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阳,张 晓,赵振军,刘艳辉,郑锦萍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广州 510030)
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是以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原型的一组疾病,其以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炎、脊柱炎(合称中轴关节)、肌腱端炎为特点。SpA可致残的关键在中轴关节损伤,严重可引起患者功能丧失,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和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严重疾病。SpA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AS的病理性标志和早期表现之一为SIJ炎[1],而SIJ炎的确立是诊断SpA的关键。目前,SIJ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放射学检查,但由于放射学检查不能显示软骨组织,且只能反映骨质宏观形态改变,因此在SIJ骨质发生明显形态改变前,SIJ炎尚不能诊断。实际上,在SIJ出现宏观形态改变前,炎性反应已经存在,即使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患者确诊时的平均病程仍在6年以上。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能检出软骨侵蚀、骨髓水肿等早期SIJ炎表现;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能反映疾病早期各局部骨骼的血流供应及代谢变化,敏感性高,但形态成像信息获取较少,MRI和SPECT是间接反映病变的手段。病理学检查能在关节骨质出现宏观形态改变前观察到骨髓、滑膜、软骨和其他结构是否存在病变,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SIJ炎的病理特点,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探讨病理表现与X线、CT、MRI、SPECT的相关性。
对象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SpA患者。诊断符合2009年脊柱关节炎国际评估协会(Assessmentin Spondylo Arthritis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关于中轴型SpA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均双侧SIJ异常。
仪器和材料
4排螺旋GERT大孔径CT定位机(美国GE公司);核磁共振诊断仪(Philips公司,Power Track 6000型);核医学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仪(Philips precedence 6排SPECT/CT机);FANSEEN肺活检针(COOK公司,DFBN-16)。
方法
全部纳入病例均在SIJ穿刺前1周行X线平片、SPECT/CT、MRI扫描检查。病理取材部位根据上述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若X线平片阴性,则根据MRI和SPECT/CT的阳性结果选择。依据SIJ病理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2组,即SIJ炎组(病理检查证实为SIJ炎者)和无炎性反应组(病理检查排除SIJ炎者)。
CT引导下骶髂关节细针活检术和病理检查:术前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术中患者取俯卧位,以层厚3 mm、层距3 mm,自骶髂关节下缘向上逐层扫描。选择CT显示关节间隙较平直、与矢状面夹角较小(一般在中下1/3交界处之上段),在CT显示器上从穿刺靶点沿CT显示的关节间隙向骶部皮肤引线(为模拟的穿刺路线),该线与皮肤的交点为理想的进针点,测量该点与骶部中线的距离。在病人皮肤上标定进针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局麻,用FANSEEN肺活检针穿刺,在CT导引下进入骶髂关节滑膜部,到达靶点后,所取得标本留做病理检查。光镜下SIJ病理诊断:SIJ炎病理表现包括(1)骨髓炎或血管翳形成或炎性细胞浸润;(2)软骨或软骨下骨板病理性改变,如软骨局部基质、软骨细胞减少、破坏、纤维化、骨化,软骨下骨板中断、侵蚀、死骨形成和骨硬化;(3)滑膜炎;(4)附着点炎性反应;符合其中1项可诊断SIJ炎[2-3]。
MRI平扫+增强:作自旋回波(SE)T1W1、快速自旋回波(TSE)T2W1或快速场回波(FFE)准T2WI(T2*WI)、抑脂T2加权(SPIR或STIR)。观察内容:(1)骶髂关节整体:SIJ的“低信号-中等信号-低信号”三层线状结构。(2)关节软骨:软骨线是否正常,或发生不规则增粗、扭曲、凹陷缺损、中断、消失。(3)软骨下骨板:双侧软骨下骨板是否正常,或表现毛糙、凹凸不平、中断、消失。(4)关节旁结构:骨髓水肿,T1W1为低信号,T2W1、SPIR或STIR为高信号;骨质硬化,任何序列均为低信号;脂肪沉积,任何序列为高信号,但SPIR或STIR为低信号。依据Bollow等[4]提出的诊断方法,MRI出现骶髂关节整体三层线状结构改变,或(和)软骨线异常,或(和)双侧软骨下骨板异常,或(和)骨髓水肿,或(和)脂肪沉积,或(和)骨质硬化三种关节旁结构改变,可拟诊SIJ炎。MRI下活动性SIJ炎:若某一层面仅出现一种信号改变(推荐为骨髓水肿/骨炎),这种信号改变必须在至少2个连续层面上也出现;若某一层面出现超过一种信号改变,则只需这一层面改变即可诊断[5]。
SPECT/CT:受检者静脉注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20 mci,饮水1 500 ml。3 h后进行前后、后前2个体位的全身骨显像,加做注射侧SIJ局部放大静态像,显示SIJ病变部位。取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正方形感兴趣区,计算其平均放射性计数和SIJ与骶骨的放射性比值(Mean、Max、Min、Sum)。国际标准SIJ与骶骨的放射性比值(Mean)>1.34提示存在SIJ炎[6]。
数据处理
统计SPECT、MRI、CT、X线检查阳性者例数,分别计算其阳性预测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一般资料
