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建
摘 要: 科学知识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的能力锻炼是其他学科所需要的。为使科学教学情景化、人文化,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多元化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为寻找到这个策略提供了导向。学习科学时,学生需要发展和培养多种智能,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角度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多元评价 初中科学教学
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励、导向功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新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于强调量化转化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加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评价的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至少应拥有这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理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交往智力;⑦自我反省智力;⑧自然观察者智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拥有健全大脑的人都应具有这八种程度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由于这八种智力在人体身上的不同组合方式,导致人体之间存在智力差异和不平衡发展,这一新型的智力理论与当前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个体差异;把承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和个体差异、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及学生智力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教育的着手点。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传统评价方式直接导致教育的“標准化”,即用相同方式把相同内容传授给所有学生,用相同方法和相同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应侧重于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情景中观察,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为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多元评价的设计
《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及行为、态度情感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创建一种闪光的、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1.积极和平等原则。积极与平等原则指教师在课堂行为的调控中,应树立积极的期待观,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平等地看待学生,与学生交往,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发展着想,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他们都能成为具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积极与平等原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师生人格平等的观念,在课堂活动中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交往。
2.尊重与宽容原则。尊重与宽容是人的自我尊重需要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人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尊重指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被他人与社会承认与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自我尊重在个体发展中会对其学业成绩、创新精神和各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贯彻尊重与宽容原则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如何改正错误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实行人性化教育,同时教会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策略。
3.有效与适度原则。有效与适度原则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何行为调控都应有利于这一任务的完成。
三、多元化评价内容的选择
学生的能力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表现、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各不一样,在科学学科中,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家探究科学规律的认识能力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作为评价内容。
(1)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提问,提出能够引发调查的问题。
(2)进行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评价内容中有观察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并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度)、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投入的态度、情感、意志毅力交流合作能力及自我认识能力等。
如“焦耳定律”: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知,电流通过任何导体都会发热,电流通过电炉照热得发红,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等,提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设计实验、控制变量,选择仪器进行实验,分析整理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学生设计与实验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的策略
以前在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仅能对概念规律、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书写作业不够完整,语言智能培养不够。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智力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流畅,应该使用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如将“匀速直线运动”简写为“匀直运动”或“均速直线运动”就不够规范。教师流畅的表达、抑扬顿挫又富有魅力的语调,不仅能顺利表达出教学内容,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愉悦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不能仅定位于教师传授。因而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尽量把讲课内容让学生自己表述出来,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而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十分有利。比如一些概念:密度概念、电阻概念、实验现象的描述,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在“生物与非生物”一节中可以采用学生辩论的方法,教师的工作仅是引导、补充和评价,虽然这要多用一点时间,但换来的却是学生语言智能的逐步提高,并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是值得的。
3.适当留一些非书面形式的课外作业。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骑车或坐公交,感觉突然刹车、起动时人的感受和路旁树木的移动方向,写成笔记,使学生真正做到“视、听、动”同出击,手脑并用,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上网写论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通过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达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上了蜗牛这节课后,布置学生写蜗牛的习性,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嘿!认得我吗?我是小有名气的蜗牛。你们可别嫌我长得丑,其实仔细看,我还挺可爱的呢!我有一对长长的眼睛,可以一伸一缩,还有一张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口。身上还背着一口大锅——壳,走起路来一挪一挪,而且还分泌出黏液,回家的时候才能辨别方向。我怕向阳干燥的地方,所以我们蜗牛家族世世代代都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而且喜欢在夜间外出。我们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却唯独没有听觉。哦!差点忘了告诉你们。我们还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哦!”同学经过书面交流,能把蜗牛的有关知识落实到位,学生学得非常有趣。
4.教学中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一幅画抵得过一千个字。”我们也经常说:“眼见为实。”在很多方面,视觉—空间智力是大脑的第一语言。大脑用表象进行思考,然后才与语言相联系。人的大脑不可能不视觉化,就像人不能不吸进氧气一样。
在自然科学课堂中,视觉—空间智能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现在的人已经成了喜爱视觉媒体的人,这使得他们的学习具有高度视觉化的倾向。课件、视频、录像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素材,学生在使用这些素材的过程中由被动的观察者转变成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观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看”。脑科学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时理解着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维与观察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觉—空间智能的重要依据。
在课堂多设计实验,如在《功》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实验外,可以设计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不动、工人在水平路上抬重物等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功”的概念自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又如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一节的教学中,为测定“2.5V”小灯泡电功率而设计的实验数据表,由学生根据实验认真填写。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就会自然形成。
又如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快慢等无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也可以用实验来突破。(还可以由学生来设计实验)
五、评价方式
理解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它主要以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往往为分数而学,一分就可以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最终,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学生是发展的个体,许多个性特征具有模糊性,只呈现为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数量,因此,定量评价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现代教育评价方式已逐渐采用定性评价方式,以评语、等第形式,较具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了分数衡量标准,落后学生的自卑感就消除了,先进学生的等第范围宽泛了,学生的进取性提高了。评价引入定性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理想。虽然定量评价有其优点,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较能克服定性评价难以克服的主观性,准确度较高。但从科学学科特点特别是实验活动成果本身而言,较难准确评定,无法以一分之差衡量优劣,因此,主张摒弃百分制的定量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
等次、级别、符号、评语、奖励(精神与物质奖励)等均是学生学习活动评价中较为常见的评价方式,我们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综合运用。如物质奖励特别适用于低学段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课堂辩论赛的最佳辩手等精神鼓励是不同学段学生都欣于接受的评价方式。无论选择何种评价方式,都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要以发展学生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六、评价途径
评价途径指一切获取评价信息的办法。观察、谈话、记录、分析、学习档案、教育案例等都是学科获取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记录”的方式主要是笔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采用摄像机和计算机帮助记录。可以对学生实验方案作品进行分析,也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过程,以致对阶段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而“学习档案”与“教育案例”是现代教育观下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与学习心理的方法。
“多元智能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信念,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得每一件事都着眼于怎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师的工作是在‘教人而不是在‘教书”。多元智能为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对学生有了更高的期望。我们预测他们能发现许多方法,以高质量地运用知识,更深入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1.
[2]王景英.教育評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3]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