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 罗丽华 董竞
商业保险作为经营与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联系十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商业保险如何深度参与加强和创新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厘清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保险业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上述课题开展初步研究。
2012年,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约1.549万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保险业的资产总额增至7.35万亿元,同比增长22.29%;投资总额为4.5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0%。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保险业总资产突破8万亿元。保险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为国家GDP的稳步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而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资产总量、盈利能力、队伍规模、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总体实力持续增强,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截至2012年年底,已经获批的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包括港澳台)有16家,可以开展保险资金委托的有13家,已经获批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有4家。2012年6月,保监会“大连投资改革会议”之后,“投资新政13条”陆续出台,极大地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风险对冲工具和参与利率市场化的工具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保险公司可利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平台向全面资产管理进军。保险公司在支持金融改革、国企改制和上市、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已经而且还将更有力地支撑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商业保险作为经营与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其风险防范机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以保险赔付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补偿制度对化解和消除风险更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能有效避免社会动荡,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2012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赔付支出为4716.32亿元,同比增长20.03%。2013年1月至8月,产险业务赔款2061.61亿元,同比增长21.35%;寿险业务给付1601.07亿元,同比增长52.75%;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248.59亿元,同比增长27.04%;意外险业务赔款68.5亿元,同比增长12.72%。这些保险赔付及时向遭受意外冲击的社会成员提供了经济补偿,使患病人员或保险事故的伤亡人员得到及时救助,减轻了政府财政和事务负担,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定。
依托城乡服务全覆盖的网络优势和规范透明、服务优质的专业优势,商业保险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直接效益来看,此举一是可以为政府节省费用支出。比如,中国人寿参与的江苏宜兴模式,新农保收取的管理费不到100万元,而在其他邻近的地、市,政府要花1000万元。二是可以增强经办力量。以目前的状况,政府承办新农保,是1个人为1万人提供服务,而保险业参与后,是5到6人为1万人服务,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三是可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和增值服务。如在经办新农保时,可为农民同时提供失地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保险服务。
从间接效益来看,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经办,能够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改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相对滞后状态,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稳定民心,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商业养老保险
解决当前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入市场因素,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企业年金作为社会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是一项基本养老补充制度,是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延伸和完善,是对基本养老制度的有益补充。企业年金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能够改善员工退休生活;能够应对老龄化危机;能够应对家庭人口结构变化;能够缩小企业职工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收入差别。
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到2005年,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较慢。2006年至2010年,企业年金基金由910亿元增至28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55%。到2010年底,我国有50多家年金业务经营主体。2012年,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泰康养老等五大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达661.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1.2%。截至2012年年末,五大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及投资管理资产规模分别为2009.01亿元和1711.16亿元。但由于企业年金税优缺失的发展瓶颈,目前企业年金参保人数不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10%,企业年金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2.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保险能充分发挥运行高效、保障灵活、服务全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有助于创新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机制,丰富保障层次,提高保障水平。2012年,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62.76亿元,而2013年1月至8月,我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已达742.45亿元。长期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对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我国健康保险赔付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始终在2%以下,而发达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比例一般在12%以上。一方面,这说明我国商业保险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又说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成为国家医改事业发展的新生事物。新形势下,商业保险公司对发展目标、空间和路径予以明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近年来,在新农合医保改革实践中,中国人寿探索形成了“宜兴模式”、“新乡模式”“番禺模式”“洛阳模式”和“郑州模式”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典型经验,医疗费用补偿范围和补偿机制不断完善。2012年5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赴河南调研时充分肯定了中国人寿在新农合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合作共赢的道路。
3.特殊群体保险
商业保险通过开展针对特殊人群的保险业务,对特殊群体的权益提供专门保障,能够进一步扩大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覆盖面,提高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渗透度,从而能够从更深层次有的放矢地消除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目前,商业保险公司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的保险业务主要有残疾人保险、计划生育家庭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女性安康保险、军人保险、大学生村官保险等。
4.公益慈善活动
保险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扶危济困、互助分担的行业。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公益慈善的方式很多,不仅仅限于开展单项的救灾、助学、扶贫等慈善活动,还可建立慈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如中国人寿的“国寿慈善基金会”、中国人保的“人保慈善基金会”、平安保险的“平安公益基金”、天安财险“天慈基金会”、明亚保险经纪公司的“天使守护基金”等。目前,保险业已经开始探索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长效机制,注重持续性投入和专业化运作。尤其是大型保险企业在社会公益慈善方面投入规模大、运作专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企业公民意识以及较为成熟的公益理念。
在地震、泥石流、台风等重大灾害发生时,商业保险公司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是国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5·12汶川地震,2010年的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陇南市8·1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以及云南省贡山县特大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响应,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同时以现场救助、捐款捐物、赠与保险、及时理赔、志愿活动等方式主动、积极、快速、高效地抗击各种自然灾害,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实现社会稳定。
在 北京7·28东五环重大交通事故、伊春8·24空难、北京4·25大兴火灾事故、7·23高铁追尾事故等事件发生后,商业保险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小组,主动查询遇难人员及受伤人员信息,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情况,及时妥善做好理赔服务工作,积极履行保险业责任与义务,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引发的社会动荡,维护了社会稳定。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保险公司开发应对非典的保险产品,通过客户服务电话、互联网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战胜非典的信心。
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对数据库内大量损失数据的规律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提炼并总结出各类风险发生的诱因、概率和时空分布等情况及特征,为社会防灾防损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最基本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及时防范和化解了风险,从而保障社会财富的安全,减少社会财富灭失。
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健全交强险、医疗险、校园险、旅行险、承运险等责任保险机制,参与基础性社会关系管理。用商业保险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利用市场机制防损减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事故善后处理由政府“一肩挑”的局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众切身利益,提升社会整体安全度,同时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为维护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正常、有序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有效分担部分政府责任,为我国政府的转型创造条件。
农村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也是保险业和保险公司回报社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中国正从农业大国加速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型,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是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除参与“新农保”“新农合”等政策性健康保险以外,商业保险公司还通过创新涉农保险产品、推进“保险村”建设等工作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创新涉农保险产品主要包括农村小额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务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保险村”建设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和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与“保险村”建设相配套,保险公司以县级分支机构为龙头,以驻村服务员为延伸,建立广覆盖、高效率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实现“乡镇进点,人员进村”,为周边农村提供便利、优质的保险服务。通过“保险村”建设,能帮助农民提高风险意识、增加保险知识,健全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确保农民安心生产、舒心生活,加快致富步伐。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也能作出积极的贡献。资料显示,我国保险从业人员达150多万人,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金融业就业总量的44%。为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商业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一些保险公司不仅进校园招聘,还先后与相关院校以“订单”方式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这种模式既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又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机会,为解决就业困难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