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校教育的启示

2014-04-10 05:49:17周菊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蔡元培美育德育

周菊芳

(绍兴市元培中学,浙江 绍兴312000)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校教育的启示

周菊芳

(绍兴市元培中学,浙江 绍兴312000)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这个核心思想对当代中小学校教育有何影响,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本文提出了三方面的主张,即要把以人为核心的“五育并举”思想作为中小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要重视建设能让学生“尚自然展个性”的有效平台,而在教师培养上要让通晓“教育之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追求。

蔡元培教育思想;当代中小学校教育;人的发展;启示

作为近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他融合中西思想的长处,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真谛是人的发展,他所希望培养的人,是一种大写的人,是一种完美的人格,是一种学问、道德、情感臻于和谐一致的人。一百年过去了,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还意味着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可以从蔡元培教育思想中领悟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

尽管一百年来我们对教育一直孜孜以求,但还是很遗憾地看到,当前困扰教育界最大的问题恰恰仍是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提出的命题——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人。在教育重心仍被学科教学绑架的今天,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痛定思痛后时代对真性教育的理性呼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正是在培养人的真性发展上,蔡元培教育思想直至今天仍蕴含着持久的魅力。

一、以人为核心的“五育并举”思想应成为教育的立足点

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是突显一个“人”字。他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蔡元培《19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由此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方针。他在《爱国培养完全的人格》的演讲中对“完全人格”作了具体的阐述:“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次在智育,智育则属精神方面”,第三是德育,他指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则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爱国培养完全的人格》)当然还有他特别看重的美育。所以,“五育并举”的思想就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也就是以人为根本核心的思想。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五育并举”内涵的理解部分已有所不同,但这种以培养人的全面素养为核心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给今天基础教育的启示仍是鲜明的,那就是: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形势如何,教育要承担的任务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中小学校要培养的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学生。但纵观现在许多学校,缺的恰恰就是这种以人为核心,真正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思想。所以,现代中小学校从蔡元培教育思想中得到的首要启示必然应该是对“如何坚持并实践以人为核心的办学思想”的深层思考。

1.多元德育。蔡元培十分重视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完全人格的根本所在。但德育如何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化为他们的人格力量,却也是一直来困扰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难题,许多学校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多元德育”的思路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及途径,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做法。

多元德育指的是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德育资源,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德育体系,使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载体立体化,德育管理自主化,德育环境合力化,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再让德育成为面目可憎的说教,而是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多种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判断、思考、领会,从而提高德育素养。

德育内容生活化。改变认为德育只是思想教育的老观念,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成为德育元素,增强德育的敏感性,努力做到创设德育环境时的刻意,落实德育工作时的无痕: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他的美感;独特的学校文化,培育他的信念;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他的科学素养;自创一道菜肴,明白吃的学问;为家里做件事,检验他的孝心;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催生他的社会责任……总之,将德育拉下神坛,生活中的德育因子让德育内容变得血肉丰满。

德育载体立体化。学校应积极创设立体化德育载体,为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内化德育效果提供有效途径。可以设计系列层面的“月月有主题”活动,如文明修身月、美的情感教育月、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可以从心理健康层面入手,如“德育导师制”、心理咨询室;也可以是体验层面的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还可以有榜样层面的“学校小名人”评比、少年团校培训等。特别是可以利用国家、学校和传统的重要节日如国庆、校庆、中秋等,开展主题系列活动,都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管理自主化。这是多元德育中达到自我感悟、体验,从而自觉提高德育素养的重要手段。可以从学生值周班入手,从自我管理监督队的工作分工及职责、学生全员参与等角度,增强每个值周学生的责任感,让全校学生感受到“学校是我们自己的”,进而增强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也可以成立“校园文明志愿者联盟”,以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意识,自觉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纠偏。

德育环境合力化。与街道、社区形成共建机制,将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在校外的延伸和发展;以家长学校为支点,形成家庭教育讲座的系列化和专题化,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为广大家长点亮心灯;邀请一些感染力强的教育团队来校开展活动,如感恩教育演讲团、残疾人艺术团等,形成德育环境的建设合力,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2.美育的渗透。关于美育,蔡元培有许多论述,他是近代中国推行美育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美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本宗旨在于提高道德,完善人格,“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渗入其中。”(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中国近代教育文选》)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校并没将美育放在特别突出的地位,更因为社会对智育理解的异化和应试教育的变本加厉而日益缩减它的空间,对基础教育学校中如何体现美育的研究当然更为薄弱。从当前国家对人才的要求看,对美育的忽视不仅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会对国民素质的提升造成无穷的危害。“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因而让美育在学校教育中重新占据应有之地,显然是时代的需要。让美育化为涓涓细流,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过程中,是美育塑造学生的重要方法。

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美育点,将美育渗透在日常课堂中。知识的规律美,教学过程的严谨美,学习中克服困难的意志美,相互讨论的合作美,标新立异的创新美……所有这些,都成为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和美感能力的很好途径。

