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功能定位区分

2014-04-09 06:22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专科岗位

王 博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天津 300191)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是最大亮点。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层次偏低,定位于专科教育;普通本科教育更偏重学术,传授的专业知识更为系统,故定位高于专科教育。尽管两者都为专业教育,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明显差别。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当部分本科教育向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转型之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应用型本科与传统专科高职间在功能定位上如何区分,差别在什么地方,则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

一、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定位上的功能冲突

在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中,专科高职和普通本科在学历层次和定位方向上的差异是清晰的,前者强调服务职业应用,后者则是“为传授知识,研究高深学问而设的学府”。[1]低层次性使高职的地位非常尴尬,但职业取向也使其获得了相对于普通本科的比较优势。由于高职明确的职业服务定位,关注人才市场需求,且政策限制少,灵活度高,使得其培养的学生能掌握比普通本科更为实际的工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性。如近来年高职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持续提升并反超普通本科的事实,就反映了其定位的合理之处。[2]相比之下,多数普通本科因观念还停留在学术取向上,且受到学术教育在课程和培养方向上的诸多限制,使很多普通本科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因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差异过大而缺乏求职竞争力,从而也表现出一些劣势。因此,当前的高职因其职业定位性获得与普通本科的比较优势和生存空间。

随着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发展,部分本科院校将进行功能定位调整,同样树立服务职业的目标。届时专科层次的高职和新设的应用技术本科将同样以服务职业的功能定位开展教育,培养学生。高职教育因其天然的学历层次劣势,必然会使其毕业生在与高层次应用技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中失去比较优势。并且由于生源减少和本科院校的吸附作用,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会遇到越来越强的生源和生存危机。这种危机并非源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实力的不足,而完全为学历层次限制和本科、专科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同质化所致。这一问题在当前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中已经有所体现,这就是职业教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教育在定位上的功能冲突。与强调升学和筛选的普通教育系统不同,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同样面向就业,如果两类不同层次教育在职业方向上定位相同或相近,它们的毕业生就自然会存在就业竞争,而其中的低教育层次者必然会处于竞争劣势,并造成相应层次职业教育的就业服务功能实现受阻。显然,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同时,设计者必须要从体系建构层面将二者的功能定位加以区分,以解决这一内生矛盾。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专科层次划分设计

(一)本科、专科层次划分的必要性

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科、专科教育的功能定位区分,首先需要厘清现行教育体系中本科、专科层次划分的逻辑基础。总的来说,教育分层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二是社会对人才受教育层次需求的差异性,避免教育浪费。三是为满足社会统治者分层级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要构建以受教育年限为基准,以学历层次为标志的教育层级体系。在现实中,虽然教育层次不能完全决定受教育者未来所处的社会层级,但是却影响重大。如果教育系统完全放弃了对人才的层次划分,社会也必然会重新建立新的区分体系。因此,对教育的层次划分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本科、专科层次划分的现实功能

就目前而言,高等教育体系中专科高职与普通本科间的层次划分,至少兼具了区分职业与学术取向差异和为社会分层进行教育筛选这两项目标。

对于前一目标,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层次上低于本科,也不授予毕业生学位。但是实践中,却存在着职业性不足和职业性偏激等问题。或为三年化的小本科,或存在过于明显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学习和发展潜力培养。[3]对于普通本科而言,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对中国社会数以千万计专业性的、应用性的、职业性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4]显然不可能仍将每年350万毕业生仅定位于学术人才。鉴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会走向工作岗位的事实,普通本科发挥了客观的职业服务功能。[5]因此,那种认为本科教育仍在百分之百服务学术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学术与职业取向已不再是划分本科、专科教育层次差别的依据。

