巨大。通过宣达战役,红四方面军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县城,歼灭刘存厚的第二十三军6个团全部或大部,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并接收了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全套设备。[3]宣达战役的胜利,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向东扩展约300里,将通、南、巴地区与川东游击军根据地连成一片,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万,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仪南、营渠、宣达三大战役胜利后,刘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纠集四川各路军阀20多万大军,于1933年11月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在4200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历时11个月330多天,经过大小数千次战斗,先后共毙伤俘敌80000余人,缴枪30000余支,炮100余门,击落飞机1架,使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六路围攻”彻底失败,川陕革命根据地也全部恢复了。[4]反“六路围攻”的主战场在达州境内,关键地方在万源。

战斗的同时,根据地建设也热火朝天。在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成立了中共绥定道委、中共万源中心县委两个地区级党的领导机关以及渠县县委、达县县委、宣汉县委、万源县委、红胜县委、城口县委6个县级机关。在政权建设方面,成立了绥定道苏维埃一个地区级政权机关以及渠县苏维埃、达县苏维埃、宣汉县苏维埃、万源县苏维埃、红胜县苏维埃、城口县苏维埃等六个县级政权。在军队建设方面,川东游击军改编成为红三十三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土改、宣传、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迹。

(三)杰出历史人物的红色活动印迹

达州的党组织活动较早,革命活动也十分活跃,后来又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因此涌现出了众多的革命英雄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地来达进行讲学、宣传、战斗等革命活动的历史人物。达州留下了吴玉章、陈毅、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等新中国200多位将帅和重要领导人的战斗足迹;另一类是达州籍人物,他们或主要在达州战斗或主要在外地革命,如王维舟、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魏传统等21位达州籍开国将军;又如杨超、姚克、秦仲方、张江霖、张灿明、于桑等84名国家高级领导干部;还有如李家俊、徐彦刚、唐在刚、唐虚谷、陈尧楷、邓兴丰、彭立人等大批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

二、达州红色遗址遗迹分布概况及其比较优势

由于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积淀,达州境内的红色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构成了达州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有些红色遗址遗迹经过保护和修缮、开发和新建,已经成为不同类型的红色纪念场馆甚至著名景点。从总体上看,达州红色遗址遗迹蔚为大观,优势明显。

(一)丰富而众多的革命遗址

达州的红色文化载体形式多样,革命遗址遗迹众多。根据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革命遗址普查数据,全市现有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场馆328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个。另外,被确定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1个,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4个,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9个,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12个。具体情况如下表:[5]

达州市红色革命遗址普查统计表

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革命遗址遗迹和场馆设施在各县市区分布并不均匀,宣汉县、万源市占有数量较多,两地分布的总量占了整个达州市的75.30%。这种分布形势还是达州市境内革命历史的现实反映。在中共达州地方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万源是李家俊固军坝起义的发生地和川东游击军第一路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宣汉、万源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

(二)红色纪念场馆类别层次多样

红色纪念场馆是红色遗址遗迹得到保护和开发的成果,是红色遗址遗迹的精华部分和典型代表。达州市境内的红色纪念场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新建的革命纪念场馆;一部分是革命历史旧址、革命人物故居;还有一部分是烈士陵园、纪念碑、雕塑。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光辉革命历程和光荣革命人物,达州境内陆续建起了一批革命纪念场馆,具体有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宣汉王维舟纪念馆、红色渠县纪念园、达川区陈伯钧将军陈列室、通川区凤凰山红军亭、开江红军宝塔坝战役陈列室7处。其中,在建筑规模、社会效益、品牌推广等方面处在前列的要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达州红色文化陈列馆和王维舟纪念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依托万源保卫战这场关乎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命运的伟大战役,收藏有两件国家一级文物,2000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达州红色纪念场馆的领头羊。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于2009年开始修建,并与张爱萍故居共同组成“神剑园”,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达州红色文化的一张名片。宣汉王维舟纪念馆始建于1983年,2004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红色文化发展环境,目前正在升级打造。

达州市境内的一些革命历史旧址、革命人物故居保存得比较完整的,经过当地政府的修缮、开发,成为了红色纪念场馆。在革命历史旧址类方面,有达川区石桥列宁主义街、通川区蒲家“五高小”、通川区梓橦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宣汉清溪宏文校“工”字楼4处。在革命人物故居类方面,有张爱萍故居、李家俊故居、唐在刚故居3处。在名人故居类纪念场馆方面,张爱萍故居目前打造得最好,社会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也很高。李家俊故居和唐在刚故居都开设了陈列室,成为纪念其本人和与其本人有关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另外,达州还有大量的名人故居并未有效地开发利用起来,如杨超故居、徐彦刚故居、覃文故居、蒋琼林故居等。

烈士陵园、纪念碑、雕塑类红色纪念场馆,主要有达州市人民烈士纪念碑、达州市巴山魂广场、宣汉红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大竹县烈士陵园等4处。另外还有两处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分别为宣汉毛坝烈士墓、万源市烈士陵园。

