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敏
【摘 要】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故事和数学史创设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科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如在讲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就讲了公元3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刁番都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麦罗尔用方程的形式写出来的:
过路人,这里埋着刁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
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
刁番都结婚了,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过5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
从他儿子死后,刁番都在极度的悲痛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利用生活化事例来创设
从学生熟知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有位教师在给114班讲授《不等式及其解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清港农业观光园的门票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114班有27名同学去观光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你认为李敏的提议有道理吗,为什么?至少要有多少人去观光园,多买票反而合算?
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所以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探索欲很高,兴趣很浓,参与性也强,效果也就很好。
三、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创设
数学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基础,它的许多知识都与上述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数学知识点时,可适时创设与相关学科联系的情境,强化数学的工具性、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相似》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米,如图(1),现因房间两面墙的距离为3米,因此借助于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若使墙面镜子能呈现出完整的视力表,如图(2),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其中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从平面镜MM′的上下边沿反射后交于人眼C处,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米,请计算出镜长至少应为多少米?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
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使形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别是在几何学习中,由于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不成熟,这时候利用教具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效果就显得十分显著。
五、通过操作试验创设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学生就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如:我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提出下列问题:
(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
(2)有几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
(3)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这样通过学生自我操作,自我尝试,同时设置悬念、提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并由此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整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教学效果非常良好,也培养了学生创造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积极探索问题的氛围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