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敏
摘 要: 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的全面革新,并且只有通过这些革新措施,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以往的计算机教育,真正使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是将该课程目标定位在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面,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文章首先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理论改革的背景,其次在此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程理论进行全面解读。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制定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在对相关背景实施全面分析与研究后得出的,是对我国中小学全面展开计算机教育历史的全面梳理与总结,是对世界各国先进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经验的学习与吸收。通过对这两者在纵、横维度上的比较、分析与研究,并在结合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今后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广大高中学生发展现状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标准,真正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理论改革的背景
1.1中观的背景
如今,我国有关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受到全体公民的广泛关注,2005年开始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各起始年级就已全面启动新课标教学。目前,整个课程的改革正照着既定的目标呈现出纵向发展。一方面,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的新标准已经颁布,并且从原先的几个国家级实验区向全国其他地区扩展。另一方面,高中相关课程的改革已经进入了实验研究的阶段。高中课程改革无论是整体的方案,还是个别具体科目的实施方案都与旧高中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如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虽然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课程标准在制定上有着相同的指导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着很大差别,如在高中新课标中,强调分科课程的设置,以及选修课程的开设。在这些改革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加设了“技术领域”,且将“信息技术”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使其作为“技术领域”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单独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1]。
1.2微观的背景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而目前,其正从“计算机的教育时代”朝着“信息技术的教育时代”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所不同,实施条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受到时代飞速发展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另一层面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因此,为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与学生特点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标准,研究人员需对我国教学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信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那些不懂信息技术,严重缺乏信息素养的人们,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文盲”,而忽视信息技术,缺少对其必要重视的国家,将被信息时代淘汰[2]。如今,在中小学教育中,全面展开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共同认识。因此,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积极开展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國积极应对21世纪国际间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更是促进我国广大学生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也决定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核心就是积极培养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当今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标中,对以下几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培养出当前信息时代中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如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以打造为基础,并以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要旨,而在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方面,需在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与前沿动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追求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3];其次,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更加强调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构建和谐的信息环境,打造出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逐渐发展的动态项目,对于该课程的教学需综合反映出当前信息技术领悟中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从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进而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再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解决,提倡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与相关信息问题的解决两者息息相关,一旦离开问题,信息技术就失去了意义,而离开信息技术,信息时代中的各种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在本次课改中,着重强调对问题的解决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在教学组织上,突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创造出健康的信息文化;最后,在教学对象方面,倡导全面关照所有学生,以建设出独具特色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从而使每个地区的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的了解需在充分了解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理念中的各个标准,从而将其全面贯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娜,赵俊峰,司晓霞.创设信息技术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困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78.
[2]王海燕,田变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初探——以陕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为例[J].当代教师教育,2009(04):45-46.
[3]肖康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