(三)达州红色遗址遗迹比较优势明显

在全国范围来看,川陕革命根据地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其红色遗址遗迹留存的数量众多和产生的影响力巨大。达州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一些遗址遗迹成为红色达州的经典坐标,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宣达战役和万源保卫战发生在达州境内。其中宣达战役的胜利,使川陕革命根据地达到鼎盛时期;万源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保卫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并成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力量。在遗址遗迹保存和开发上,以宣达战役为主题的纪念场馆目前还没有;但是以万源保卫战为主题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全国红色纪念场馆中占有重要一席。

在全省范围内来看,四川红色文化的主题有三个,即将帅故里、川陕苏区和长征文化。从将帅故里方面看,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四川籍人物,共有98位。其中,达州有21位,占1/5强。在这98位开国将帅中,若除去重庆籍的8位,达州就占总数的近1/4。从川陕苏区和长征文化方面看,达州更是地位突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战场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由此,达州的红色遗址遗迹在全省范围内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据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数据,达州革命遗址总数为328处,仅次于巴中,居全省第二位。

三、红色遗址遗迹在达州红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

红色遗址遗迹以其特有的属性立体、纵深展示中共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民族解放的伟大历程及其经验方法,阐明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承载、保存有关革命史、革命战争史的文物资料以及凝聚其中的革命精神;为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以及革命军事史提供史料;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等。达州红色遗址遗迹是达州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发展达州红色文化和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6]

(一)收藏革命文物,研究革命历史,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红色遗址遗迹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革命活动旧址遗址类和革命人物故居类本身就产生于革命斗争过程之中或者直接参与了革命斗争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和各类文物、文献、史料,不仅为开展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史料依据,同时也为红色遗址遗迹的开发尤其是红色纪念场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红色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展示,但是革命文物又是不可多得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宝贵性不言而喻。红色纪念场馆是革命历史文物、标本的重要收藏机构,一些规模较大的红色纪念场馆本身就是红色文化博物馆。例如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就收藏有红军磨战刀的石水缸、“刘湘自叹歌”国家一级文物抄本两件,还有大量红军石刻标语原件;王维舟纪念馆也收藏有王维舟生前用过的遗物和其他革命文物129件。这些文物不仅再现了当年红军革命的历史场景,而成为现在研究中国革命史尤其是达州地方革命史的重要文物资料和文字资料。正因为红色纪念场馆有着文物、史料、文献等方面的优势,其又成为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例如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是达州地区研究万源保卫战历史和反“六路围攻”历史的重要基地。达州红色文化陈列馆发起成立了“巴渠红色文化研究会”,创办了《红色达州》刊物,刊载中共达州地方党史、川陕革命根据地史以及红色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达州红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宣传革命文化,发扬红军精神,为达州红色文化发展增添动力

作为红色遗址遗迹精华部分的红色纪念场馆,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但最终要通过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供普通群众参观、欣赏。红色纪念场馆通过精心设计和布置的文物陈列、展品展示、文字说明等,普及历史知识,传递理想信念,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这样就能发挥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阵地的作用,并为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增添强劲持续的动力。

红色纪念场馆把零散的原始的文物、资料等进行充分梳理和解读,形成具有清晰历史发展脉络和易于被大众理解接受的陈列内容和讲解内容。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陈列、宣传方式,把史料还原为生动、形象的史实。例如,达州红军陵园内建有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纪念碑、烈士骨灰存放室、烈士墓、缅怀亭、追思亭等烈士纪念建筑物,收集有烈士个人资料240余份,各种图片2720余张,遗物200余件,文物35件。庄严肃穆、沉重安静的陵园成为达州市城区开展纪念革命烈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大量红色遗址遗迹成为达州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荒芜”状态。出于个人在物质生活富足后追求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出于国家引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红色旅游兴起并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式。

达州作为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红色遗址遗迹,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7]而现代游客的出游目的地并非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甚至一个面,所以往往孤立单独的一个景点很难吸引广大游客。如何整体打造本地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参观、旅游,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革命中心地带多处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那里往往又是风景优美、生态宜人的胜地,把红色文化、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良机。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红色遗址遗迹在串连旅游线路、整合片区景观上起到了关键节点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达州市境内,由北向南,由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宣汉王维舟纪念馆、达州市红军文化陈列馆、红色渠县纪念园等串联成一条红色旅游路线,并带动区内其他景点共同接纳游客停留、观赏。红色遗址遗迹本身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

[1]蒋吉平.中国共产党达州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126-128.

[2]唐敦教,白明高,杜 中.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73.

[3]谢远学,郭山文.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264.

[4]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83.

[5]蒋吉平.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达州市[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214-216.

[6]孙和平.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25-132.

[7]孟兆怀.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36.

猜你喜欢
万源达州遗迹
万源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的困境及原因
福建茶叶(2024年3期)2024-05-21 18:09:03
新疆中能万源60万吨尿素项目预计6月投产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2
吉尼斯世界纪录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方外观遗迹旧照
紫禁城(2017年6期)2017-08-07 09:22:52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7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现代企业(2015年7期)2015-02-28 18: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