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与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2014-04-09 14:44郭法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片面发展教育

郭法奇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目前,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问题。研究者较多关注这样几对概念:人的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与共性发展。研究的特点是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对立或对应起来,强调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一致性①。不过,也有学者不赞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一致性的观点②。另一个是关于人的发展与教育问题。研究者较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个性发展与教育等问题。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它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无疑,上述研究对于认识人的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与个性发展教育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的讲话再次把个性发展和培养的问题提到了全社会的面前。他希望青年学生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在人的发展问题上,突出强调保持人的个性、彰显本色,这一提法在过去是不多见的。这表明,个性发展和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如何认识人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与人的基本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再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为更好认识人的发展和教育提供依据。

一、人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从历史上看,教育家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要早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西方教育史来看,最早提出人的发展思想的是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由身体、情感到理性发展的过程。以此为依据,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人的体育、德育和智育的思想。以后,西方近代教育家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斯宾塞等也先后从体、德、智等方面论述和丰富了这些内容。在他们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教育应该以对人的自然发展认识为依据,尊重儿童发展的秩序,对儿童进行体、德、智等几方面的教育。西方学者提出的关于人的德、智、体发展及教育的思想提供了现代社会制定教育政策、设计学校制度和进行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由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的旧式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问题提出来的。这一思想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内部,由于“个人是受分工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③。在这种分工下,个人被固定在某个部门、某种工具和操作上,个体的片面发展不可避免。为了消除个体的片面发展,人们需要变换劳动,需要变动职能,需要人员流动,用人的全面发展代替片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人的自由、充分地发展;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施普遍的全面的教育,包括德、智、体教育等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制度中劳动者的片面发展的原因和弊端,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设计。总体上看,这是一个重视人的平等和尊严,强调劳动者受教育权的思想,其核心是让劳动者接受一定的教育,实现“劳动与教育”的结合。

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主要在苏联教育中进行实践⑤。这可能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现实社会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二是西方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加强,劳动者处境不利的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问题受到关注;三是虽然欧美新教育运动中有提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如德国的凯兴斯坦纳等,但是这个时期随着教育科学研究和儿童研究等运动的推进,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之间的差异,以及教育中的教学问题。强调人的发展的差异化和教学的个别化成为20世纪前半期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20世纪后半期,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思想逐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践。劳动者接受教育,教育者接受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和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这一时期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了劳动教育,还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一起构成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不过,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智育重于德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后者往往成为教育中的弱项。片面地强调智育所带来的“分数第一”和“应试教育”的弊端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德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实施,更是遮蔽了个性发展和教育的问题。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认识上的原因。有研究者认为,由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立面是片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对应面是共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共性发展是一致的。因此,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不会产生对立⑦。还有研究者认为,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个性发展。在这里,研究者可能没有把下面情况考虑进去,即如果全面发展与共性发展存在一致的话,那么全面发展就有可能变成共性发展,成为对所有学生的一致要求或统一的规定,有可能忽视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关注。同样,如果把一切不同于全面发展的都视为是片面发展,也有可能把个性发展视为片面发展。结果可能使反对片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强调所有人的统一发展和忽视甚至压抑个性发展的教育。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由于教育实践中过于强调反对人的片面发展,过分追求共性和统一性,把个性发展视为单一的或者片面的发展,结果是个性发展被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变成了人的“平均发展”。

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原因。首先,从现阶段人的发展实际看,人的发展不完善、不全面、有差异,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现实中人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组成一定的社会机构,但是这些社会机构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限制人的发展。除非取消这些机构,否则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取消这些机构又不现实。因为这样做,不仅人的全面发展,连人的基本发展也难以得到保证。其次,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人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能排除个体选择的结果,尽管这种选择有时会有被动的成分。但即使是这样,个体也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环境所能够提供的条件,尽可能地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排除不利的,把不利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会和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但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成人的共性发展,也不能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对立起来。在现阶段,应该坚持人的基本发展和个性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人的发展与人的基本发展

