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
摘 要: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注意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学会,进而会学。要让学生听你的课,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注意的规律。文章围绕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注意规律展开论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注意规律 运用方法
一、什么是注意规律
所谓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其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因而,任何知识的传授与学习,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注意规律的影响。所谓注意规律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无意注意因为无需意志努力,所以在工作、学习中可以减少脑力消耗,避免身心过度疲劳。但由于这种注意是自发产生的,人们不可能获得系统知识和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使人疲劳,注意就容易分散,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不能做好工作。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将两种注意规律结合起来。本文所探讨的注意规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指的是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应将两种注意规律合理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那么如何具体运用注意规律,提高历史教学实效呢?我以华东师大版的初中历史为例阐述注意规律的有效运用。
二、注意规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用音乐吸引学生。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如在本节课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把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我播放了一首感人的、带有时代特征的歌曲《九一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遍野的大豆和高粱……九一八,在那一个悲惨的时刻,我离开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九一八……”在悲凉的歌声中,学生的胸中升起一股对入侵者愤恨的怒火,对祖国母亲无比的热爱,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本课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2.视频打动学生。无意注意既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又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等各方面状况,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满足学生的情感与认知需要,我一改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内容时,把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场景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使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接着用投影仪投放圆明园被烧的残迹,然后设问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启迪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题:“探究一:阅读八年级历史课本第十五课,思考:1.新中国外交情况怎么样?2.中国为什么要重返联合国?”、“探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为什么得到其他国家积极响应?”、“探究三:阅读八年级历史课本第十六课思考:1.进入了新世纪我们有哪些外交成就?2.世界的格局怎么样呢?”中国应该通过哪些措施维护世界和平?通过设置这些问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有意注意,做到静心思考、自主探究、互助学习,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4.古诗词激励学生。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或根据教学任务穿插一些内容,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我在每一个探究任务结束之后,都设置了“古诗词欣赏”环节,学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讲到曹操时,我只是随便提了一句曹操《龟虽寿》中的“神龟虽寿……”,一句话还没说完,全班同学竟然气势恢宏地把全篇背诵了出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首诗词就将曹操的历史功绩和人生经历完美呈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曹操的认识。学习半坡人种植粟时,我带领同学齐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粟的理解,而且体会了人类生存之不易。
其实,备课时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发现不少学生熟悉的相关古诗词。在学生兴致高昂地背诵时,课堂的整体情绪已被推向高潮,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在促进知识的理解时,历史课无形中也充满了闲适而轻松的诗意。
5.练习强化学生。在本节课将要结束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有意注意,我对这框题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然后,为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知识迁移,我设计了一道题:“你认为中国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通过该题使学生对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等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使“三维目标”得以进一步落实。
当然,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仿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简单地归结为两种注意按照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呈现,而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予以适时运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