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娟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先贤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求知、探索的内趋力,也是天然的启蒙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小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运动 兴趣培养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促使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如何培养少年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成了现阶段体育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儿童的体育运动兴趣呢?通过日常在教育教学方面理论联系实践进行的探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集合队形的变化
小学生都比较强好奇心,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因为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笔者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为此笔者引导学生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学生听到后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这样每次课后根据学生的想法确定下次课的队形,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会早早地排好队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充满信心,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二、教学分组的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一是自由组合的分组,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中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地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动作,又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教材内涵的延伸
在体育课教学中,老师发挥“导演”作用,让学生“领衔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在练习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的内容。有了创新意识、创新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教师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在自编操和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让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在一节体育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学生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六、个性化的终端评定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实行了等级制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缓解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笔者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评定,为每个学生设定一个基数,在期末考核中,根据期初的基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的个体化身体差异减小了,只要你在本学期有进步了,那你就能取得好成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的考核,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运动动机,树立良好的运动观和终身体育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成长,而且有助于小学生形成鲜明、活泼的个性,促进大脑皮层发育,提高智力,使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