从历史上看,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基本发展。人的基本发展包括人的体德智多方面的发展。在现实社会里,人的基本发展首先要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与此相关,人类社会就有了与人的身体发展相关的体育。同时,人的发展需要有能够约束自我,与别人沟通、相处,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这就涉及与人的道德发展相关的德育。另外,人的发展还要有一定的维持生存和继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涉及与人的智力发展相关的智育。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社会对个体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人的基本发展的基本内容。

强调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基本发展,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问题。

首先,它可以避免由于片面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而带来的现实困境,为研究和解决人的发展问题留有较多的余地。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多方面,包括德智体等方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而且较为均衡,没有片面发展的问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全方位地考虑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协调问题,防止人的片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但也有可能由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理解,把人的个性发展与片面发展等同起来,在排斥片面发展的同时否定了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人的基本发展可以从人的现实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出发,关注人的发展基础和实际情况。

其次,它可以根据不同社会和不同时期,对人的发展和教育赋以更为实际的内容。以西方社会和教育为例,在古代(以古希腊城邦制为例),人的基本发展主要是城邦制下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发展。它比较关注某一个阶层,即城邦社会公民的理性和品德的培养,重视理性教育和自由教育。在近代,人的基本发展主要是注重培养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人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它所关注的是,在保留古典教育地位的同时,强调科学教育素养和公民精神的培养。同时,随着近代社会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代教育不仅关注社会的中上层,也开始对社会的下层——劳动者及其子女——给予一定的和有限的教育。从近代社会开始,人的基本发展成为社会和教育关注的问题。在现代,不同时期对人的基本发展的关注有不同的特点。在早期,社会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的差异化,强调差异、智力、活动和适应,重视个别化教育。在后期,社会关注的是人的基本发展的多元化,强调选择、尊严、宽容和理解,重视公民教育和个性教育。

再次,它可以使人的发展和教育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提供个性发展和教育的基础。现代社会个性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对人的基本发展中社会性和个体性关系的认识。人是生存于社会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必然要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联系。因此,认识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非常重要,这是人的个性化和保持社会发展活力的需要。任何社会都是由为了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形成的诸多体制构成的。当然,这些体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人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和个性教育的意义在于要经常保持社会体制内每一个个体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发展活力,通过反思和解决社会体制由于固化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社会内每个人健康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一个有个性的人应该是一个关注社会现实、反思社会问题,保持理性质疑精神和科学批判精神,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有了众多有活力的个人,才会有一个有活力的社会。

最后,它可以为个性研究和教育提供宽松的空间。个性是指一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进行自主性选择所形成的独特的、不为他人所左右的特性。这里的“自己的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的条件”是指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需要,以及与社会条件的结合。这里的“自主性选择”是指自己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理性思考和评估后所作出的选择,而不是那种不经思考的、冲动的选择。这里的“不为他人左右”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目标,敢于担当自己选择的结果和责任。一个有个性的人会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自主选择经过理性思考后所认定的目标。

由于个性发展是与人的自主性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每一个人有权自行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愿望,这个自我选择和决定权是不受任何他人或者机构无理干预的。每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所选择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个性发展也是人的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人的选择性发展可以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面,从而彰显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总之,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基本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基本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

三、人的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基本发展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基础。在教育上,仅仅强调人的基本发展包括德智体等几个方面还不够。因为它不一定能够解决人的个性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产生一个平均发展,或者平庸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特别强调人的个性发展问题。个性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的核心。

强调个性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核心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人的各方面的平均发展,结果出现人的发展“千人一面”,学校特色“千校一面”的现象。人的个性发展与“千人一面”是对立的。“千人一面”所反映的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趋同性,看不到人的个性的丰富多彩。有个性的人是指每个人“一人一面”,各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千人一面”,学校“千校一面”,缺乏“个性”成了共同的“特性”,使得个人发展平平,学校发展缺乏活力。

