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体教育活动作为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帮助幼儿组织、提升零散知识经验的独特功能,且有利于幼儿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更有利于幼小教学形式方面的衔接。在集体教学中,老师传递的信息,幼儿并不能全盘接受,学习的效果要受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接受能力、意志品质和幼儿当时的身体状况、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正是形成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笔者认为: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的养成,并不在于活动组织的形式,而在于组织活动的出发点,集体教学中也能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集体教育活动;自主学习;拓展;空间;思维;探索
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幼儿自己做主、不受限制;也不是幼儿随着自己的意愿高兴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在自由游戏、区域活动中才能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放羊式的学习,它有更深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本身具有“渴望学习”的意识,能自觉地从事活动——专心地看、坚持地做、主动地想,积极探究遇到的问题。与自发、自控的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相比较而言,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小。以集体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意识,教会幼儿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行为,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想以自己收集的部分教学活动为例,阐述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拓展选择的空间
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当幼儿在课堂上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分散、坐立不安等情况;如果是孩子喜爱的内容,他们会乐此不疲,自发地进行行为调适。因此,我们花大力气寻求能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心情愉快地认同教育要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意愿和行为。
首先,让幼儿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往,我们教学的视角,就是忠实地完成每一个预定教学活动的任务,很少去考虑幼儿。现在,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幼儿发展的大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倾听、关注、研究幼儿的个体需求,敏感地从幼儿的兴趣中发现对幼儿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将生成的课程和预设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如在大班“认识纸”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喜欢玩纸,就将本来是一次的活动内容,延伸成项目活动:小实验——水与纸、手工——染纸、折纸、撕纸,参观造纸厂等等。
其次,让幼儿选择学习的材料。材料提供恰当与否,是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必须通过直接接触,充分感知,才能积累经验。所以许多活动都需要充足的学习材料。准备工作量大、繁琐、时间紧,大多数老师常常是以单一的材料为主,没有顾及到幼儿不同的能力层次和色彩、形状、品种的多样性,难以做到“见材料趣已生”。现在,我们通过思索、尝试,想出了既减轻教师负担、又能丰富材料的可行办法:从准备材料开始,就让幼儿参与其中。如数学活动《排序》,需要的可移动材料很多,活动前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制作可以抽插的小彩旗、高树和矮树,做好后在数学活动中操作。充实、丰盈的材料本身就是学习资源,幼儿准备、利用材料,就是在触摸、感知材料,认识、比较材料。因此,选择的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让幼儿选择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自己的教育隐蔽起来。讲的是教育要含蓄,只有含蓄的教育,才能给孩子自我修正的时空,才能成为孩子自我诱导的力量。因此,我们在组织活动时指定活动展开的手段,而是征求小朋友的意见:这个主题可以怎么做?我们怎样来开展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如在学习歌曲时,教师会和大家讨论:这首歌可以用什么方法学唱?是用整体学唱法、分段学唱法还是逐句学唱法?在学习歌曲《颠倒歌》时,小朋友为更好的表现歌曲,想出了第1段领唱、齐唱,第2段轮流唱(分组轮流、个人轮流)等多种唱法。这样,既让幼儿根据自己认识理解的需要,对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的选择,以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又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
但在集体教学中,长期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思维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反应快的幼儿经常是脱口而出,反应慢的幼儿在答案一语道破后就丧失了动脑的机会。久而久之,反应快的那部分幼儿就垄断了思维过程,获得了“思维霸权”和“发言霸权”。反应慢的幼儿随着机会的一次次消失,心理会越来越消极,逐渐习得了“思维惰性”,这无疑阻碍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了避免“思维霸权”现象,克服“思维惰性”,我们就课堂提问集体研讨了几种方案,经实践效果颇佳:
(1)杜绝附和性问题。像“好不好”“是不是”“愿意不愿意”这些问题,只会麻痹幼儿的思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无任何价值。
(2)减少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如我们将“这只青蛙有几只眼睛”改为“你在青蛙的头部发现了什么”,让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维、描述;改“1+3等于几、4-1等于几”等简单计算题为“几加几等于4、用1、3、4可以列出几道算式”,变幼儿的定向思维为扩散思维。
(3)延迟回答。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后,教师留一定的时间给幼儿思考,让反应快的幼儿将问题考虑得更完整、更全面;让反应慢的幼儿也能把自己的思路梳理得更清晰、更成熟。如在小实验“水与纸”中,老师提问:小水珠滴到荧光纸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幼儿操作、观察、讨论后,小朋友们都举起了小手,答案丰富多彩……所以,等待时的短短几分钟,它让反应慢的幼儿找回了自信,让反应快的幼儿找到了更多学习的乐趣。这种积极愉悦的内心体验能激发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较持久的学习动力,推动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幼儿探索的空间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活动的过程,应让幼儿通过自行操作去建构知识。这句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真谛。因此,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尽量创设支持幼儿操作的环境。如大数学活动《排序》,我们没有照教材要求:先看图找规律,再按这个规律继续添画。而是直接提供给幼儿可移动的插入材料,老师用5分钟提出操作要求:看一看,有哪些材料;试一试,可以按什么规律排队;比一比,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幼儿自己探索。操作时,幼儿可自由走动,互相协商、讨论,老师对所有的学习行为都不加限制,只是旁观、协助,提供、添置必要的学具,幼儿在这种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大胆操作,设计出几十种排序的方法,仅几何形体排列的规律就有好多种。
幼儿个性化的创造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潜力,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为幼儿预留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就能激发幼儿自主性创造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以“本”为本,满足于把教材传授给幼儿,并将此作为教学的根本且唯一目的。现在的幼儿教育,拓展的幼儿自主学习空间还不够宽、不够大,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意识转化为行为还需要一段很长的历程。今后,我们还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拓宽路面,使孩子开的车能畅通无阻地通行。
作者简介:
李会艳,女,(1978.8~),汉族,河北保定人,大学专科学历,现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温仁镇半壁店幼儿园,小教一级教师,多次获省、市、县级奖励。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