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信息化资源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14-04-08 15:24:18董便霞
考试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班班通教育信息化语文教学

董便霞

摘 要: “班班通”已走入教师的生活。如何利用“班班通”工程,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文章提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充分准备,激情投入。二是要创设引人参与的教学情境。三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切忌装点门面、越俎代庖;追求形式,盲目使用,或以“机”代师;或捉襟见肘,望“机”兴叹。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语文教学 “班班通”

目前,“班班通”已走入教师的生活。如何利用“班班通”工程,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课题。近年来,通过实践和探索,我取得了点滴成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充分准备,激情投入

“班班通”作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认知工具,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呈现出来,实现特色教学。一要充分备课。只有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弛有度、挥洒自如,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或“化废为宝”,或“点石成金”。教师对教材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可以利用引入网络教育资源,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讲课充满热情,运动身体的每个部位,以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课堂语言、肢体语言感染学生。三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师生产生共鸣。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者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高超的课堂驾驭者会运用幽默增加课堂情趣,缓解课堂冲突,消除学生疲劳,让幽默成为课堂上最有味道的“佐料”。

二、创设引人参与的教学情境

创设引人参与的教学情境,是构建学生激情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在语文课堂上,我坚持从以下几点做起,努力创设引人参与的情境。

一是从体现文章主旨和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着手,进行情境开发。如在执教《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时,在学生从课本中理解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后,我发现学生对钱学森的内心感受不够强烈,于是用视频《钱学森》辅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多媒体上高亢激昂的旋律让学生热血沸腾,真挚而热烈的朗诵让学生对钱学森爱国情怀的认识变得生动而具体,产生强烈的共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要牢记于心。由此,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二是开展有趣的活动和好玩的游戏。如讲解《夜莺的歌声》一课时,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一边表演,一边朗诵。通过这个表演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效果非常好。在执教《雨燕》一课时,我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模仿各种动物的表现,以玩促读、以玩解读、以玩辅读,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和兴奋中,不知不觉地迈进了知识的殿堂。除在课堂上开展有趣的活动以外,我还常常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重新思考,手脑并用。在执教《睡莲》一课时,考虑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学生比较疲倦,为活跃气氛,我就穿插一些王小丫常用的脑筋急转弯,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鼓舞学生激情参与。教学中,我把教师激励性评价归纳成五个字:即“夸”、“启”、“逗”、“赛”、“激”。所谓“夸”,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夸奖和赞扬;“启”,主要表现在教师激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上;“逗”,接近于相声表演艺术中说、学、逗、唱中的“逗”;“赛”,就是“竞争”,就是教师刺激学生增强竞争、竞赛意识;“激”就是从外界向学生主体输入的刺激,也就是通过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刺激和影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的鼓动方式和“逗”、“启”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激”的语言比较强烈直接。由于学生间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激励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四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关爱、信任、鼓励和尊重,从而有效促进他们的参与。慢慢把他们拉回课堂,跟上集体的脚步。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参与学习,而且会滋养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远程教育资源要注意的问题

远程教育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集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于一体。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重在坚持,贵在用得精当。如果使用恰到好处,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且能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省时、省力、增效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时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装点门面,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二是越俎代庖,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三是追求形式,盲目使用,以“机”代师;四是捉襟见肘,相当多的教师一遇故障就束手无策,只能望“机”兴叹。

针对上述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一是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进一步掌握运用“班班通”工程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丰富教育实践;二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充分享受到远程教育资源,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主动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三是力戒形式,能运用资源的就利用,不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就不用,坚决杜绝盲目使用。

总之,我认为随着“班班通”教育资源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只要教师正确运用,正确看待,就一定能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打造出激情四射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班班通教育信息化语文教学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53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29:57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