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实践与传播
——以绍兴中专为例

2014-04-10 05:49邵国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绍兴宝贝职业

邵国成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绍兴312000)

基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实践与传播
——以绍兴中专为例

邵国成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绍兴312000)

绍兴中专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多年坚持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通过理清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总结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有效行为,归纳学校文化在辐射推广中的方式和成果,对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要实现建成现代职业学校的愿景,以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引领,是探索独具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行道路。

学校文化;思考;实践;传播

2013年4月,绍兴中专被国家教育部等多部委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既是特色项目之一,也发挥着引领学校提升、丰富学校内涵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兼备”的职业人为办学目标,在建设现代学校的过程中,坚持走“质量强校、文化兴校、特色亮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核心。如何建设好学校文化,学校在思考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在传播中提升,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回顾建设历程,归纳建设经验,对摸索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所认为的学校文化是以其所处的社会文化为基础,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并积淀而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作用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行为,其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绍兴中专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三方面的思考:

1.我们在哪里?绍兴中专与古越大地的悠久文明血脉相连,在绍兴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中,卧薪尝胆的古越精神,江南鱼米之乡、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浓厚文化氛围,都成为绍兴中专文化生长的土壤。同时,绍兴中专作为地方老牌职校,其专业对接适应绍兴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为绍兴的建筑、轻纺等拳头产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为绍兴传统制造工艺黄酒酿造、染整技艺等培养着继承者,为绍兴快速崛起机电、财贸行业培养着一线员工。当然,绍兴经济强市及江浙沪商圈的发展也带动着绍兴中专作为职业学校的发展腾飞。

学校自1984年建校办学至今已30年,30年来从筹建奠基、艰苦创业,到蓬勃发展、追求卓越,而今已成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历代教职工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踏实奉献、锐意进取的作风,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30年中,学校培养了全日制中职学生两万余名,培训社会人员5万余名,他们都已成为建设绍兴乃至浙江的中坚力量,同时,绍兴中专人也成为绍兴中专文化的重要载体,检验和发酵着学校文化的特性。

绍兴中专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传承优良传统、教授职业技能、渗透职业精神,逐步形成了“学致用,行至诚”的校训、“和、诚、勤、优”的校风、“明志善学,精技力行”的学风、“德厚善导,才高乐教”的教风、“学好文化,学精技能,学会做人,服务社会”的育人宗旨等学校精神。同时,学校还不断改善办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些物质和精神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2.我们有什么? 学校文化的特色,是文化建设的重心所在,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文化理念、彰扬文化特色,才能够让学校文化焕发活力。学校文化的特色也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于学校长期办学的行为积淀,只有从中挖掘、提炼出来的文化特色才能与学校本身血脉相容,适合学校长期贯彻和建设,绍兴中专正是以此为途径确定了学校文化的理念核心。

学校长期以培养职业人才为己任,在21世纪初针对生源质量连年下降的现状,结合社会对职业人才日益提高的要求,自2007年开始,从办学理念出发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全校上下总结和反思多年来的办学经验,综合学生长远发展的轨迹,认为无论入学基础如何的学生都具备其成才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否承认并挖掘其价值,学校以此为出发点于2008确立了“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提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是“制器”而是“育人”,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的形成,努力促成学生成为“善、健、雅、专、知、能”的全人。

随后,学校秉持“全人教育”理念,针对当前社会“白领文化”大行其道的现状,从职业人才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弘扬“蓝领文化”的目标。学校还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在长期以来把每一名中职学生都当作可培养、可塑造的人才的基础上,提出“宝贝”的概念,努力让学生成为家长的宝贝、学校的宝贝以及社会的宝贝,从而确定了打造以“宝贝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目标。

3.我们要去哪里?从中短期的层面来看,文化建设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而从长远的角度来审视,学校文化将影响的是学生的终生发展,影响的是无数企业、若干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精神提升与发展走向。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未来需得立意高、着眼远,需同国家民族的未来相系。

