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薇
【摘 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活动中,近义词是外国学生(包括留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而近义词在汉语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近义词。要学习好汉语,使用好汉语吧,就必须突破汉语近义词这个拦路虎。本文将从近义词的作用、近义词的词义及辨析方法等方面来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方法研究
顾名思义,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词。这种“近”常常使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分辨起来都相当困难,何况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教学必须提到相当的高度,加以重视。让外国学生了解近义词的作用,懂得近义词(尤其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的词义,掌握近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了解汉语近义词的作用
掌握较多的近义词,能够恰当、准确地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表达得更贴切,更细腻、更严密。
1.近义词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从而使语言丰富多彩
比如同样表示是用眼睛看,“看”、“盯”、“窥”、“瞟”的含义就有很大的不同。“看”是一般性的看,“盯”是集中视力注意地看,“窥”是从缝隙或暗处偷偷地看,“瞟”是斜着眼睛看。如果外国学生不能够懂得这几个同样表示“看”的意思的几个近义词的区别,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必然会出现“我在电视里窥见你了”的句子。
2.近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起到强调的作用
比如“我们对这种不正之风要坚决彻底全部地消灭”,句中的“坚决”、“彻底”、“全部”是近义词,这三个词连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现对不正之风的坚定立场和坚决态度。
3.近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由近义词可以构成的词很多,比如房屋、寒冷、永久、刚才、温暖、声音等等,这些都是双音节的合成词。由近义词还能够构成成语,比如粗心大意、兴高采烈、聚精会神、心安理得、养精蓄锐等等。掌握了这些构成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外国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的特点,最终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汉语。
近义词除了上述的几个作用之外,还有能够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使用得当有助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掌握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方法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往往是非常细微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近义词的意义、色彩、功能等等几个方面去加以比较、辨析。
1.从近义词的意义方面去辨析
(1)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比如“自制”和“自治”,“自制”主要是自己克制,重点在“制”上;“自治”是指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接受上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外,对自己的事物行使一定的权力,重点在“治”上,“治”就是治理之意。
(2)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同。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在程度的轻重上有轻重之别。比如“信任”和“相信”,“信任”是在相信的基础上敢于进一步的托付,程度较深,而“相信”是自己认为正确而不怀疑,程度较轻。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比如“开拓”和“开垦”,两个词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拓”的词义范围比“开垦”的词义范围要大,“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出来进行耕种,“开拓”是在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4)词义的使用对象不同。比如“关爱”与“关心”,这两个词使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关爱”主要适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关心”更多的适用于同级或同辈之间,当然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用“关心”。由此可见,“关心”的适用对象要比“关爱”多得多。学生如果不能够理解这点差别,就可能用错这两个词。
2.从色彩的角度加以辨析
(1)语体色彩的不同。比如最常见的“父亲”与“爸爸”,“父亲”是书面语,只在书面形式或者戏剧表演等正式场合中使用,而“爸爸”则主要在口语中使用。你给你爸爸打电话,总会说“爸爸,你好!”,而如果说成“父亲,你好!”则会显得有点拗口。
(2)感情色彩不同。比如“鼓励”、“鼓动”、“煽动”,三个词都有把人的情绪激发起来之意,但“鼓励”是褒义词,主要用在褒奖的意思方面,“煽动”是贬义词,主要用在贬斥、指责方面,“鼓动”则是中性词,在正面和反面的方面都可以使用。
3.从词的用法上面去辨析
(1)词的搭配方面。比如“交换”和“交流”,交换偏重于实物,如书本、笔等等;“交流”则多用于虚的东西,如经验交流,成果交流,技术交流等等。
(2)从语法功能的角度辨析。如“公开”和“公然”,“公开”可以做多种句子成分,如公开的账单(定语)、公开宣布(状语)、公开关系(谓语)等等,而“公然”则只能做状语,如公然为敌(状语)。
三、小结
由此看来,对外汉语的近义词教学,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让这些外国学生能够从近义词的意义区别、色彩辨析等方面去学习近义词、了解近义词且最终掌握近义词,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张伟.《字义与词义》.中国物资出版社,1987
[3]梅立崇.《汉语和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4]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