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铂, 吴 娟
(陇东学院 教育学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两免一补”是指国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并给寄宿学生一定生活费的一项资助政策,简称“两免一补”[1]。“两免一补”除了政策上所说的几点外,还包括另外三个方面,一是保证教职工的工资,二是提高公用经费保障,三是建立校舍维修的长效机制[2]。“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从制度上、财政上为创办寄宿制学校提供了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由于受城市教育对农村适龄儿童的限制和农民工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儿童滞留在农村,没有随父母一起进城学习。2010年全国两会上,田淑兰委员(教育部的前任部长),表示目前国内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估计有2 000万人,能占到全国在校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3]。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由于精力、知识等方面的因素,老人们没有办法教育好孩子,进而“留守儿童”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势必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势必也会延缓中国经济的发展。
教育公平是影响一国政治文明的主要因素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的落后是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它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正是在“教育公平”理念的引导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这将极大地提高办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以及文献研究法。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
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深入庆阳市某实验学校、自然村落了解撤点并校实际情况。在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深入访谈法、非正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与当地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等,进行了多次正式和非正式访谈,了解他们对“寄宿制学校”的看法、所产生的问题、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对小学生住校、撤点并校等相关问题进行考察。
本研究同时也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查阅有关基础教育的文献资料和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政策性法规文件,尤其是庆阳市教育局和庆阳市某实验学校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学习理解和分析研究。同时阅读了许多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以便对研究进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资料收集分析阶段和撰写报告阶段。具体如下:
1) 前期准备阶段:①前期调研、查阅文献;②拟定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编制访谈大纲与调查问卷等。
2) 资料收集阶段:①试调查;②调整和确定研究主要问题和访谈大纲与调查问卷;③进入田野收集资料,主要有走访学校、资料查阅、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非正式访谈、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
3) 编码分析解释呈现阶段:①归纳、整理和分析资料;②撰写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研究1)、2)阶段中,并不是每一个步骤都严格独立进行的,而是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适时作合理的调整或者互相协作进行,以使研究信度更高。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庆阳市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大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撤并学校1 450所,学校总数减少36%,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教育资源得到了较好整合。但那时,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加之计划生育成效显现,农村适龄儿童逐年递减,城乡教育布局又出现了新的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布局点多、容量小、条件差、效益低,教师难配备,管理难跟进,质量难保障,发展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市百人以下小学或教学点尚有965所,占同类学校总数的48%,其中西峰区27所,庆城县167所,环县352所,华池县133所,合水县82所,正宁县38所,宁县90所,镇原县76所。50人以下的小学或教学点521个,占26%,其中西峰区7个,庆城县69个,华池县73个,环县213个,合水县60个,正宁县26个,宁县46个,镇原县27个。规模在400人以下的初中有27所,占同类学校的19%。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生上学难,教学班额大,择校现象突出,全市城镇小学班额46人以上的680所,66人以上的229个,城镇初中班额56人以上的115个,66人以上的249个。因此,进一步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已成为推动和促进庆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5]。在种种原因的推动下,庆阳市某实验学校作为西峰区首例、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
