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华
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发展个性。
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及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读懂,有成功的快乐。文学作品中没有不带感情的单纯的景物描写,也没有完全离开一切景物的单纯的情感表达,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不论什么体裁、题材,所着力的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或直抒胸臆,或借物借景抒情。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起表现欲,发展个性特长,鼓励学生采取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读还是写,若伴随着情感发生,就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表现自我,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必须增强阅读教学的情感性。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随阅读教学而发展,同时,情感也是发展学生语言不可少的心理因素,让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情节美、人物形象美等给予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写到“笑”字,是一般人的笑吗?为何掌柜笑,旁人也在笑?诱导学生从笑声中寻找孔乙己的足迹,了解孔乙己的身世,明确导致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实质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将景与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出景中之情,使事与情紧密结合,想象所描述的情境,体会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理解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并深刻再现作者的景语、情语。
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再现出来,对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获得了发展,而且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使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学校课程应该为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就能大大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学生可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技能,但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方面则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充分应用各种能力、大胆想象创造的机会,为彰显和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创造空间。设计出一幅幅富有个性的小报,再现美,创造美,享受成功的喜悦。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充分体现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有心人,以独特的视觉,善于发现,积极感受,充分体验,体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发展的倾向性,这些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保护。
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包含丰富的审美因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动物形象、高尚情感、节奏韵律、巧妙情节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浸润人文精神,通过一篇篇凝聚作家灵感、激情和精神财富的文章,给予学生美好的情感、情趣和情操的熏陶和感染。例如中国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通过学习生字,学生可以受到审美教育,如汉字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从古到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字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语文老师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内涵,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感受自然和人性的美好,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迪,通过阅读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阅读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用语文中的诗意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这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中秋节时就背诵李白的《静夜思》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等诗;重阳节就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山行》等诗,送别实习老师就背诵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这种借机穿插,乘兴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背诵兴趣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内心及精神世界。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和活动主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展示聪明才智,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