共纳入36例SpA患者,其中AS 28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6例,银屑病性关节炎2例。
SIJ组织获得情况
36例患者获得组织包括软骨、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等。获得率以软骨为最高,继以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和韧带附着点,分别为33例(92%)、30例(83%)、27例(75%)、26例(72%)和8例(22%)。
SIJ炎病理改变
36例SpA患者中28例(78%)有SIJ炎,病理变化包括(1)软骨(93%,26/28)和软骨下骨板(75%,21/28)改变:局部基质和(或)软骨细胞减少、破坏、纤维化等,软骨下骨板中断、侵蚀或死骨形成;(2)滑膜炎(64%,18/28):滑膜衬里层细胞增生、疏松结缔组织增厚、炎性细胞侵润和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血管翳);(3)骨髓炎(46%,13/28):骨髓部分造血细胞被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代替,死骨周围、骨小梁之间可见纤维化等慢性骨髓炎表现;(4)附着点炎(32%,9/28):韧带附着点炎性细胞或纤维血管组织侵润(图1)。
8例(22%,8/36)未发现SIJ炎改变,其中出现软骨、软骨下骨板改变者均为5例(63%),滑膜改变者3例(38%),骨髓改变着4例(50%),未发现肌腱附着点改变。
MRI结果
36例SpA患者中29例(81%)共56个SIJ可见不同程度异常信号改变,软骨线改变、软骨下骨板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骨质硬化发生率分别为82%(24例)、71%(21例)、65%(19例)、59%(17例)、76%(22例)。7例MRI结果未见异常。
SPECT结果
36例SpA患者中29例(81%)共52个SIJ可见骶髂关节感兴趣区的放射性比值存在不同程度升高,23例(64%)CT阳性,19例(53%)X线阳性。7例共14个SIJ比值正常。
组织病理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病理检出SIJ炎的28例患者中,SPECT、MRI、CT、X线检查阳性者分别为26、27、22、18例,阴性者分别为2、1、6、10例。病理未检出SIJ炎的8例患者中,SPECT、MRI、CT、X线检查阳性者分别为4、2、1、1例,阴性者分别为4、5、7、7例。
SPECT、MRI、CT、X线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6%、93.1%、95.6%、94.7%,敏感性分别为92.8%、96.4%、73.3%、64.2%,特异性分别62.5%、75.0%、87.5%、87.5%。4种影像学检查ROC见图2。
图24种影像学检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Fig2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the four imageological tests
SPECT: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MRI:磁共振显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
SIJ的结构特点使得其病理学的研究较为困难,而SIJ病理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亦不多见。随着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使安全而准确取得SIJ组织标本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CT导引下骶髂关节细针活检术,并结合目前使用的MRI、SPECT、CT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为1项比较系统的SIJ病理与影像学的相关性研究。
X线和CT检查为目前常用的SpA检查手段。SIJ炎病变程度按X线检查结果分为5级(Ⅰ~Ⅴ级),然而由于X线检查密度分辨力较低,对Ⅲ、Ⅳ级SIJ炎诊断虽尚可靠,但对Ⅲ级易低估,对Ⅰ、Ⅱ级易漏诊,X线检查对SIJ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有限。CT检查可避免重叠干扰,分辨力高,层面干扰少,能发现较微小病变,如软骨下骨板硬化、小囊变、侵蚀和关节腔狭窄等优点,但不能显示软骨和骨髓早期炎性表现如水肿等,且不能发现和量化新发生的活动性炎性反应。CT检查出现异常提示关节结构已出现形态改变。由于CT检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其显示的SIJ异常为较明显的形态结构异常,故对SIJ炎的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亦可达95.6%,假阳性率低,可信度较高;但由于无法显示早期和活动性炎性表现,敏感性不高,仅为73.3%。
2003年MRI检查在国际会议上首次被认为是最敏感且最具特异性的SIJ炎检查手段[7],2009年ASAS将MRI引入了中轴型SpA的分类标准。MRI通过利用不同成像序列显示CT不能显示的关节软骨、关节旁骨髓水肿或脂肪沉积等,使得其检测SIJ炎的敏感性明显提高。MRI不仅可发现早期病变,还可以鉴别急慢性病变。本研究中,X线、CT检查未能检出的SIJ炎中加查MRI后可检出阳性,敏感性由X线的64.2%、CT的73.3%提高至MRI的96.4%,是上述观点的有力佐证。Oostveen等[8]以3年后的SIJ炎X线表现为标准计算MRI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47%,相比本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得出的结果更加可靠。研究证明,对于轻度或缺乏活动性炎性反应的AS患者,MRI并不比其他影像学技术敏感。
