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

2014-04-08 15:24:18秦奋
考试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法制教育语文课堂

秦奋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章围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具体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法制教育 语文课堂 渗透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语文教学担负人文教育功能,通过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条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心灵。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宣扬人文主义,其实就是为了维护人的生存,保障人的权利,保护生命,呵护生命,现行教材在文章的选择和编写上对此多有偏重。常言道:观念决定行为,观念是行为的前导,没有正确的法制观念,难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愚蠢行为。因此对于法制教育而言,首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都中蕴含这方面的因素,只要适时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例如《威尼斯商人》一文的教学,其实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该文形象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全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这篇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光辉的文章,用最直接的手段,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法制社会的思维雏形。这对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的养成不能不说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带领学生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西方法法律常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意识深处。

二、在综合实践中模拟法制现场,形成学生的法制道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腿、动口、动脑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是为学生营造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例如在学完前文提到的《威尼斯商人》后,举办一次“模拟法庭”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词,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对法庭审判有了更形象且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大增强。

三、在口语交际中谈论法治现象,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通过口语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在心里形成一种强烈认知。但怎样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违法犯罪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热情。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那么在学生激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对规则的认知上,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规,一切行为都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增强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加深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四、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又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课堂。如在应用文写作中,可以把生动的法制故事贯穿于起诉书、借条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领会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格式,以及写错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这样,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制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渗透法制教育,让神圣的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政法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法制教育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06:33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 22:08:32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5:53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感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落实法制教育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24:45
论高校网上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