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日语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与日本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密不可分,其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日本民众的心理变化,反映了社会民生,折射出很多新生社会现象。流行语是指“或る期間、興味を似て多くの人に盛んに使用される語”[1],即“在某个时期内,具有某种趣味或意义并广为人们相互传播的语言”。可以说流行语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存在,它随着某些社会世态产生、传播、消亡,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经受住时光的打磨成为固定词语,很多外国学者会把流行语作为研究日本社会的动态窗口。
流行语的研究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主要研究方向更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对日语流行语的语音、特征、修辞、构词等方面进行研究。从现代日语发展历史来看,日语一直在不断地自我完善,战后语言学界先后兴起了对新语和流行语的研究。大宅壮一就对流行语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流行语。20世纪70年代槌田满文曾对当时的流行语按产生途径、构词进行了归纳分析,分成“借用”“合成”“省略”“转化”几种形式进行研究,90年代以后出现稻垣吉彦、米川明彦、小矢野哲夫、桓吉彦、系井通浩等研究者,其中米川明彦的研究很受关注,为很多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其在《現代若者ことば考》《若者語を科学する》《現代若者ことば研究序説》中对日语流行语中的青年流行语的定义、种类、构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极大推进了相关研究。系井通浩在《流行語の修辞·造語法》一文中也对流行语的修辞、构词法进行了阐述,极大丰富了日语流行语的研究。从1984开始,每年评选一次的新语流行语大奖,由专家对当年的流行语进行评选,选出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权威性的日语流行语,这个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日语流行语的关注度和研究力度。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仿写练习,学生就知道可以从颜色、形状、数量、神态等方面去写好事物或人物,要结合事物特点去修饰,而不是一味照抄却不知道抄的是什么,也不会张冠李戴,把“慈善的目光”用来形容小妹妹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日语流行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发表、出版了不少相关论文和书籍。任犹龙先生曾在《流行语的特征》一文中,从语意、修辞及构词三个方面对日本流行语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其特征,其他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也从流行语的界定、语言特点、产生原因、构词特点等多方面对日语流行语进行论述。徐芸芸和孙阔从流行语的“简洁与高效”“合作与排他”“戏谑与讽刺”“模糊表达”“追求时尚”等语用功能方面分析成因,介绍背后隐藏的语用学理论,探讨其在具体语言交际中发挥的作用。纵观日语流行语的研究,研究初期主要是围绕流行语的基本问题(产生原因、修辞特征、构词、流行原因、途径等)展开的,这些基础性研究为流行语深层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日语流行语所反映的日本人的思想意识、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探究。流行语由出现、交替、变化到衰落的速度非常快,它是日语发展的一个动态环节,与一般日语词语相比,含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含义,它源于生活,敏锐地反映社会现象的变化和时代特征,可以产生社会共鸣。这一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其所展现的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1.3 数据处理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
日语流行语是日语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研究流行语必须与社会相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语言学家房德里耶斯在《语言——历史的语言学引论》中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结合社会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它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集团的存在。对日语流行语的研究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不能脱离大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去研究,必须把流行语放到其得以产生和运用的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语言”[2]可以说,日语流行语来源于日本社会,受控于当时人们的文化心理,是日本人生活变化的轨迹,是文化潮流和社会时尚的走向,也是经济发展的脉搏。所以二者无法孤立,密不可分。流行语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蕴含了民众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日本民族是一个民族荣誉感极强的国家,民族的单一性和日本人对武士道精神的崇尚,使日本人形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征服者的姿态。他们把民族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日本人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永不服输的心态和意志。很多流行语的出现正体现了这一点,同时也满足了日本国民的心理要求。2000年的十大新语流行语获奖词“最高で金 最低でも金”是田村亮子为备战悉尼奥运会而定下的目标,并且如愿以偿获得金牌,满足了日本人的民族荣誉感,由此,这句话成为当年的获奖词也就理所当然。而且同年获奖词中“Qちゃん”“めっちゃ悔し~い”都是与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运动员有关的流行词语。“Qちゃん”是对日本马拉松运动员高桥尚子的爱称,因其获得此项冠军,实现了日本人在这个项目上的一个夙愿而广为人知成为上榜词汇。而“めっちゃ悔し~い”是游泳运动员田岛宁子在取得银牌表达自己的失望之情时所发出的感慨,她的这种争强好胜、坚忍不拔的精神感染了国民,也使得这句话成为获奖词,在一年十个获奖词汇中有三个这样的词汇,其实正是日本民众至高无上的民族荣誉感的一种体现。