庆阳市某实验学校是由原西峰区一所小学搬迁改建,按照布局调整将某中学初中部和某小学并入建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
学校占地50多亩,总建筑面积20 147.96平方米。现有规模为3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14个教学班,初中部23个教学班,小学部学生全部走读,只有初中部有寄宿生。共有学生1 735人,寄宿生792人,男女比例接近1:1。学校现有教学楼三幢,实验楼一幢(由于缺少实验器材尚未投入使用),学生公寓楼两幢(其中还有一幢正在建设),及容纳800人的二层餐厅。校车23辆。全校教职工148人(餐饮部4人,住宿部12人,校医室1人,其余为学校领导和代课教师)。
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资料,笔者走访了学校的副校长、教导主任、生活老师朱老师及部分代课教师,并对学校具有寄宿学生的初中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年级随意抽取一个班)的139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38份,问卷涉及学习、饮食、情感、日常生活等与学生管理和成长密不可分的各个方面,从而透射出庆阳市某实验学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下面我们将对结果进行分析。
3.3.1 硬件建设
1) 基本设施
学校现有教学楼三幢,实验楼一幢,学生公寓楼两幢及餐厅。实验楼上部分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已到位,有专门的实验老师进行管理和接收,但由于器材尚不完善至今仍未投入使用。学生公寓楼一幢已经完全竣工并在学校成立时入住学生,另一幢主体部分已竣工,现粉刷和内部其他设施的安装正在进行。学校还配有23辆校车,负责寄宿生每周周末的接送任务。在音乐、体育、美术教学上,音乐、美术器材及教师配备基本到位,能够正常开课,但体育方面由于器材不全,所以体育课上教师只能按照传统的方式带领学生上课,这是学校硬件建设上的一个大的缺陷。另外,学校目前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学更无从谈起。
2) 文化浓郁
走进庆阳市某实验学校,到处透露着浓郁的“教书”“育人”文化。
教学楼前铭刻着该校的校训:明德、行知、尚美、至善。校风:严谨、勤奋、务实、创新。楼道里赫然醒目的教风:德正、学高、业精。学风:自主、合作、探究。
校园里一排排整齐的宣传牌矗立在操场的边缘,有“群星璀璨,你我共赏——学习之星、文明之星、才艺之星、和谐之星、读书之星、博爱之星、快乐之星”;“流动的花朵也绚烂,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思想引领教育行动,先于春天抵达春天”;“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等,从各方面为实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努力着——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最优发展。
教室里的学习、道德标语更是具有特色,评比活动也是各式各样但都遵守同样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校园洁净
校园的每个角落,你几乎看不到一片乱扔的纸屑和塑料袋等垃圾。学生宿舍是八人宿舍,里边四组高架床和储物箱整齐地排列着,统一的被褥和床单折叠得整整齐齐。学校食堂的操作间与饭厅由洁净的玻璃隔着,师傅可以看见来往的学生,学生也可看得见一道道菜肴的制作过程。200多张蓝白相间的餐桌、洁白的大理石地面,不论是桌上还是地上都非常清洁干净。校车的车身也清洗得几乎一尘不染。
3.3.2 教师资源
1) 教师资源
根据西峰区委、区政府批准的建校规划方案,该校教师是在全西峰区范围内公开选拔的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取得一定成绩的能力型、骨干型优秀教师,由他们担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这些教师中除了常规的文化课教师外,还有专门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化学、物理实验教师和生活教师。
2) 教师工作
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的主要区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其基本的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等全部在学校进行,把原本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全部放进了学校,学校配备了专门的人员来进行负责,由餐饮人员、生活老师、专职教师组成。餐饮人员负责孩子们每天的饮食,把营养搭配合理、味道鲜美的菜肴奉献给学生;生活老师从学生放学、休息时间开始就忙活起来,24小时有人值班,除了学生在宿舍的时间,吃饭时间还要维持秩序;而专职教师除了每天的上课、批改作业、进行教育教学研讨、创作外,还要跟班晚自习,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疑难,直到晚上下自习。大家都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把最优质的服务奉献给孩子们。
3.3.3 学生资源
1)学生基本情况
庆阳市某实验学校学生主要由西峰区温泉乡一所小学、某中学初中部、西峰区农村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构成。我们对所调查的139名同学家庭情况作如下统计:
表1 学生来源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庆阳市某实验学校初中部学生(由于小学无寄宿生所以未作调查)88.4%来源于农村及山区。再来看一下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
表2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
这份调查表笼统地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内心认为自己家庭经济优越或比较优越的少之又少,仅占到调查总数的1.45%,而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合起来占到52.17%,这也许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所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孩们的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表3 父母是否有人外出打工情况调查