对于后一目标,按照教育筛选的逻辑,学生毕业后是成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选择低层次职业成为一般劳动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教育竞争所决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仅有机会学习简单的操作技术,毕业后到生产、服务一线从事低技术含量的技能、操作类工作。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将有机会深入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在未来能够从事更高级的专业工作。所以,高职学生均属于教育竞争的失利者,其中多数人上高职处于竞争劣势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认同教育所赋予的低层次职业培养目标。除了那些确实需要学生尽快工作,养家糊口的底层人士外,多数家庭都不愿意学生因教育竞争失利就永远失去进入高层次职业的机会。这样,教育层次划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阶层再造的工具。

(三)依据本科、专科职业服务功能的差异进行定位区分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将高职和应用技术型本科功能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并分为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原因,既不是为了区分学术与职业倾向,也不是为了主观建构社会层级,根本原因是不同类型职业人才所具有的专业复杂程度和能力层次差异对教育提出的差别化要求。面向高技术复杂度职业的专业教育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精力,学业年限就会较长,相反对于低技术复杂度专业而言,如以同样年限安排教学则会造成浪费,这种差别自然需要一定的教育层次来体现。另外,在同一职业类型内还存在岗位层级的差别,低级岗位工作任务简单,需要专业积累不多,所以学生经过短期学习即可胜任,而对于高级岗位则行不通,为此需要构造一个清晰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以便对培养目标进行岗位适应性的分类。此时教育所应承载的职能是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不同能力结构人才的需要,而不是通过筛选来建构社会层级。

三、以职业类型和岗位层次差异区分本科、专科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以职业类型差异区分本科、专科职业教育的功能

在职业类型方面,高职和应用本科应根据职业的专业复杂程度和特征的差异来区分功能。将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定位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从业所需专业知识积累偏少,但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如与护士、机修工、电焊工、裁缝、蛋糕师等职业相对应的专业;专业系统化程度偏低,专业相关知识内容较少,对应职业专业壁垒不高或与新兴职业相对应的专业,如会展服务、物流配送、动画设计、电子商务、房地产销售等。由于需要学习的系统化知识偏少,因此可以缩短学习时间,降低学生和社会的教育投入。与此相对应,将工程师、设计师、检验师、高级设备维修技师等在工作中需要较多专业知识支持,处理较复杂专业技术问题,对应专业领域知识内容丰富、系统化程度较好的职业定位于本科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

一般而言,教育投入更多的高专业化职业会获得更高收益。不过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下,职业间收益差也并非仅为其专业化水平所决定。对于那些同样具有一定专业性,但偏重技能操作而非专业知识的职业,如厨师等,其收入水平可能会很高。从事商业、销售类工作者的收入更多为个人综合能力所决定,如果让他们花更多时间学习专业并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所以,只要高职与应用本科基于职业类型差异做出合理的功能定位,学生完全有可能在高职和应用本科之间进行符合自身需要的合理选择,而不会一味追求本科教育。

不同类型职业所对应专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产业技术发展对劳动者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逐步提升,职业因其专业化程度提高,相应人才的培养规格需要增加年限、提高层次时,定位于专科层次的专业也应有机会被提高到本科层次。同样,接受专科学习获得专科学历者也就有了继续深造获得专业领域本科学历的机会。不同专业的学生只是选择方向不同,没有必然的、不可改变的层次差别。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做好基于职业类型的分类和规划工作,使专科高职与应用本科能够针对不同的职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上各司其职,且不会定位于同样职业开设类似专业,否则专科高职将无法获得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生存空间。

(二)以岗位层次差异区分本科、专科职业教育的功能

同一职业类型下不同岗位层次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是有明显差异的。如在机械技术领域,一线操作者、设备维修人员、装备设计工程师和机械技术研发人员都属于专业人员,但是各岗位对其从业者专业水平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并不一样。这种差异理应体现到教育上,就必然会有与岗位层次差异对应的教育层次。专业水平要求高的岗位需要从业者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具有更高的受教育层次,专业水平要求低的岗位则相反。因此,按照教育的逻辑,将一线操作者和一般维修人员定位于专科层次,高水平维修人员和一般装备设计工程师定位于本科层次,更高级岗位定位于研究生层次是合理的。