因此,绍兴中专在传承学校文化已有基础、发展学校文化鲜明特色的前提下,将学校文化的发展建设定位为以“宝贝文化”为代表的中职学校文化,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经济转型趋势的角度着眼,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度入手,确立了“12345”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模式:

一个核心:培养兼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职业人;

两个观念:“每个孩子都是宝”的育人观、“进步都是好孩子”的评价观;

三有标准:有责任:家庭责任、岗位责任、社会责任

有素养:公民道德、文化底蕴、职业信念

有技能:能干肯干、精益求精、创新创业

四自方向:自信、自律、自觉、自强

五条途径:立足本源,古越文化引导人;飞扬自信,活动文化激发人;促成自律,制度文化规范人;引导自觉,环境文化熏陶人;助力自强,职业文化塑造人;

通过该模式得以落实学校文化的建设规划、发挥学校文化的引领功能,推动现代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达成提升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的目标,最终把每一位中职生培养为今天学校的宝贝、明天企业和社会的宝贝,使其成长为既有一技之长,又能不断追求完美的现代职业人。

该发展模式的建立既是基于绍兴中专办学行为与育人目标的本身特点和发展方向,也同国家、社会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紧密结合,同时也兼顾到了学生成长各阶段的状态与目标,使得模式具备了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学校文化绝非是形而上的理念和空洞的口号,而更多地体现在可操作的手段和方法中,文化实践也并非只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其行为本身就是文化生成的源头,而只有通过“理念—实践”的二元互动,才能不断提升文化品格、凝练文化的精义、纯粹文化的理念、焕发文化的活力、扩大文化的影响,换言之只有通过实践文化才能成其为文化,而不沦为空谈。

1.学习中寻路。文化无处不在,因而淫浸其中者反而对其不易感知和明晰,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邀请了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石鑫炯、职教处处长董建明、普教处处长徐炳校等上级部门领导从职业教育的政策角度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指导;邀请了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副校长邹立人、中国美院副院长孟云生、博导李秀勤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陈越、周一农教授、绍兴书画院陈力农画家等高等院校的学者从顶层理论的高度、从文化艺术的视角对学校文化的架构进行论证。

学校也邀请了黄酒大师胡志明、王阿牛、工艺美术大师徐复沛、浙江蓝天实业集团人事部总经理杨振华、晋煤集团绍兴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秀章、优特格尔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冯雄、浙江伟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企报编辑丁剑锋、浙江中成控股集团办公室主任韩其明、杭州银行绍兴分行国际贸易部总经理沈斐等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们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企业对文化的观点等角度提出建议。

学校还邀请了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会长鲁锡堂、浙江教育报刊总社首席记者言宏、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钱峰等社会文化人士从社会文化的层面,从大众期待的角度对学校文化进行解读。

学习不仅是请进来,也需要不断走出去。学校文化CIS建设组定点考察了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宁波外事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德清职高以及绍兴市周边的稽山中学、绍兴一中、新昌中学等文化建设成果显著或颇具特色的兄弟学校。社团文化建设组也多次走访考察绍兴地方文化,同企业单位开展文化共建和交流。

学校还坚持“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的原则,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到研讨中来,做到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各专业、学科教师分类参与,广大学生有奖参与、快乐参与,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

研讨不仅是总结,更是创造;交流不仅有碰撞,更有融通。通过研讨和交流,才得以看清学校文化的面貌,才得以不断发掘学校文化的亮点,才得以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通过研讨更让学校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够集思广益,搭建起学校文化发展的理论构架、理清了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

2.建设中定位。 制度遵从文化理念,渗透文化精神,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绍兴中专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宝贝文化”对人的培养和发展的需要,各类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汇编改革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的法则,对学校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评价标准、奖惩方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并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为“中专宝贝”的成形、成长、成才确立良好的制度保障。

