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益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情感缺失与对策研究
沈东益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公寓情感管理的分析,探索情感缺失的根源,利用“管理育人、情感育人”的理念,寻找改善情感缺失的有效途径,促使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成为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生公寓 情感管理 缺失 对策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教育首先应该根植于爱,而爱是产生良好情感的源泉。学生公寓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引导者,和高校的专业教师一样,都起着培养人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人员、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日常管理中能够用爱心去激发学生潜能,用真切的情感感化学生的心灵,这些行为在公寓管理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情感管理不但可以使学生有归属感,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在很多高校,进驻公寓的学生工作人员能够注意到情感投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能够营造更融洽的氛围,促使高校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更加明显的效果。
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加上学生公寓管理的特殊性,现有的情感管理方式导致了高校学生情感的缺失,使学生公寓的管理成为高校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寓情感管理的认识误区。一部分公寓管理者和教师认为情感管理只适用于低龄学生,对大学生,只需要用高端的理论和制度就可完成公寓的管理。有些公寓管理者简单地把情感管理看成一个“好好先生”,在态度上表现为“放任和迁就”。还有部分公寓管理者过于相信“严是爱,宽是害”之类的信条,学生不但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护和关心,反而会在双方之间产生情感的空白和隔阂。
2.公寓情感管理的性质趋于手段化。在当前的公寓情感管理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情感管理的性质过于手段化,使公寓情感管理背离了学生这一情感本体。
在实施情感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观念层面上,还是公寓管理人员的实践,围绕公寓管理这样一个目标,都是以有利于公寓管理、让学生“听话”为旨归的,融入的情感成为让学生服从管理的手段。如此一来,学生的情感成了管理思想支配下的副产品,情感管理的实质并没有指向学生情感世界的完整建构。所以说,这种情感管理缺少了人文精神的内核和支撑,不能真正着眼于学生心灵和情感滋养,脱离了情感的本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管理[1]。
3.公寓情感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首先体现为公寓管理工作对公寓情感管理在内容、方法措施等方面掌握的程度不够。其次,公寓情感管理的理论研究深度也有所欠缺。第三,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抒发情感的领域、场合和方式多样化影响公寓情感管理的预期效果。第四,公寓开展的流于形式的文化活动,不能给学生带来主观上的情感激发或情绪体验。在公寓情感融入的深度上,表现为不能在日常的管理中融入真情实感,缺乏和学生的感情沟通,凡事喜欢听汇报,仅靠个别学生的言论和解释,而且喜欢让学生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拿到大会上去张扬,忽视了情感管理作用,这就会失掉很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宝贵时机[2]。
4.公寓情感管理重硬件建设,轻文化环境建设。有些高校管理者认为,只要给学生准备了充足的硬件设施,就是对学生倾注了情感,学生就会因此而“感恩”,就是情感管理。学校决策者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公寓的硬件建设上面,对公寓的文化环境则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不够,缺乏具有创新特色的管理模式,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学生公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不够高,也不利于在公寓里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难以形成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环境和集体舆论环境,给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公寓的管理都带来了较大不便。
1.高校在规模式扩张与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矛盾,影响公寓管理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类型的学校普遍扩大了招生规模,导致高校在校生人数激增,高校在这股规模式扩张大潮中,忙于“买地、建楼、招人”。可是,学校的内涵建设却很难与这种扩招的规模齐头并进。学生数量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张和学生管理相对滞后三者之间,产生了突出的矛盾,成为影响学生公寓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对学生的管理、公寓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导致学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矛盾突出,管理层常常无暇顾及公寓管理这种细节问题,对学生采取限制措施,控制、堵塞信息渠道等“格式化”的管理方式,远远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和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特点[3]。
2.高校公寓管理社会化,造成高校“课堂教育”与“公寓管理”相脱节。近些年来,在高校规模扩大的同时,大大推进了公寓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走上了社会化经营和管理的道路。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在公寓的日常管理和生活学习就产生了相互脱节的趋势和状态。公寓管理和学校管理很难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难以在公寓中开展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形成“课堂教育”与“公寓管理”各行其道的形式,不能互相交融和配合。这也是导致学生公寓管理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4]。
3.高校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不均及管理方式缺乏专业性,导致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当前的公寓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没有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在具体工作中忽视了公寓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他们一般不去主动了解学生,难以从情感上去尊重学生。另外,还有管理人员感觉自身比学生高出一等,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失度,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个别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缺乏自身修养,管理的方法往往是以命令、强制或简单粗暴式的训斥,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在某高校进行了对公寓管理人员满意度的调查,学生的不满意率高达58%,甚至有学生认为公寓管理是多余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导致管理方和学生之间成为敌对势力,其效果也不言自明[5]。