近10年来,骨闪烁扫描术SPECT通过99m碍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在骨质吸收、病变处浓聚来协助诊断,对检测骨质破坏、炎性反应、肿瘤方面有很好的敏感性。SPECT显示、诊断骨骼和关节病变是核医学优势项目之一,它不仅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学改变,而且能反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流供应和代谢变化,由于血流、代谢和功能改变是疾病早期表现,出现在形态结构发生之前,因而骨关节显像对探测早期病变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9]。关于关活动性关节炎、早期关节炎的SPECT研究在国内外备受重视。Murat等[10]认为,基于滑膜炎、软骨及软骨下骨板的病理学改变,炎细胞浸润、血管翳侵入、嗜酸球比例升高等是炎性活动的标志。此时,SIJ代谢增高,摄取放射性核素量增多,核素比值增高,故核素SIJ骨显像在AS患者SIJ炎各分期均较敏感。本研究采用的是新型SPECTCT检测仪,具有多能量和多核素采集功能,可减少伪影和假阳性,提高分辨率,同时还具有6排螺旋CT功能可同时观察结构改变。本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得出SPECT与MRI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相似。骨关节SPECT的局限性是不能对某一部位或区域进行量化分析,形态成像信息获取较少,故特异性较低。因此,MRI和SPECT相互补充可提高SIJ活动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本研究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来看,MRI和SPECT的诊断价值与CT和X线相当。本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8例病理检查未见SIJ炎的患者,其MRI和SPECT也有阳性表现,提示MRI和SPECT假阳性率较高。可见,在现有条件和水平下,病理检查仍为早期诊断SlJ炎和活动性炎性反应的主要方法。但MRI和SPECT对诊断SIJ炎具有较高敏感性,并可通过对炎性活动度进行量化,有利于随访和疗效评价,是诊断SIJ炎重要的辅助手段。
另外,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技术已在SIJ检查及其炎性活动性半定量评估开展[11],但就目前来说,超声检查在结构复杂的中轴骨检查方面仍欠完善。
由于SIJ的结构特点,本研究所取的病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8例未发现SIJ炎的病例并不能排除未取得部位的炎性反应,故本研究未做影像学假阳性统计。本研究取得标本的阳性率与文献相似。根据标准所示,有炎性表现可诊断为SIJ炎,无炎性表现亦不能否定SIJ炎,准确的穿刺部位和角度的选择是决定穿刺成功与否的关键,准确定位、专人操作可提高穿刺准确度。本研究为初步的观察性研究,尚需更大样本以进一步完善研究。CT引导下穿刺使SIJ活检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同时也是SpA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
(本文图1见插页Ⅱ)
[1]Gladman DD.Clinical aspects of the spondyloarthropathies[J].Am J Med Sci,1998,316:234-238.
[2]Francois RJ,Gardner DL,Degrave EJ,et al.Histopathologic evidence that sacroiliit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not merely enthesitis[J].Arthritis Rheum,2000, 43:2011.
[3]Ball J.Pathology and pathogenes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dinburgh, 1980:96.
[4]Bollow M, Braun J, Hamm B, et al.Early sacroiliitis in patients with spondyloarthropathy:evaluation with dynamic gadalinium-enhanced MR imaging[J].Radiology,1995,194:529.
[5]Rudwaleit M, Jurik AG, Hermann KG, et al. Defining active sacroiliiti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classification of axial spondyloarthritis:a consensual approach by the ASASOMERACT MRI group[J].Ann Rheum Dis, 2009,68:1520-1527.
[6]Davis MC, Turner DA, Charters JR,et al. Quantitative sacroiliac scintigraphy. The effect of method of selection of region of interest[J].Clin Nucl Med, 1984, 9:334-340.
[7]Klauser A, Bollow M, Calin A, et al.Clinical dianosis and imagine of sacroiliitis,Innsbruck,Austria,October 9,2003[J].J Rheumatol, 2004, 31:2041-2047.
[8]Oostveen J,Prevo R,den Boer J,et al.Early detection of sacroiliiti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sacroiliitis on plain radiography.A prospective,longitudinal study[J].J Rheumatology, 1999, 26:1953.
[9]Ryu JS,Kim JS,Moon DH,et al.Bone SPECT is more sensitive than MRI in the detection of early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J].J Nucl Med, 2002, 43:1006-1011.
[11] Klauser AS, De Zordo T, Bellmann-Weiler R, et al. Feasibility of second-generation ultrasound contrast media in the detection of active sacroiliitis[J].Arthritis Rheum 2009,61:9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