同时,为了促使学生从树立自信到形成自律的良性提升,学校创造性的构建了“日循周环式”主题性德育管理模式,通过“主题星期一”、“快乐星期二”、“道德星期三”、“社团星期四”、“安全星期五”、“亲情星期六”、“公益星期七”和“双创星期八”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学校综合校内、企业、家庭建立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明确了一系列行为准则,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并将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引入教室、寝室、实训室,实施“7S”管理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自律。

同样,学校文化也凝结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绍兴中专将学校精神和“宝贝文化”的理念赋予在校园建筑、文化雕塑、文化长廊、文化小景等具象实体之上,设计建造学校文化石、文化标语墙、学区文化墙、“宝贝文化”的主雕塑、校史陈列室以及各类文化场馆,征集、制作并传唱“宝贝文化”主题校歌,设计并营造学校主题标识氛围,让学校文化的符号在日常校园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得到强化,以文化的感染力激发学生行动自觉。

在制度的践行和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学校师生的行为得到规范和约束,文化的理念得到传达和认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绍兴中专人的独特行为和语言习惯,文化通过制度的建立和环境的营造最终固化在人的身上,并通过人的活动传播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制度和环境不仅是载体,同样也能够不断强化文化的意志、丰富文化的内容,是文化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3.创新中出彩。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校文化不仅是生硬的制度和无声的环境,学校文化更需要富有亲和力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更需要具备闪光点的形式来展现其生命力。因此,绍兴中专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集中开展了以“绅士淑女”主题教育为核心的行为礼仪教育、以“快乐星期二”为主要载体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依托“快乐超市”自助化学生活动模式的师生社团活动,以及以“我们和我们的学校”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各类方案征集活动。同时,学校由于文化建设的突出成效,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和肯定,近年来承办了浙江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展示活动等大型校园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学校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学校文化的魅力,在演示中展现学校文化的风采,在参与中拓宽学校文化的视野,在交流中看到学校文化特色。

学校还依托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展示文明风采、激发自强动力;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艺术活动,推介和宣传项目建设的成效,提升“中专宝贝”综合素养,展现中专学子阳光形象和宝贝文化建设成果。学校根据“宝贝文化”对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要求,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校企文化共同体。学校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邀请企业参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组建创新发明团队;依托校内学生创业园、黄酒人才孵化园开展学生创业实践;联合相关企业开展学生就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热情和能力,确保学生就业比例与质量。

人的活动是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提升文化的影响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在活动中师生身上自然流露的学校文化的精神。同时,人的创造性活动更能够检验文化在社会各领域的独特价值,为文化建设的未来指明方向。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学校文化也不能够寄希望于“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不同的文化基础滋养了形态各异的文化形态,这不仅是文化在交流碰撞过程中必须会面对的,也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时刻面对的。学校文化不仅是学校的一块招牌,而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主动出击、积极地与各异的文化开展交流和摩擦,检验学校文化的生存能力,求同存异,彰显特色、取长补短,从而对学校的办学和育人发挥前瞻性引领作用、产生回馈式的推动效果。

1.合作帮扶辐射文化精神。 学校文化具有开放性,学校文化的精神也有着其普适的一面,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绍兴中专不仅将文化做深做强,更致力于将其做大做广。学校多年以来一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帮扶中西部等地区职业教育。

我们远赴黔东南自治州进行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洽谈,分别与榕江县职业学校、黎平县中等职业学校商谈了学校建设与发展、教师培养与交流、招生与就业等各方面的具体事宜。针对黔东南州职业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和部分职校本着“出来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智力帮扶宗旨,主动邀请绍兴中专进行对口帮扶。2014学年30名来自贵州榕江县的学生来到中专,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生活,绍兴中专的文化精神将随着他们传播到千里之外的家乡。

学校与青海省水电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就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交流,将绍兴中专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经验传播到该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该校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两银一铜的佳绩,离不开两校合作的积极影响,这是绍兴中专的理念和方式具有普适价值的一个典型案例。