在现阶段,强调“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的观点突出了个性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核心的思想,具有重要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理论上的价值。从理论上看,强调“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保持个性,就要首先要承认和肯定“个性”。“个性”是人的本来具有的色彩,也就是“本色”。它是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应有之义。具有“个性”,不仅是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特色,也是一个人存在的本质特征。一个社会,个体缺乏“个性”,不仅个体谈不上健康的发展,社会也算不上一个健康的社会。因此,“个性”应该得到承认、肯定和追求,也应当得到保护,不应当被压抑。二是不仅要承认和肯定个性,还要保持和坚守“个性”。承认和肯定个性的存在,只是揭示了个性存在的实际情况,个性还必须保持和坚守,不为一些外在的压力或者不利的因素所干扰,坚信自己的正确选择,坚信所追求的价值观。三是不仅要肯定和坚守个性,还要彰显“个性”。个体的个性不是在真空存在的,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因此,个体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同时,要保持一种质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发展的活力,正确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对个性发展和培养问题重视不够,青少年学生“个性”不突出,发展平庸,甚至失去“个性”等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瓶颈。个性就是本色,本色应该显现或者呈现,但也有可能被掩盖或者遮蔽。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个性“显现或者呈现”的问题,解决个性“被掩盖或者遮蔽”的问题,实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为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每个个体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有用之才。

实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需要对现实的教育进行分析。目前,基础教育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是应试教育,二是素质教育。

从应试教育上看,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追求分数、考试和升学率为主的教育。它只满足于教育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住结论,满足于对分数的追求,而不鼓励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应试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是对立的,依靠应试教育不能解释,也不能解决人的个性发展问题。

从素质教育上看,它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多方面素质培养的特点,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不过,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性不等于有个性。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来看,虽然素质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矛盾,但需要对素质教育有新的解释。如果承认个性是人的本色的话,素质教育需要考虑把培养学生的最优选择能力、质疑能力、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实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在教育中要承认和肯定个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发展和追求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环境互动不断选择的结果,从而形成与他人不同的特征。在教育上,要允许学生自由思考,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发展和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发优势潜能,形成自己的特点。

二是在肯定学生发展个性的同时,教育要培养学生崇尚法治、遵守契约、坚守公正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重法治的社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需要与现代的法治社会结合起来。强调法治、契约和公正精神的目的在于,它是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做人、做事的底线。在现代社会,要培养学生讲法治、重契约,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的精神,而不是做事凭关系,无是非观念,无视对社会公正的维护。这些精神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参与秩序的维护,在体验和遵守中成长。

三是教育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敢于挑战旧的观念或不合理的制度。一般来说,任何观念或者理论是人们对某种现象的解释。当一种观念或者理论已经不能够解释新的现象,或者与现实事实发生冲突时,就需要对原有的观念或者理论进行修正或者改进,提出一种新的观念或理论,使其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现象,也能解释新的现象。这个提出新的观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恰恰是挑战旧观念和旧制度,创造新观念和新制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培养这样的能力和精神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社会问题,担当社会责任,在维护秩序中反思秩序,在促进自身的发展中促进社会发展。

总之,人的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统一。人的基本发展是个体的现实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的核心内容;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冲突,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在现代社会和教育的今天,应该肯定个性、坚守个性、彰显个性、保护个性。因为,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社会才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注重个性培养的教育才是充满希望的教育。

注 释:

①可以参考文新华.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②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教授。他认为,多年来追求“全面发展”的理想,结果往往是“平均发展”甚至“平庸发展”,这是以忽视或抹杀个性为代价的。参见http://edu.QQ.com,2009-11-22.

③这部分可以参考吴式颖教授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39页的内容。

④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吴式颖教授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第十五章第五节“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内容。

⑤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强调的“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有所不同。“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强调劳动是人类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建国时期,苏联教育确立了以“劳动”为中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实施了“统一劳动学校”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逻辑是,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存在根本的不同,变资本主义的“读书”学校为社会主义的“劳动”学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教育开始整顿,又变“劳动”中心为“智育”中心,这一思想一直到50年代都成为苏联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点。

⑥当然,这种转变不意味着劳动者已经全面发展了,而是说片面发展的问题由于劳动者社会地位的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因为如果人的片面发展主要是工业制度的结果,那么在一些还没有进入工业制度的国家里,以及在逐步实行工业制度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教育的问题可能依然存在,尽管程度不同。

⑦该观点强调个性发展与共性发展是对应的,不是对立的,因此不应该提二者的对立。参见文新华.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猜你喜欢
片面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论片面共同犯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析刑法中的片面共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