培育美育活动品牌,将美育寄寓在典型活动中。可以结合学校工作及学生实际,在一年中设立几个重要节点作为培育美育活动品牌的抓手。如学雷锋的三月,为文明修身月;春暖花开的四月,为“美的情感”教育月;“六一”儿童节,是体验生活奉献爱心义卖日;九月教师节,感谢师恩;十二月科技文化节,思维才艺大展示,比比谁是校园小名人等。美的道德,美的情感,美的奉献,美的感恩,美的头脑……当这一切成为学校的一个工作系列时,我们会发现,美育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化成了一个个真实可感的美的行为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一个个美的行为又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将校园当作美育大课堂,将美育镶嵌在环境文化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以最直观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学校的文化特质。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校训、校风、校标等上墙,放置在校园最显眼处,直观地宣传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在校园环境设计上,以区域布置的形式将学校文化物化,如以“名人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可以布置中外著名教育家长廊、名校友走廊、学生优秀作品专栏,以“礼仪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可以设置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德墙”、礼仪故事墙绘等,给学生以积极向上、文明有礼的美育熏陶;将学校的绿化用地作公园化处理,在绿树下布置优雅的休闲长椅,以古朴洁净的湖石砌花坛,优化树种和花种,让红花绿叶相间,一年四季常青……使学生无论在校园的哪个地方,都能感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感悟。

3.确保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蔡元培十分重视体育。他曾说:“体育为修己之本。”“完善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爱国培养完全的人格》)他认为体育运动是健全身体最重要的方式,锻炼身体是体育运动的目的,体育规则则可以养成勇敢、正直、服善、爱群等各种美德,对于青年是很好的机会。在他所编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指出:“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认为若要“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反观中国教育现状,在应试教育强大气场的作用下,体育的地位岌岌可危,可怜到只能用考试作为保护伞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学生的体能素质更是呈不断下降趋势。如何改变体育课被边缘化的现状?

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学校要承担起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就一定要将大众体育作为重点,那就一定要抓好体育课。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学校在实行时却往往不能真正做到位。众所周知的许多因素制约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得体育课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要真正落实这一条,学校领导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持的勇气,要站在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将上好每节体育课作为落实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重要支点,在不断改变师生观念上下功夫,在日常体育课规范和考核机制上下功夫。

合理规划体育活动。让活动体现生本位思想,设计、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达到既锻炼身体又让学生享受身心愉悦的目的。如大课间活动,可以从单纯做广播体操,改为做操与跳绳等其它小型活动相结合;从只有室外广播体操,到自行设计编排室内广播体操;从放羊式的自由入场,到整齐朝气的跑操入场……又如全年形成系列的小型体育比赛,提供更多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喜欢的运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体育节更是聚合众多活动形式的好时机,师生同台参与,营造出全校体育、全员体育的浓厚氛围。这些做法,可以让体育在师生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最起码也明确传递了学校对体育重视的信号。这看似没有什么作用,但恰恰保证了体育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是对素质教育的最显性的坚守。

二、建设“尚自然展个性”教育的有效平台

“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是蔡元培儿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中国旧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束缚儿童个性,违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以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儿童。他主张应提倡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新教育,认为新教育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按照儿童兴趣和个性特点,使儿童自然地自由发展。这种以科学的方法来爱护、关心和培育,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的观点,与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一脉相承。这种教育思想集中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提出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而按成人的要求去强制;二是个性的发展要求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他的教育。因而在呼唤教育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要让学生能更好地个性化发展的今天,蔡元培这种“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无疑是极为正确而重要的,也是当代中小学校能从中得到启发的。

1.建立可供选择的学生社团校本课程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尚自然”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学生身心发展的最重要规律就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因那么多的不同,我们才需要能让学生“展个性”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才是立足于人的发展的本真教育。从目前基础教育学校所处的环境看,要追求“展个性”的教育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规模大、班额大的学校。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开发具有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作为无选择性的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给学生创造多元发展的空间,给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怎样的校本课程才是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又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社团活动课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它的存在价值就是让课程结构的改革有了可能性,它的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的特点,让学生能保持并发展他们的特长与爱好。社团活动课的丰富性,提供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它的可选择性与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激发并保护了学生对该课的兴趣;而学校将之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系统,又很好地保证了社团课的质量及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上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当然作为一门学校课程,学生社团必须遵循适时开发、不断发展的原则,将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的发展作为是否开发此课的决定因素,并相应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对象的“三定”管理模式,活动时间也须进入学校课表,以保证时间和课的质量。在师资配备上可以内外结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聘请社会相关专家。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编教材。

2.构建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在教学方法上,蔡元培强调学生学习中的“自动”、“自学”和“自觉”。他认为学校教育要注意学生健全的人格,所以处处要使学习自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搞注入式,而采用启发式。他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改变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正使教学方式产生着深刻变革。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让许多老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自己曾经熟悉的课堂。虽然新的教育变革以不同的面目呈现,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过去以教为主、满堂贯的课堂,变为以学为主、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而这正是蔡元培所提倡的新教育的重要特点。事实上现在不少学校的课堂仍不乏满堂灌、老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所以改变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将“师本课堂”变成“生本课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学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听课、研究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方式,主动接触并试验性地实践新的课堂教与学方式,推动老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心态中乐于探索,并学到知识与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堂评介标准引导老师主动向“生本课堂”靠拢,改造课堂结构模式;也可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做法并加以校本化改造。

