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将生活情景融入课程教学中。那么如何将生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呢,下面本研究就针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困境,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生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
中学生是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息息相关,所以,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设置应全面灌入生活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让教育贴近生活,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对学生今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生活化引入其中,助于学生理解。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将生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是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产生的一种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十分注重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在初中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注重的是思想性,其重视的思想品德在影响学生的政治价值,甚至有的学校会将其看做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政治任务,并不会刻意的将思想品德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就导致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通过采用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①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能够紧密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大大降低了初中思想品德理论教学偏重政治性的倾向。通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问题转变成为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内容通过生活体现出来,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以及社会的关系,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②通过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源于生活的思想,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感悟生活,分析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而能够达到逐步丰富学生生活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1.学生认知存在问题
初中生这时的思维已经逐步从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导,但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存在于思想意识当中,使初中生可以很好的运用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而具体形象成分也会影响初中生的思想,还不会习惯性的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剖,只注重表面,难以突破感观经验的限制来了解现象的本质。在生活实践中不能良好的实现自我,思想意识不能在认识一些事物时得到解放,行动和理论往往不能构成正比,不能积极地总结自身存在错误等,上述都是目前初中生所存在的问题。
2.价值观存在问题
目前部分初中生的价值观存在偏差,人才追求突出而淡化人格追求在初中生身上有了明显的体现,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吸收文化知识,忽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分数看成决定学生未来的利器,淡漠了思想觉悟的提高。因此,时常会看见初中生轻生自杀,离家出走甚至触碰法律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价值观的缺失,出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稚嫩,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如不及时纠正方向,会严重影响今后成长。
3.初中生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环境是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校园是初中生经常所处的环境,日常生活中将近有大半时间都待在校园里,因此校园环境对初中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当出现破坏到校园环境的现象时,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助长了校园不良之风,使得一些浓厚的不良社会风气进入了校园,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三、生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1.重视责任感教育
初中生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的呵护,责任感意识相对是薄弱,也由于交往圈子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使这种责任感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因此需要对初中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初中生责任感培养的内容包含多个层次,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现实社会中典型案例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讲解《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王思思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最后被判死刑,临刑前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通过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道德责任感的重要性。
2.与自然社会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应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应贴近学生和现实,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引领学生感悟生活,最终实现将生化应用到教育的目的。如在讲解《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亲自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去领略其中的风光,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因引导生活世界中。通过学生亲自领略大自然的山河壮丽神奇的自然世界,让他们用感官世界去寻找大自然之美,自己体验大自然带来的快乐。所以,在内心深处就会激其对大自然保护的欲望,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这个教学案例穿插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教学生活化,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有教育意义,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引导学生对熟悉的世界进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3.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时,应尝试着将生活应用思想品德教育中,通过生活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判断是非能力。学生还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来加深对国家及人文的了解,使自己所学知识不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以此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如讲授《做自尊自信中国人》时,教师可利用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找自尊自信中国人的事迹,之后在班会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通过讨论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之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举办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尊自信,也锻炼了其组织能力,学生还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增强民族自信心,丰富了爱国情感,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都是由每一个平凡的个体组成,应走出校园积极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发现每一处都值得驻足。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思想品德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更注重对学生在生活中道德素质的培养。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它为锻炼学生思想品德提供了实战之地。思想品德教育终究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会辨别是是非非,可以说,是学生社会之路的先锋导航。
参考文献:
[1]邬惠珠.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3(20):120-122
[2]王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探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9):89-90
[3]周娅玲.让生活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3(7):110-111
[4]陈景福.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2013(10):53-54
[5]陈霞.有效增强生活感知,努力提升教学质效——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问题[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1):58-59
作者简介:
卢德璠(1974.3~),男,汉族,广西百色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