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优化学习的有效工具

2014-04-09 01:14王录梅
关键词:图式导图大脑

王录梅

(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在学习型社会,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他的学业成绩,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今后的事业成败。正如美国学者珍妮特·沃斯(Jeannette VOS)在《学习的革命》中指出:如何学习甚至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支持高效学习的思维导图不仅是促进人们学会学习的助推器,更是促使学习者掌握和运用高阶思维的良好载体。

1 思维导图运用于学习的必要性

1.1 知识系统化和图像化的重要性

1.1.1 对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认为,相对于孤立零散的知识,人们对系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要容易得多。因为,知识越系统越容易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当然,各领域的知识也不例外。因此,学习的关键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当我们学习各领域知识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各学科内容,然后再把各学科内容合理地分解为各个部分,认真分析各部分的特点,寻找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和来龙去脉,最后把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特别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经过这样的学习,其效果必然是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1.1.2 对知识的图像化表达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是最大的。人脑对图像信息的接收和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信息的1 000倍。拉尔夫·哈柏(Ralph Haber)和R·S·尼克森(R·S·Nickerson)的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对图片取得了平均98%以上的辨识准确率[1]。古代也有“一图值千字”的说法,因为图片使用到了大量的大脑技能:色彩、外形、线条、维度、质地、视觉节奏、想像等。因此,运用图像信息进行学习,将是一种科学的选择。

1.2 思维导图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图像化

思维导图(Mindmap),也称心智图,是由英国思维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首先提出的。学生时代的托尼·巴赞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可谓煞费苦心,他走遍了能够找到的所有图书馆,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方法。在查阅书籍时,托尼·巴赞发现达·芬奇、毕加索等人在笔记中常常使用一些代码、图形和连线,这或许正是伟人拥有杰出大脑的秘密所在。受其启发,托尼·巴赞在脑科学、心理学、记忆和注记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思维导图和常规的文字、图形、电影、歌曲等一样,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和方法。它使用图形、关键词、分支和颜色搭配组合而成的信息形式,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关键词与颜色、图像等建立记忆链接,协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分析与综合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全方位地开发人类大脑的机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工具。与其他表达方式相比,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2]61:(1)思维导图具有极高的压缩率。它可以使枯燥和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系统化,只需筛选很少的信息,大大地提高了思考和学习效率。(2)思维导图综合运用了文字和图形两种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与单纯的文字相比,无疑更容易刺激大脑,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3)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地挖掘人类左右大脑的功能。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大都是语言文字、公式符号、逻辑推理等,这些信息的处理无疑都要使用左脑,而右脑则在大部分时间里是被闲置的,显然这是一种浪费。(4)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并理清思维的脉络,以便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2 思维导图运用于学习的可行性

2.1 脑科学理论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是由大约1 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又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复杂的网状结构具有接受、传递、储存和整合大量不同信息的作用。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进行分层级和分类组织的基础上,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关键词或者图像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整个合起来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图。因此,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与人类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利用大脑语言思维的模式[3]。

人类的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教授和他的学生进行了著名的“裂脑实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左右脑分工”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右脑主要负责形态、想像、空间和颜色等行为,左脑主要完成逻辑、顺序、语言、条理等行为。我们平时使用更多的是左脑的功能,而右脑的功能则很少使用。思维导图依据左右脑分工理论,全面调动左脑的语言文字、逻辑顺序、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色彩、维度,从而极大地挖掘人类大脑的潜能。

2.2 心理学理论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与传统的标准线性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符号、图像来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不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而且色彩丰富、富于变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记忆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类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过程,认为人脑首先对从外界接收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需要时再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需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参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非常有限,只有7+2个项目;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但是其中的信息却是相对静止的,需要工作记忆的激活,否则会出现遗忘。因此,为了加大短时记忆的容量,需要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并进行再编码。这也正是“思维导图”能够做到的。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语言文字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也就是说,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的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的内容。因此,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奥苏贝尔在其著作中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就是学习者己经知道了什么。思维导图通过以图的直观性特征对当前的新知识内容加以定向和引导,促进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结构的整合过程,从而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因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能够为人们组织建构知识提供模版和支架。