同时,绍兴中专还与重庆涪陵职教中心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学校先后在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技能培优等各方面为该校提供帮助和支持,派遣教师上门传经送宝,将中专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也传到了巴蜀大地。绍兴中专还与云南南华职教中心、温州苍南金乡职业学校开展对口支援,各校领导及骨干教师多次来校进行跟岗培训和学习,并针对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校骨干,更使各校办学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仅如此,学校每年接待全国范围兄弟学校和教育部门来访交流数十次。学校更开拓了国际交流渠道,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英国巴恩斯利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州职业院校、日本浜松高等工业学校、韩国大金大学和新罗大学等纷纷与我校开展了校际友好交流,学校骨干教师先后赴德、美、英等国进修。绍兴中专学校文化的种子开花遍野,文化的精神在交流互助中得以传播和发展。

2.媒体平台传递文化信息。 在媒体时代,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多年来绍兴中专的文化建设同样广受媒体关注。2011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以“蓝领文化”命题,特邀校长娄华水撰写了《我的蓝领 我的宝贝》[1]一文,引发社会广泛反响。2012年6月《中国教育报》专程采访我校,并以“蓝领文化孕育金牌职校”为题,对绍兴中专以文化建设促专业发展之路进行了纪实报道[2]。2013年4月,学校承办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文化论坛,在会上提出了“传承胆剑精神、弘扬蓝领文化、践行宝贝计划”的口号,《绍兴晚报》对此进行了专版报道,并且在该报上开设专栏报到绍兴中专文化建设,刊发有《绍兴中专文化建设大家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接“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3]、《绍兴中专文化建设大家谈:让中职学校成为文化的沃土,让中职学生成为时代的宝贝》[4]、《今天学校的宝贝、明天企业的宝贝、未来社会的宝贝》《解密绍兴中专金牌团队》[5]等专题。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职业》杂志等主流媒体也纷纷来校采访,每年各类媒体报道百余次。绍兴中专的学校文化通过各类媒体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在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更打响了学校文化的招牌,引发了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赢得了企业和家长的认同,受到了文化学者的肯定,这些也都成为学校办学前进的助推力,成为文化建设的好环境。

3.办学成果展现文化力量。 学校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其最为直接的体现在学校和师生的发展之中。办学三十年,绍兴中专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住建部建设领域人才培养特别贡献奖先进集体、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级家长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中学共青团工作示范学校、绍兴市文明单位、绍兴市家长满意学校、绍兴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5年中,学校在教育部联合23个部门组织共同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24金12银7铜,名列全国前茅。仅2013年学校教师获省部级荣誉17人,获市属级以上荣誉53人,市青年岗位能手2人,学生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86人次,在各级文明风采获奖近百人次,仅2014年便有469名学生升入高校。学校毕业生广受社会企业欢迎,就业率达98.3%。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有其强大的文化,一个学校也只有具备了先进文化才能保持其持久的健康发展,走向卓越。学校文化的建设之路虽任重而道远,学校文化的力量和未来却令人欣喜而憧憬,绍兴中专将继续做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

[1]娄华水.我的蓝领资料 我的宝贝[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2).

[2]蓝领文化孕育金牌职校——绍兴中专文化建设促专业发展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2-6-29.

[3]阮晓丰.绍兴中专文化建设大家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接“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N].绍兴晚报,2014-03-31.

[4]阮晓丰.绍兴中专文化建设大家谈:让中职学校成为文化的沃土,让中职学生成为时代的宝贝[N].绍兴晚报,2013-12-03.

[5]钱峰,章恒杰.解密绍兴中专金牌团队[N].绍兴晚报,2014-08-21.

2014-09-25

2013年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邵国成(1963-),男,浙江诸暨人,绍兴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G40-055

A

1008-293X(2014)12-0026-05

(责任编辑周一农)

猜你喜欢
绍兴宝贝职业
绍兴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职业写作
人文绍兴
我爱的职业
“神奇”宝贝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