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
摘 要 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因材施教,实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大化。分层次教学以因材施教原则和心理效应原理为理论依据,把学生按学习能力分为几个层次,通过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练习以及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实施方法
一、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
分层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从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教学实践,谈谈分层教学主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需要通过基础夯实来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较为自觉,成绩居中,需要提高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主动性强,成绩优异,需要进一步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通过形成学习小组,实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且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
2.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的分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分层教学中最难掌控的部分。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根据不同学生的分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这个目标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第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提问,比如说要考虑好问题的难度以及深度,从而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并因此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第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开展及时的课堂指导,其目的就是要提高低层次学生,推动中层次学生,并保证高层次学生拥有上升的空间。
3.作业分层
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练习部分是核心的环节。因此,对于作业的分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在练习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出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练习。在具体的操作上,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共同的基础练习,再做中等练习和拓展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乐趣,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初中生们仍然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其学习积极性往往会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层次来给予实施,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调动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具体包括:对低层次学生应该多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第二,对中层次的学生应该采取激励性评价,既要揭示其存在的不足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以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第三,对高层次学生要采取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以促使他们不断的超越自己。
二、对分层教学的反思
1.分层教育的优势
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笔者感受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借着这一举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主动性强,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加的优秀,笔者所带的班级有两位进入市区前十名,其中一位是县状元;分层次教学也有利于教师提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加速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分层教育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分层教育的不足
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了诸多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难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就分层评价方式而言,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因此学校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最终还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双重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过程。分层教学还需要运用相关理论从方法和策略的角度做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避免机械的、为了分层而分层的做法。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更好的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