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玥
摘 要: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表和符号等。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重视数学阅读,创造阅读机会
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积极创造阅读机会。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数学课本上,有很多材料可供学生阅读,如概念、定理、法则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这些概念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辅用书上也有一定量的阅读。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阅读题目要求,学生列式或解答。其实,这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只有自己阅读题目,才能更彻底地理解题目要求。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学生不认识文字,因此不需要进行数学阅读。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存在这方面的弱点,我们更要在教学中进行数学阅读的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示范阅读,学生模仿。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一人读、分组读、集体读。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只有示范好如何进行数学阅读,学生才会学会自己阅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阅读语言的规范和准确。这样,每节课都有阅读,学生阅读的机会就多了,阅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了。
2.精心安排课外时间,乐于创造阅读机会。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阅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课外寻找阅读的机会。数学课外阅读材料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数学报》就是很好的素材。学生通过阅读报纸上的内容,不仅可以温故数学知识,还可以自学其他一些数学课外知识。一般情况下,我会安排学生一起阅读报纸,如果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困惑,就可以当场解决。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回家阅读数学报,用自己的经验正确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知识点。在教室里,我还布置了一块数学小天地,其中包括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和一些定理的发现和推理过程,可供学生阅读。有时候,我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要求他们回家收集数学方面的知识,到学校后讲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在比较充沛的课外时间里,无意间抓住了很多阅读的机会,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训练。
数学阅读无处不在,只要数学教师做有心人,为学生积极创造阅读的机会,学生就有时间和内容可读。
二、把握阅读现状,进行阅读指导
1.以身示范,科学阅读。
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指导。教师在示范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内容读正确、发音标准、有节奏感、突出关键字……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仅读正确,还要理解其意思。如一年级的练习:接着画,画满8个,△△△( );接着画,再画8个,△△△( )。学生刚接触时,很容易混淆这两道题目的意思,因此,教师在示范阅读时,一定要突出重点词“画满”和“再画”,并适当地解释其含义。“画满8个”是原来的3个三角形也包括在内,画完后一共有8个三角形;“再画8个”就是还要画8个三角形。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阅读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并能运用阅读能力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2.洗耳恭听,及时纠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充当聆听者,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进行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像概念、定理都要仔细读、分句朗读,并反复推敲、琢磨,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阅读应用题时,指导学生怎么抓住关键词、怎样停顿、如何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小红有5朵花,小明的花的朵数和小红一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了“小明的花的朵数和小红一样多”的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错误,则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告知其正确的含义。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提高阅读的水平。很多时候,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自己处理好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阅读训练时,应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三、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数学家的名人名言,让他们在课堂上或课后阅读。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比如小组比赛、个人比赛,并给读得好的学生适当奖励。在学生阅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我会鼓励他们进行背诵,谁背的名人名言多谁就获胜。在课后,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收集名人名言。在这种情况下,我便顺水推舟,当众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时候,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做这件事,生怕自己落后。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中。
其次,很多学生虽然阅读少或不愿阅读,但愿意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勤奋好学、高斯勇于创新。学生听完后都很受鼓舞,他们不但被故事所感染,而且愿意向这些伟大的数学家学习。课后,我也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并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故事的收集、朗读和背诵。他们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个故事,然后经过反复地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接着进行背诵,最后才能在课堂上讲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为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教师应承担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责任,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