4.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影响公寓环境的育人效果。公寓文化建设可以承载一定的管理制度和政治教育,因为良好的学生公寓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品德,但是,很多大学生公寓恰恰缺少文化建设,往往只是以硬性的制度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如,很多高校都实行公寓在23点后熄灯和强制断电的制度。公寓的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不去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强制熄灯仅仅是为了给学校省电、省钱,甚至有些学生在公寓私拉乱接电线,反而埋下了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5.高校公寓网络信息化是把双刃剑,给公寓管理带来挑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高校公寓都开始配备网络设备,而相当多的学生也都购买了笔记本电脑放在公寓里。网络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享受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方便时,也极容易沉迷于网络,这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从此一蹶不振。
调查发现,大约有90%的学生经常在公寓里上网,而利用网络学习相关课程和知识的却很少。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对网络中的信息没有正确判断和选择能力,他们往往会在虚拟世界里感到更加自由,没有约束,这种思想很容易被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导致他们在现实中也难以感觉到亲情、友情的存在,甚至会失去最基本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给公寓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在公寓管理中应用情感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下面针对高校公寓管理应用情感管理的策略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高校学生公寓需完善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体制。在学生公寓中推进和深化情感管理,首先要从管理体制上入手,在强化公寓情感管理制度化的基础上,使公寓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和柔性化。
高校可以尝试对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进行重构,打破现有公寓管理完全由物业公司负责的模式,学校管理机构可以专门设立对学生生活进行辅导的部门,其中的一个职能就是对公寓进行管理。
建立和运行这种模式,可以使公寓的管理和教育从“灌输式”说教向指导、咨询、服务模式转变,突出公寓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课外文化活动、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从而增强学生公寓中的情感管理的及时性和针对性[6]。
这种新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公寓辅导员机制。根据目前大学生的特点和公寓管理的工作性质,学校要想加强公寓的情感管理,就要配合学院职能中心,建立公寓辅导员制度,成立公寓辅导员办公室,按学生人数、性别比例等,选派相应的优秀辅导员进入公寓,建立楼层导师制,以公寓辅导员为核心组建学生辅导团队,扩大公寓辅导员队伍,完善学生工作的组织形式,使这种制度走向专业化、科学化的体系,形成学生公寓工作人员职业化的机制。
在公寓辅导员办公室,除了要配备专职人员外,还应该有一些兼职人员,比如来自学生和社会工作人员。因为公寓服务工作范围涉及党团工作、物业服务、监察考评、心理咨询、生活辅导、勤工助学等日常事务,所以,每天要安排值班老师在公寓内办公,和学生一起生活。公寓辅导员真正成为公寓管理和学校育人相结合的枢纽,便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教育。
2.高校学生公寓需营造健康有序的人文服务环境。创造公寓健康的人文环境,就是根据学生所处的心理、年龄特点、社会环境和教育程度,改变过去偏重于硬性管理和强制执行某些行为、习惯的做法,依据学生的情感需求,结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制定一定的情感管理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出符合学生情感需要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出良好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培养和陶冶出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也无形中做好了公寓管理工作。比如在学生生活区,可以设立有助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服务设施,使学生的活动场所功能更加齐全。在公寓内外,管理人员也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亲情服务,比如可以在公寓内设置洗衣房、储藏室,可以在生活区增加咖啡屋、书屋、活动室等,可以在寝室楼层提供开水供应服务等。
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公寓里建设独特的公寓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公寓能感受到强烈的归宿感和舒适安全感,在浓郁的情感环境中能够触景生情、以情生情,触动和激发他们自身的情感表现和需求,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情感经验,培养、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感趋向。
3.高校学生公寓需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实现学生公寓情感管理,必须要有高水平的公寓管理和辅导员队伍。当前,公寓管理人员、辅导员在数量上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他们任务繁重,地位、待遇却相对较低,导致队伍很不稳定。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公寓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数量和待遇。
在提高公寓辅导员的素质方面,一是需要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二是重视对公寓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教育。在制度上,学校可以制订相应的措施,在绩效考核、评价、奖惩等方面推出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公寓辅导员的行为。在待遇上,需要让这一部分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公寓辅导员的选拔上,学校可以公开招聘优秀毕业生,同时也可以聘用有学生管理经历、学识渊博、素质高、语言沟通能力强、能够直接从事公寓管理、热爱学生工作的人员,这样的人才在学生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还要利用高校自身丰富的人力和智力资源,对这部分工作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使他们接受辅导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4.高校学生公寓需发挥学生公寓自管会(部)的作用。对学生的情感管理,更是需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才能使管理的效果得到深化,并且切实转化到学生自觉的日常行为中去。
