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的深度美学思考
——评《摄影视界:影像的文化诉求》

2014-04-07 17:24谭旭东
关键词:史论著者视界

谭旭东

(北方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北京 100000)

摄影美学著作很少见,主要是很多人认为这门光影艺术主要靠技术和设备,其实,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从美学的、文化的角度来阐释它的摄影理论和摄影批评是一门大学问。国庆节前夕,收到了我的文学启蒙老师张秉政教授寄来的新著《摄影视界:影像的文化诉求》一书。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摄影专业性学术著作,由他和安徽师范大学赵昊副教授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细读《摄影视界》一书,感觉内容非常丰富,有对摄影基础理论的探讨,有摄影历史和发展脉络的梳理,有对摄影作品和摄影展览的评介,还有两位摄影家的摄影实践的记录。这部著作,无论是学理性,还是实践性,都是很厚重,尤其是从摄影艺术学科的建设的角度来看,它在安徽省高校摄影学术界,甚至在全国高校摄影学术界,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一、宏观的论述和微观的赏析相结合

《摄影视界》的章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摄影基础理论论述,这一辑里收录了《贵在发现 善于表现——解读观察与创作中的摄影新进路》《读图时代变动中的新闻摄影》《读图时代纪实图片的文字阐释》和《理性的思考与实验——当代观念摄影发展进度的思考》《民俗摄影概说》《摄影标题的艺术》和《线条美的表现》等论文,它们大多数是从不同角度对摄影艺术进行的美学思考,理论思辨性强,也有著者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但看得出来,这些论文主要不是从技术层面来解读摄影艺术的,而是从审美的层面来把握摄影的内在规律,多维度地呈现摄影艺术的美感和价值。第二辑是摄影史论篇,有七篇分别介绍了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印象主义摄影、新客观主义摄影、纯粹主义摄影、抽象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等西方艺术摄影流派,并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了这些流派的美学特点及其对后来的摄影的影响。应该说,就宏观层面来看,这两辑对摄影基础理论的探索是很深刻的,也是国内较系统的对西方现代摄影流派的评介,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也势必对高校摄影学科产生良好的学术影响,对于初入摄影艺术门槛的新人来说,更有豁然开朗之感。在第二辑里,《摄影史论著作综述》和《我国摄影史论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等文章对摄影历史轨迹的梳理也是非常清晰的;值得肯定的是,《高校摄影史论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等论文对我国高校摄影教学也有深入的思考。就微观层面来看,第三辑摄影评论篇和第四辑摄影实践篇,对具体作品的赏析、评点和品味,都是很见功夫的。难能可贵的是,整部著作在宏观中见微观,于大视野中见细致,这是一种品格,这是需要修炼的。现在理论界很多人,一拉开大架子,谈得头头是道,但一涉及到具体作品和现象,就显得局促,而且语言空洞了,让人感到脚下根底很浅,经不起推敲。

二、理性的学术智慧和感性的创作感悟相结合

与很多艺术著作不一样的是,《摄影视界》是一部充满学术智慧,且融入了著者的生活激情和人文关怀的论著。无论是从摄影基础理论篇来看,还是从摄影史论篇和摄影评论篇来看,著者的理论建构都不是国内学术界流行的那种挪用和移植,而是立足于自身长期坚持的摄影艺术实践,并以具体作品来阐述观点、看法,但绝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经验的表达上,而更多的是把理性的思考融入现象点评和历史轨迹的梳理之中,试图以宏阔的视野来建构一种全新的摄影学科的知识谱系,把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摄影艺术空间,并达到对摄影文化和视觉文化的探寻与审视。即使是摄影评论,如《摄影批评的构建》《几何中的状态——布勒松作品的形式感探析》和《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艺术摄影发展的本土化取向——从郎静山摄影看中国艺术摄影的文化诉求》等,它们看似作品赏析和现象研究,但里面更多表达的是著者对摄影艺术形式和内涵的宽阔认识,尤其是对摄影艺术背后的文化因素的挖掘。摄影是一门艺术,它对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求很高,一个人要想凭借现代摄像机和照相机成为一位摄影家,不但要有善于使用器材的好技术,更要有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我个人的看法,摄影艺术中包含着摄影家的文化认识,也反映着摄影对象的文化状态,同时,摄影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既能建构本土观念,又能打通全球视界的艺术。《摄影视界》的魅力也正在这里,它对摄影艺术进行了文化的观照,并通过影像世界来折射时代文化景观,来思考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境遇及艺术所面临的诸多课题,可谓真正体现了著者的学术智慧及对艺术世界的极度敏感。

《摄影视界》一书还有一点是别的著作所难以达到的,就是这部著作的语言非常清新通透。细读每一篇,有散文的平和,也有诗歌的激情,还有理论的冷静和清晰,语言朴素大方之中见出真性情和美的张力。现在,很多学术著作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给读者故作高深,生造术语名词的印象,究实质是著者没有真正读懂相关理论著作,不过是对他人理论观点的搬移拼接,因此显得生硬,而且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的错位。还有的理论著作,不过是一些论文的简单收集,或者一些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因此显得单薄肤浅,不堪卒读。《摄影视界》的语言之所以清新通透,是建立在对摄影艺术长期的深度的美学思考基础之上的,是著者实践出真知的结果。众所周知,相对于其他人文艺术学科,摄影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高校从事摄影艺术理论批评的人很少,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把脉摄影艺术的发展动态,并自觉地建立起属于自身的理论话语,是一件艰苦的工作,《摄影视界》这部著作用通透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种学术理想,值得敬重!

张秉政老师是一位资深望重的文学和新闻学教授,也是一位编辑家,还是诗人和作家。对艺术世界的感悟良多探求深广,多年来他一直在跨界创作和研究,是一位艺术多面手。从这部与赵昊老师合作的摄影学术著作中,不难看出张老师对摄影艺术执著探索的轨迹,也不难看出一位诗人、艺术家内在的品格和修养。赵昊老师为安徽师大摄影系主任,多年来从事摄影教学与研究,从书中可知他在摄影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总之,《摄影视界》沉甸甸的,它的出版,是安徽高校摄影学科的一件大事,也是摄影艺术理论界不可忽视的一个创新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史论著者视界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机视界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从“工业革命背景”看复习课中的史论结合
视界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