如运用“展评学习法”进行课堂教学。即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前置学习(或课前或课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点评别人的学习结果,在互相评论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更多是看见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看到的是老师有意识地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而引起的学生对问题的争论,这样的课堂激发的是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乐于学习的心理,也让他们的主动学习有了很好的推动力。

设置课堂兴奋点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所谓的“课堂兴奋点”,指的是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趣、有思考张力、又能很好切入到教学重点或难点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设计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同时又因它所具有的思考张力而让每个学生思路都保持了畅通性,都有可以想到的东西。于是即使没有老师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主动性就会自然形成。

三、让通晓“教育之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追求

正如“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自古之道一样,蔡元培也十分重视教师,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教员者,启学生之知识者也。使教员之知识,本不丰富,则不特讲授之际,不能详密,而学生偶有质问,不免穷于置对,启学生轻视教员之心,而教授之效,为之大减。故为教员者,于其所任之教科,必详博综贯,肆应不穷,而后能胜其任也。”(蔡元培陶行知《中国教育·大师谈: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精粹》)教师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是成就学生的关键,没有品行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便不可能有积极向上、学业卓越的学生;不知教育之学的教师,必定只能贻害学生身心,贻害社会与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应放在致力于让通晓“教育之学”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追求。

1.建立教师分层培养体系。一个学校的教师构成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年龄上,职称上,成熟度和优秀度上等等。所以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宜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进行分层培养,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名师培养工程。从目前一般学校师资情况看,四十岁左右的老师已有高级职称。当职称已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安逸的思想。如何对高级教师进行后续培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名师工程建设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如高级教师星级评比制,为已经取得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提供后续的发展动力;可以以市级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成立名师工作室,给他们教学诊断的权力,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并定期开出名师观摩课,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质量建设上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名师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如外出听课、讲学,提供科研经费,鼓励成为更高档次的名师等。

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要为教龄10年左右的教师成立专业发展组织,如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青共体内可以根据教龄的不同,分为见习期、熟练期与骨干期教师,实行分层培养模式。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与学校的要求,制定个人三年发展目标和每一学年的发展目标,使青年教师工作有目标有方向,缩短成长期。二是要精心设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形式多样的教学能力比赛,小课题研究等。三是内容丰富的多元化培训,如“心灵鸡汤”式的师德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专业性的讲座等。四是要制定考核制度,对不同期的教师设置不同的考核要求,予以全面考核,并加强对考核结果运用的研究。

2.培育教研团队的专业素养。在学校,教研团队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元素,在追求通晓“教育之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它的工作质量会直接导致产生不同的工作效应。

追求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活动。从教学实践看,备课组是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团队组织,它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集体备课上。集体备课最少每周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实行主讲补充制比较合适,即主讲人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预设备课,其他成员补充完善。集体备课中应特别强调对重点难点以学生的何种学习行为进行落实、作业如何做到以质取胜等的研究探讨。

实行四级听课评课制。即校级领导听课评课,名优教师听课评课,教研组长听课评课,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所有的课均应是推门课,事先不作通知,并将评课的重心放在寻求不足和提出改进办法上。这样的评课,训练的是教师对课堂问题发现的敏锐性,对教师真正领悟“教学之道”极有帮助。

建立校级小课题研究制度。以生成于课堂的问题作为小课题的切入点,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草根式课题研究,有效避免教师对课题研究不感兴趣或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让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上真正发挥作用。

3.形成校本研修的品牌活动。在教育教学形式多元化的现实背景下,校本研修无疑承担着一般集体性培训不能担当的责任,它的最大好处在于,最大限度地符合了学校及老师个体的客观情况,以达到最有效的培训效果。校本培训的个性化特点,决定了每个学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但它的实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努力使老师们达到蔡元培所提倡的通晓“教育之学”的目标。以元培中学为例,校本研修的立足点是,以蔡元培教育思想为学校文化的源头,并将之与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学校实际自觉联系起来,发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在自己的工作中继承并进行创新性实践。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名人教育读本》,将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在元培中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作整体介绍,给教师们思想上的引领;学校每年的校本研修都有学习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专题,如“蔡元培教育思想浸润下”的校本师德培训,老师们结合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学习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对自身工作的指导作用,以更深入地理解新课改理念及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

[1]梁柱.蔡元培教育思想论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课题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点、行动、示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3]王玉生.蔡元培普通教育思想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汤广全.自由与和谐——蔡元培“五育并举”观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9.

[5]崔志海.蔡元培传[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2014-09-30

周菊芳(1964-),女,浙江诸暨人,绍兴元培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G40-09

A

1008-293X(2014)12-0035-05

(责任编辑周一农)

猜你喜欢
蔡元培美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