高、低岗位层次通常存在着必然的等级和收益差别。现实中个人处于某一岗位层级多为职业竞争和职业发展历程所决定,因此任何学生从主观上都不愿被教育限定在低等级岗位上。尽管社会确实需要学校针对同一职业类型中不同岗位层次需要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不可能为学生所认可。因此,职业教育系统不易再采用硬性划分教育层次的策略来限制学生未来的发展层次,而是要构建一套包含多个层次、具有多元上升机会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柔性机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业投入意愿和职业选择倾向来决定自己的受教育层次。

为此,教育部门应打通职业教育系统内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针对每个对应的职业类型,依据其专业化水平差异,限定其最高的学历层次;要对各专业内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层级予以明确。对各层次职业院校而言,它们的培养方向就能有所区分;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选择与不同类型职业对应的专业方向,依据自身条件选择就读院校的层次。但此时的选择并不会限制住他们未来能获得的学历层次和职业高度。

如两个学生高中毕业后分别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内的两所本科、专科院校学习同样的专业,那么他们未来从事职业岗位层级的高低将并不会由他们入学时的本科、专科差异所决定,而是要看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自我选择。对于进入专科院校的学生,当他完成规定学业后,只要评价合格且自己希望离校就业,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专科学历,然后去工作。如果他的学习成绩达到一定要求,自己也不想立刻就业,那么他还可以继续到另一所本科院校学习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当完成规定学业且评价合格之后,就可以获得本科学历。至于毕业后他能否获得本科对应的岗位层次不是学校所能决定的。但是,若他后续学业成绩不佳,就算暂时进入本科学习,也会失去获得本科学历的机会。对于另一位进入本科的学生,如果他的学业水平未达到一定要求,他毕业时将只能拿到专科文凭。其实,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得到推广。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毕业生都有机会获得更高学位,教育分流是民主而平等的,[6]并能为每一个学生所接受和认可。这不仅避免了对学生的歧视,也有效解决了学校间因层次差造成的不平等。

(三)本科、专科职业教育都是兼顾职业性与发展性的教育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应用本科与高职专科尽管在对应的职业类型和岗位层级间有所差异,但不是相互对立、割裂的,而是处于同一目标方向下的统一系统内,都是一类兼顾职业性与发展性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存服务,脱离了职业性,学生则难以生存,社会则无法接受;职业教育的发展性决定必须具有与普通本科类似的发展性视野,将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核心关注点,否则职业教育是对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不负责。同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层次差异,是职业教育适应不同社会需要的结果,不宜再成为人为划分社会阶层的工具。

笔者认为,尽管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不鼓励高职院校升本,但是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内的院校将不宜再从整体学校层面被划分为本科和专科两类,而是应根据专业类型和教学水平的差别进行分类。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某些低专业化水平专业会设立专科;对于高专业化水平的专业,只要该校教学能力达到相应标准,就可以设立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应用本科院校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仅为专科层次的专业,或对于学业水平未达本科标准者仅授予专科学历。同样,当前的专科高职院校如教学水平达标,在某些专业上也应给予设立本科的资格,或至少能够和一所同专业方向下本科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升学机会。在同一专业类型下,应鼓励职业院校面向不同学生,同时提供专科、本科乃至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选择。

创新发展中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只有基于各层级教育的根本特征,面向社会需要对它们做出合理的功能定位,各级教育才能各就其位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不然,因定位不当造成的内生矛盾将使职业教育陷入新的发展困境之中。

[1]熊华军.从纽曼到博耶:坚守大学教学“理智培育”的价值取向[J].江苏高教,2008(6):71-73.

[2]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32-49.

[3]朱芝洲.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倾向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9(4):73-75.

[4]潘懋元.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12):16.

[5]王 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背景[J].职教论坛,2012(10):38-43.

[6]钟 智,李伟涛.教育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9):49-52.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专科岗位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