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2014-04-09 04:25
社科纵横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石 强

(中国交通报驻甘肃记者站 甘肃 兰州 730030)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他们之间及其与社会组织、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或规范。新闻记者是社会历史的记录者、见证者,担当着社会的瞭望者角色,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记者的“行动指南”、“动力源泉”、“心理调节器”、“评价标尺”[1]。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而且会直接影响着其履行社会职责的效果,影响着新闻事业的声誉,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威信。“陈永洲事件”、华南虎事件、纸箱馅包子……当前一些虚假失实报道时有发生,给整个新闻战线造成了负面影响,新时期全媒体时代亟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现状

随着全媒体时代到来,新闻传播范围更大,受众人群更广,媒体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或受利益驱使、或因蓄意炒作,使得“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低俗新闻”以及“虚假、违法和不良广告”问题屡禁不止,为社会所诟病。这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为利益所诱惑,记者进行商业炒作,编造新闻。湖南平江“疑似华南虎”事件中,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而造假炒作。更有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甚至拿新闻做“买卖”,2002年山西繁峙“6.22”金矿矿难中,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受当地贿送的现金、金元宝“闭口费”,结果这起轰动全国的特大矿难,因新闻腐败致使数家主流媒体集体“失言”。这是编辑记者利用发稿权、采写权与被曝光单位进行权钱交易造成的,从中反映出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这几名记者虽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由于他们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给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侵害。

还有一种现象,为吸引受众和读者眼球,记者随意夸大事实,制造轰动效应。我国媒体的发展正处于市场化初步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和获得更多的广告赞助就不顾一切的“搏出位”,制造出“轰动”的新闻,“影响力”大的事件,这种压力从上而下一层层转嫁到前线记者的身上,就可能会有记者抛弃新闻伦理和道德观念,一味地追求“买点”[2]。如在对俄罗斯人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有电视媒体竟然以受众短信竞猜事件中的死亡人数的娱乐“游戏”来刺激受众对该事件的关注;香港“陈健康事件”报道中,媒体毫无人伦底线的行为及报道,既让人们领教了陈健康的无耻和无知,也让人们对新闻媒体罔顾社会道德、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的做法产生反感。

以上突破新闻职业道德底线,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新闻背离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这种做法不但使新闻宣传走入误区,而且使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

成因

价值观的转变。在全球化浪潮和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对新闻工作者价值观的影响很大。新闻自由主义,效率第一,自我价值的实现等观念对媒体工作者的道德观念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中许多核心要素相背离,导致人们职业道德的失守和社会伦理的混乱。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众传播媒介被卷进了市场竞争的浪潮中。为了生存、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惜丢掉道德原则,将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而将社会责任放在了第二位,严重地影响着新闻职业道德价值导向。[3]

新闻专业精神的淡漠。真实、客观、全面、及时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四大原则,将新闻事件真实、客观、全面、及时地报道给公众便是新闻专业精神最好的体现。有的记者比较浮躁,对事件道听途说,不去认真地核实新闻来源与真实性;有的还捕风捉影、胡编乱造,这些都是缺乏新闻专业精神的表现。比如2010年一篇《住总统套房、坐奥迪,文人有点高调》的假新闻,记者在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认真查实细节的情况下,便将作协作家入住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坐奥迪车接送的新闻报道出来,对作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监督机制乏力。目前,我国对新闻工作者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明确惩罚措施,但巨大的利益诱惑与外部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使许多新闻工作者对此置若罔闻,一次又一次地触犯法律法规的底线。

对策

增强新闻工作者自身道德修养。新闻界老前辈艾丰说过:“一个优秀的记者,第一位是他的社会责任感,其次才是他的才华。”这句话揭示了职业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若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就难以正确地开展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主管单位,应该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从新闻记者的思想入手,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新闻记者个人,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遵守《中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传播社会正能量。

建立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国家应该将新闻道德和新闻规范标准通过立法的形式使之法律化,依靠立法手段,从法律制度层面上规范和约束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行为,并依法加强社会对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舆论监督,对由于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缺失产生的不良新闻行为依法制定明确的处理方案,让那些捏造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的记者付出沉痛的违法代价。

建立新闻媒体自律机制。自律是保证新闻从业者遵守职业道德最直接的途径。一要实行严格执业资格退出机制。新闻记者不光要具备专业的新闻业务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要对新闻工作者实行严格的执业资格退出机制,定期进行评价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人员,取消从业资格,退出新闻队伍。二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遵守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对于违背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进行严厉处罚。三要建立社会新闻评议监督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改进提升新闻媒体职业道德水平。今年,针对部分媒体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问题,中宣部、中国记协等决定在新闻战线探索建立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要求媒体每年定期公开发布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媒体更加自觉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全行业公信力。

[1]柳斌杰,蒋建国.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139-140.

[2]http://news.sina.com.cn/z/xwlldby.

[3]程燕芳.关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8):156-157.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