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美君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根据这几年的语文教学,我逐步了解到好多学生没有培养起阅读的兴趣,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注重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和摘抄评价法等。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应用。其次要注意方式的选择;在阅读的形式上作为教师要加以选择,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采用课外分组阅读,收集储备佳作名篇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阅读学生既有了阅读的兴趣,也能对一些感受深刻的段子有了一定量的储备,使学生作文和阅读更添精彩!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我们班教室的四周墙壁,挂有一些充满童趣的书。有《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恐龙世界》、《皮皮鲁系列丛书》等。走进我们的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润,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
三、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选择接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是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的前提。我常记得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于是我认为除了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名著外,当代许多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的著作大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如徐德霞的《岁月留香》、杨红樱《流浪猫和流浪狗》系列等。这些书籍因为贴学生生活、心理和教学内容,保管学生一读就爱不释手。
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辩论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总而言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阅读充满花香,引来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茁壮成长。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与书为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