2.3 图式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关事物的诸多属性在大脑以某种组合结构形式存储,就形成了该事物的“图式”。不同的主体对外界环境中的刺激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有所不同。一些低级的图式,如吮吸、抓握、行走等,都来源于遗传。在个体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地得到改变和丰富,逐渐发展出一些更高级的图式。人们的头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例如,骑自行车的图式、泡茶的图式、使用计算机的图式等。不论什么主题,图式中总是包含了那个主题中所有相关的课题或者事物所共有的特征。比如说,当我们见到某种熟悉的工具图片时,就能很快地记忆起它的名称、使用方法等一些与它相关的知识,这表明我们储存知识的时候是把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图式理论理解下的学习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头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图式有助于编码,因为图式给新学习的内容添加了细节,使之变成一个有意义的结构,图式还可以区分重要信息和非重要信息。人类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知往往取决于先验图式的储备,先验图式的储备越丰富,人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就越迅速。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图式结构,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策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放进图式的空间里,把所学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系统结构。

3 思维导图运用于学习的具体策略

3.1 思维导图在学习环节中的运用

3.1.1 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几乎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生在上课之前,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的效率。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就没有对新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听课时就会不得要领,变得比较被动。学生课前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不但可以查漏补缺,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便于课堂重点听讲;而且也可以勾画出新知识的学习要点,可谓一举两得。当然,预习思维导图画完之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可以将之束之高阁,在记思维导图笔记的时候,这张图可是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3.1.2 思维导图在听课中的运用

记笔记是学生听课过程中一种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的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在学习的时候应及时地做笔记,这样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地思考以及记忆复习。传统的标准线性笔记是用短语、句子、数字和列表等来表达笔记内容。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埋没了关键词。标准笔记表面上看起来很整洁,但从信息角度讲,其实是杂乱的。因为那些关键信息与非关键信息常常混杂在一起,不易识别。二是不易记忆。标准笔记比较单调,不容易对大脑形成刺激。三是速度比较慢[4]。一般来说,教师的语速是180—240字/分钟,如果想跟上教师所讲的每一个字,传统的标准线性笔记是难以完成的。为了改善记笔记的效果,托尼·巴赞发明了一种新的记笔记的方法,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图像来表达信息之间的关系,将一些枯燥的信息变成有色彩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并与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这种方法记录的过程简单、快速,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与记忆。

3.1.3 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遗忘的数量也就逐渐减少。因此,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复习是也必不可少的。通过复习,将刚刚学过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扩大自己的知识网络。一般学生是通过通读课本的方式复习,然后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有意识地理解和记忆。这种复习方法在学习任务比较大的情况下,其效果并不明显。应用思维导图来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复习者迅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对新发现的知识可以及时记录补充,使枯燥的复习过程变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加充实。

3.2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3.2.1 手工绘图

准备好空白纸和笔(彩色笔),依据以下的步骤作图[2]105-120:

1)画主题。画主题是思维导图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主题摆在中央,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

2)找关键。主题画完了,就该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了,分支是由关键词组成的。可以说,绘制思维导图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关键词。关键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当然也可以是图形,但一定要简洁,能够表达出中心意思。

3)理分支。总的来说,与主题关联越密切的关键词,其位置就应该离主题越近,而与主题关联越远的关键词,其位置就应该离主题越远。从主题延伸出一系列副主题或标题,延展线条近粗远细。

4)画图。画图的过程,不但是同时利用左右脑的过程,也是最大化地利用情绪因素的过程。寻找图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想像力。

5)上色。通过上色,不仅能够让导图更漂亮,而且能够突出重点,呈现层次,加深记忆。不仅要为图像上色,而且还要为线条和文字上色。

3.2.2 计算机绘图

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东尼·巴赞先生比较推崇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绘图软件应需而生,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电脑来绘制思维导图。目前专用的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较多,使用较多的有MindMannager、Inspiration、keystoneconeeptm、Novamind等,这些软件各有其特点。因此,使用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各种软件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尽可能地发挥各个软件的特色。

[1] [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8-49.

[2] 杨大宇.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分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王竹萍,王文英.思维导图:高校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75-176.

[4] 何露.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09(12):47-49.

猜你喜欢
图式导图大脑
烃思维导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