在公寓情感管理中,利用学生会宿管部、学生团体等自治组织,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在公寓情感管理中,需要强化民主、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重视他们的个体需要和自我管理能力,尊重他们的权益,真正抛弃“以管理为中心”的观念,在双方互相尊重和互动中,使学生会中的宿管部、学生团体等组织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学生团体等自治组织不但是从学生中来,而且开展活动的目的更是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各团体的负责人都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和优秀代表,他们更容易倾听到广大学生的心声,也是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最佳代言人,利用这些组织,可以大大缩短公寓管理人员和学生们的距离。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信息网络来进行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通过参与服务和管理,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责任心,使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健康成长。更为关键的是,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公寓管理人员能够更好融入情感管理,使公寓的工作更深入人心。
当然,提倡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不加指导和管理,公寓辅导员和管理人员要给以及时的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给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方向上提供正确的保障。
5.高校学生公寓需加强情感管理的可接受性。情感管理不同于直白的说教,因此,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情感管理的可接受性。
(1)高校公寓管理人员努力实现“情感进驻”公寓。公寓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的践行者,他们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程度最深,最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所以,要求辅导员进驻公寓的实质是要求他们的情感进驻公寓,要求他们深入到学生中,把情感管理做到学生寝室里,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实现真心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用真心对待、帮助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言行,掌握他们的动态和需求,才能够实现情感管理的目的,让学生自觉遵守公寓的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公寓的层次和品味。辅导员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和不良情绪,要及时地进行开导,帮他们解疑释难,化解矛盾,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发自真心地亲近和信任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情感管理就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必然会更加明显。
(2)高校公寓管理人员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情感管理的可接受性。根据学生喜欢上网,用网络或手机进行交流、在网上表达意见的特点,公寓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也要及时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网络这种强大的工具和学生进行交流,拓宽情感管理的渠道,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及时性,了解学生的想法,这也是进行情感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因此,辅导员可以建立相应的QQ群,或者把学生加为QQ好友,或者是充分利用学校的BBS论坛,还可以利用邮件、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面向学生发布信息,介入到学生的思想领域中,对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进行鼓励、评论、引导,这种做法还可以增加情感管理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提高情感管理的可接受性。这会让学生感觉辅导员和他们没有代沟,更容易进行情感上管理和沟通[7]。
(3)高校公寓管理人员可借助公寓网站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公寓可以建立公寓网站,使其成为公寓管理与学生在线交流的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各项便捷的服务功能,比如基本信息的查询、站内各项搜索、文件信息下载共享、论坛等功能。网站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提供天气预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需求向学生提供生活常识、安全常识、设施报修、维修、水电使用记录、公寓动态等信息服务;该平台也可以建立师生留言板,及时将公寓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反应上报,提出各项意见和建议,以便公寓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给予答疑解难或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有效解决学生困难。同时,公寓还可以在平台上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为情感管理的实施多一个渠道和载体。
注释:
①郝根彦.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02):92-93。
②李丽萍.浅谈沟通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1-42。
③田军鹏.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7(6):167-169。
④刘庆明.高校公寓楼物业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发展,2011(3):151。
⑤刘国萍.加强高校公寓管理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J].山东青年,2010(12):61-62。
⑥李亚兰.我校公寓管理队伍建设的探索和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6):53-54。
⑦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
[1]刘兆修.将情感管理注入教育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5).
[2]张道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情感因素及其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张梅娟.情感效应:摆脱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新视野[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4]张明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管理的实现对策研究[D].广西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2.
[5]叶晓琴.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5).
[6]王东星.运用情感管理加强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08(3).
2014-09-29
沈东益(1983-),女,浙江海宁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助理政工师。
D035
A
1008-293X(2014)12-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