父母无人外出打工的仅33.33%,有66.67%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高达26.09%。这导致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他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只能全部由学校来承担。我们再来看一下调查的138名学生中寄宿情况:
表4 学生寄宿情况统计
庆阳市某实验学校初中部学生基本情况呈现以下特点:农村儿童占绝大多数,家庭经济中等偏下居多,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寄宿生比例较高。这样的群体给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学生素质
① 行为素质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并且父母经常在外打工,孩子的照顾只能由老人进行。而老人只关注孩子基本的衣、食、住、行,对学习和品德的教育不闻不顾,长期的放任使孩子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据生活老师反映,部分学生连卫生间的冲水按钮都不会使用,或者入厕后不进行冲洗,或者用脚踩按钮,有的同学破坏宿舍公物,这都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由于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或者没有形成与同学相处的习惯,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稍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会与同学产生的矛盾。在这些情况下,教师一般采取劝说、批评和榜样教育等教育形式。
② 生活饮食
在学校,学生的饮食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庆阳市某实验学校的寄宿生,每人每天平均可以享受到政府4元的生活补贴,而学校每天的平均消费只有6元多。从与学校管理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得知,学校食堂属于非赢利性机构,面粉、大米、油等由学校负责购买,食堂相关人员只负责购买当天的蔬菜。食堂师傅的工资由相关部门发放,食堂属于学校,由学校管理而非私人承包。
我们针对寄宿生对学校的饭菜质量、价格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表5 对饭菜质量的满意程度
表6 学生每天吃饭所需要的费用
根据此表我们来计算一下每个学生平均每天需要的就餐费用为:
M=(29×5+39×6+22×7+19×8+1×9+3×10)÷113=724÷113≈6.41(元)
从“饭菜质量满意程度”调查表可以看出,92.04%的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予以肯定,而在价钱上,学生每天平均消费为6.41元,减去政府补贴的4元,学生家里承担2.41元。
针对寄宿生日常管理,我们从学生对生活老师的满意程度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表7 学生对生活老师满意程度调查
可以看出,生活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对生活老师多数满意。
学生的自理情况:
表8 是否能够完全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
从表8可以看出,除了个别同学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很好的自理能力。
③ 学习
学校在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6]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把新课程的理念带入了课堂。走进教室,我们看到学生桌椅的摆放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探究出问题的实质,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反映平时好多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下也敢大胆地把手举起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胆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经费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7]。学校自建校以来,基本设施的建设花费巨大。实验楼虽已竣工,但由于缺少实验仪器和药品不能投入使用。学校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看得见的也就几个篮球架,更别谈学生喜爱的运动了。校园虽然整洁,整体看不错,但站在教学楼上向东一望光秃秃的几乎看不到绿色,操场未作任何处理,下雨天满是泥泞。学校虽有各方面的要求,但经费投入还是严重不足。
不论是学校的生活老师还是代课教师大家都感到工作量太大。生活老师除了学生上课时间外其余都得跟着学生转。从每天早上的起床到中午的就餐、从卫生间到宿舍、从星期日中午把学生从家里接来到星期五下午把学生送回家,时刻都得操心。生活老师称原来的双休日现在变成了单休日。代课教师原来没有晚自习现在也增加了。学校教师没有专门的休息室,中午只能在教研室稍坐一会作为休息,一天从早上六七点来直到晚上九点多才能回家,好多教师在喊累,但他们的工资或者待遇却没有相应程度的提高。
上寄宿制学校后,学生除了晚上的睡觉和吃饭时间外,几乎全是学习,每天的学习时间达10—12小时。我们对学生是否觉得学习时间过长作了调查,结果如下:
表9 是否觉得学习时间过长
从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对学习时间是否太长的比较中我们更容易看出,寄宿生大多数反映在校时间太长,而非寄宿生则可以在回家的路上、与家人的沟通中消磨掉部分时间,所以与寄宿生相比觉得时间太长的没有寄宿生比例大。当调查到学生每天可以有多长时间自己支配时,结果很是惊人。57%的学生认为每天有2—3小时可以自己支配,更有甚者是1小时;当问到通常干什么时,学生的回答异常简单:吃饭、休息、上厕所、洗衣服,个别同学看课外书、和同学聊天、整理东西。
在问卷中,我们针对寄宿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寄宿生活中,你最大的困扰是什么?调查结果如下:
表10 在寄宿生活中最大的困扰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寄宿生最大的困扰中情感已占到了第三位,平均在100人之中,就约有15人情感是他们最大的困难。一个人如果被情感困扰,又怎么能安心学习呢?
