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练”相融的语文教学方法例析

2014-04-08 15:24李俐均
考试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相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

李俐均

摘 要: 设计基于“教”“练”相融的语文课堂练习,让“教”与“学”密切配合,在“教”中“练”,在“练”中“教”,让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本文通过教学实例,阐明了“教”“练”相融的教学方法是“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 “教”“练”相融 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呼吁,是教学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减负不减质”的大背景下,不少语文教师在课上让学生练习,减少学生课外作业量。然而,课堂练习却遭遇了尴尬局面:学生所做的练习或为机械的抄写、默写,或为“一课一练”“课课练”等与课堂教学脱节的“作业单”。这样的练习,一方面起不到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做得一头雾水,加重了师生双方的负担,可谓低效甚至无效。

课堂练习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推进课堂教学、启迪思想、发现问题、总结巩固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想改变课堂练习遭遇的尴尬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教师设计基于“教”“练”相融的语文课堂练习入手,设计时应做到认准时机、依托文本、基于学情、兼顾年段特点,让课堂练习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口头表达与书面作业相结合。

一、认准时机,让练习为教学服务

课堂练习时间可以是上课开始阶段,可以是课中,也可以是上课结束阶段。不同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相应的课堂练习也就不同。设计课堂练习要“掌握火候”,认准时机,思考什么时候练习更恰当,使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不分离。

课前可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上初读阶段,安排检查交流预习作业,客观题用校对的方式;搜集资料、谈感受等主观题则可展开交流,评价并纠正修改预习作业。通过检查交流预习作业,教师更清楚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

课中研读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习得文本语言,又能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品质的练习。这一阶段,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练习批注能让学生潜心触摸文本语言,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学生的语言发展与思维、情感发展和谐共生。它是一种很实在的“教”“练”相融的课堂练习。学生的批注可以是难懂字词的注释,可以是思考中的提要,可以是读书过程中的感受、见解、疑问,还可以是提醒自己特别注意的警语,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静心批注,并展开讨论交流。运用好研读阶段的批注练习,可以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

课后则安排巩固知识、语言运用小练笔等。如三上《花钟》第一教时,教学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赏花开、品花时后,笔者这样设计语言运用练习。

1.盘点词语。

师:课文写各种花开时间写得好,开花特点写得好,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用得也很好。让我们合拢课本,在脑中想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指名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词语。(师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

含笑一现绽开笑脸暮色

欣然怒放舒展花瓣苏醒

左右大致

2.小练笔,写花开。

教师提供资料,应用多媒体展示蒲公英、茉莉、荷花图片,介绍这些花开的时间。

师:同学们,让我们写写什么花在什么时间开,如果你能用上刚才我们盘点的词语写写它的样子、颜色或者香味,就更了不起了。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也可以。

3.交流,点评。

师:哪位小作家愿意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

二、依托文本,让练习万变不离其文

什么样的课文语言特色就设计什么样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设计应以课文语言特点为依据,与课文的语言情境相符,结合课文实际适当拓展。有的课文情深意浓,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宜指导学生多角度地写感受;有的课文语句优美,修辞运用典型,宜指导学生鉴赏、仿照句式表达;有的课文留有空白,想象空间大,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依托文本”就是要求教师能抓住课文特点设计练习,达到一课一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老师教学五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如下教学片段: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让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2~4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学生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很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生:读了第2~4自然段,我体会到了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师: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上“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师:下面出示书中的句子,请同学们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生: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生: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都没有了。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回过头来读全篇课文!(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朗读)

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紧紧抓住文本特点,聚焦连接词“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一唱三叹,课堂练习设计可谓颇具匠心。教师先让学生用上这些连接词说说圆明园辉煌的景观,学到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又智慧地引导学生在连接词前加个“没”字,在声声惋惜和痛恨之中,学生诉说着“圆明园没有了……也没有了……,圆明园没有了……还没有了……”。至此,对连接词句式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教师又出示李大钊关于圆明园的诗句、雨果的文章等相关历史资料、文字记载,拓宽学生视野,激起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朗读,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基于学情,让练习轻松有效

我们设计课堂练习应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或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激起练习期待;或放缓坡度,降低练习要求;或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多层次练习等。

例如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课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借助插图、结合课文,能用‘……那么……那么……句式说话。”课上,当学生说到去大森林摘松果很高兴,因为“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一位教师安排了如下语言实践练习,出示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再逐个出示句式:

1.每只松鼠都那么( ),那么( )。

2.每棵松树都那么( ),那么( )。

3.( )都那么( ),那么( )。

教师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放缓坡度,一步一步设计,先扶后放,逐层提高要求,学生学得扎实又有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又如教学三下《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时,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

1.必做题: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

2.选做题:

①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②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

教师根据不同学情,将作业分为人人必做的基础型和自主选做的拓展型两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尤其是拓展型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展开想象,可以画画,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新,设计出别人没想到的东西。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此练习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

学生们的情感在练笔中获得了体验,语感在练笔中得到了增强。按照学生的特点设计练习,能使教学化难为易,轻松有效。

四、兼顾年段特点,让练习更有系统

语文课堂练习不仅停留在书面上,还包括听、说、读等方面,字、词、句、段、篇是练习的根本,每个年段都有侧重点。如何根据年段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例如,同是让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段不同,教学目标就不同。低段学生只要求说出对课文的大致印象或对课文的感受即可。中段教学,则要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中段学生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知识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铺设台阶,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主要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关系弄清楚了,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可让学生先搞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把这些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另外,还可采用填空、课题展开等方式,为中段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铺设台阶,降低坡度,从而增强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渔夫和魔鬼》,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关系和故事主要情节概括,笔者曾这样教学概述此故事:

1.教给方法,练说故事梗概。

师:《渔夫和魔鬼》这个故事很长,要把这么长的故事用几句话讲清楚,我们要抓住故事主要人物的关系,还要抓住故事发生的主要情节来说。谁能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

(全体学生练说。教师指导、鼓励、倾听)

2.引导交流故事梗概。

随机抽生练说。学生说长了,教师打断,引导怎样说简洁;学生说不清,教师用连接语引导;学生说漏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故事说完整。

教师边引全班同学概述故事边完成板书:我们都听明白了,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个渔夫,他捞到一个胆瓶,没想到放出来的(却是一个魔鬼)。而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了渔夫),我们更没想到最后(渔夫还是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魔鬼)。(师板书,略)像这样的民间故事,我们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就能说好故事的主要内容。

有了中段学习的基础,到了高段,可放手让学生抓住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长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了高段教学的难点,可尝试列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六年级上《最后一头战象》,课文篇幅较长,学生一时概括故事内容有困难。笔者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战象的哪些事情,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小标题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然后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这样,分步概括长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教”“练”相融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搭建起学生通向成功的脚手架,使学习显得轻松而扎实,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相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心相融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行在柘荣,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间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