虽然庆阳市某实验学校的学生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免学杂费、书本费,每天有4元的伙食补助(庆阳市某实验学校的寄宿学生住宿费也是免的),上学基本不用交什么费用,怎么会加重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呢?让我们来计算一下。
前面我们计算了每个学生每天在校光吃饭平均花去的费用约为6.41元,减去国家补助的4元,那么每个学生每天自己负担2.41元。通常我们寒暑假的构成为35+42=77(天),那么每年学生自己要承担的生活费为(365-77)×2.41=694.08(元)。庆阳市某实验学校靠近城区,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孩子们看到可口的零食又怎么耐得住呢。我们就平均每周2元计算,一年就为288÷7×2≈82.29(元)。生活老师称还有衍生的洗澡费用,目前西峰区最普通的消费水平是每次5元,假如孩子们每月洗一次,那么一年(除过寒暑假)就是5×8=40(元)。一年在校至少花费为694.08+82.29+40=816.37(元)。男孩子还不算理发,女孩子还不算生理用品,如果再加上孩子们买作业本、钢笔等学习用品的钱,恐怕费用会近千元吧!这相当于或者超过了许多贫困地区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8]。
当调查到学生们在就餐上最满意的地方时,几乎大家的看法都是一样的——饭菜质量好、餐厅卫生、饭菜价格合理。但当调查到最不满意的地方时,答案无非三种——秩序混乱、插队现象严重、打饭时间太长。
针对西部地区各项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也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给予关注和解决。在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稿中,第四章义务教育部分规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9]。庆阳市位于祖国西部,是革命老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除了享受国家的教育倾斜政策以外,地方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最后,希望学校也自己想办法,通过自己和社会力量来解决经费问题。
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长时间的学习,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更要注重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校外及课外活动。
针对庆阳市某实验学校教师现状,首先,应从数量上加以补充,尤其生活教师方面。就学校目前状况而言,学校寄宿生792人,而生活教师只有14人,要照顾这么多人同时吃饭,餐厅不乱不拥挤才怪。学校应尽快增加食堂师傅,多开设窗口。国家也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年轻教师扎根西部,服务西部。其次,可利用陇东学院资源(陇东学位于庆阳市西峰区,是距离庆阳市某实验学校最近的省属师范类本科院校),吸收优秀实习生进校实习与陇东学院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教育合作体系,让陇东学院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把艺术的种子洒向小学生的心田,教育学院的学生们可以为孩子们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课程,双方达到互利的效果。再次,要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2010年,教师绩效工资又成了热门话题。教师工资要真正体现“绩效性”,制定过程中应尽最大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主,让教师在工资上不再抱怨[3]。还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长期献身教育事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同样要发扬这种优秀民族精神。在现有教职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考虑从学校内部出发让学生参与管理。就餐时间学校可多开设几个窗口,把家庭经济困难、有意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编排到打饭窗口或者协助生活教师维持秩序。这样不仅解决了食堂人手少、秩序混乱、打饭时间长的问题,也为经济困难学生减少了经济支出,达到了双赢效果。
香包是庆阳的民俗特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在庆阳具有悠久的传统,学校可通过发展兴趣小组、创办手工作坊、开发民俗文化课等形式让学生制作香包。学校可负责收购,然后在香包节销售。这样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减轻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解读国家“两免一补”政策[EB/OL].(2006-09-04)[2013-10-20].http://202.123.110.5/fwxx/wy/2006-09/04/content_376933_3.htm.
[2] 中国网络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农村教育(2008-03-13)[EB/OL].(2008-03-14)[2013-10-20].http://www.cctv.com/program/jjsn/20080314/102937.shtml.
[3]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寄宿制学校现状堪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待争取[EB/OL].(2010-03-09)[2013-10-20].http://business.sohu.com/20100309/u270675332.shtml.
[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5] 吴锋.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08年—2012年)[N].陇东报,2008-06-10.
[6]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 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2008(2).
[8] 萧登银.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管理,2008(9).
[9]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EB/OL].(2010-02-08)[2013-10-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28/content-13069032_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