2.根深蒂固的集团意识
流行语年年推陈出新,很多流行语随着某些流行潮流而产生,反应出了当时的社会最新潮流和流行元素,也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过时而成为死语。世界上有很少像日本这样忠实地追赶潮流的国家,服装的样式、化妆的方法、生活的方式都是日本人热衷追随的潮流,人们狂热地扑倒在新生活方式上,这种追随疯狂认真却短暂,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追赶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潮流,但却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一段时间的热情退却,马上又开始追逐新的时尚。如:“チャパツ”(茶黄色染发)“ガングロ”(面孔涂得黝黑)“超ミニギャル”(穿短裙的少女)“デコ服”(自己装饰的个性服饰)“Vホス系”(男性流行时装样式的一种)这些都是日本人对潮流追随的体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词语,但也有像“キャバクラ”“ワンフィンガー”等一样销声匿迹的流行语。总之,日本人对潮流和时尚的追随是日语流行语产生的动力,同时也是某些流行语消失成为死语的诱因。通过流行语可以窥探出日本人这种狂热追随潮流和时尚的心理。
集团意识长期以来被日本研究学界公认为日本社会最为明显的文化特征。“日本集团意识是日本民众的一种集体特征,对日本人的成长和日本文化甚至整个日本民族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3]。它指的是一个集团的全体成员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行动上休戚与共的社会价值和行为模式。日本人在细小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交际关系范围内反复确认彼此间的关系,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比如说聊天时,如果发现自己跟别人想得不一样,就保持沉默;下班后本来不想去和大家一起喝酒,但却无法拒绝……努力维持表面的平和。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特别是日语流行语的使用。“通过创造、使用这些像暗号一样、只有同伴才明白的单词,对内显示‘合作’对外显示‘排他’,可以提高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集团意识。”[4]近年来,把单词、词组、句子的每个假名用罗马字拼写后再缩写形成的流行语不占少数。如“KH”是“これはひどい”的罗马字略语,即KOREWAHIDOI。再如“NS×”(何をしても×的罗马字缩写),“ATM”(あなたの便りをまっている的缩写)。当然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不单单是通过这样的缩写流行语表现出来。其实流行语本身之所以能够产生,集团意识在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之所以称为流行语是指其在某一时期广为流传,使用人数众多,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播,为了在言行上与社会集团成员保持一致、休戚与共,获得其他集团成员的接纳和认可,在语言使用上也是不可忽视的,寻求和使用具有相似心理特征的流行语可以获得更多群体成员的认同,这是流行语产生的集团聚合心理的深层次原因。
流行语究竟体现出了哪些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呢?本文通过收集有关日语流行语的语料,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对流行语所展现的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探究。
PP管:PP管材具有耐高温、管道连接方便(热熔接、电熔接、管件连接)可靠、可回收使用等特点。按照不同的PP聚合工艺条件可将其分为均聚聚丙烯 (PP-H)、嵌段共聚聚丙烯(PP-B)以及无规共聚聚丙烯(PPR)。PP-H管材因其低温下的脆性限制了其使用,而PP-B管材和PP-R管材较为常用,尤其是PP-R管的应用更为广泛。PP-R管的生产工艺简便易控制,管道布设对地形的适应性强。
观察组的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KillipⅠ~Ⅲ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狂热的潮流追随心理
1.至高无上的民族荣誉感和凝聚力
4.强烈的开放意识、全球化意识等文化心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思想意识也更加开放。日本有句俗语:“明天刮明天的风”。“这股风,就是欧化之风,就是追逐欧洲文明之风……西方有‘先进国’,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意识,算是根深蒂固了。”[5]日本人狂热地追求外来文化,这表现在方方面面,在语言使用上也借用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流行语“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追溯到日本人自古就有的一种特有的语言感觉。”[6]日本最初就是借用汉字发明了假名,并把大量的汉语语言文字融合到传统日语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与外界交流逐步扩大,特别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大量西方词汇涌入,日本人跟随潮流的开放意识和全球化意识加强了日本人对外来词汇的接受度,流行语中也借用了很多外来流行词,这些流行语令人耳目一新,时尚新奇。大多数的日本人会积极地去使用新语流行语,这也就加速了流行语的传播和扩散,这实际是日本人开放意识和全球化意识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包容度。
流行语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更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时代特征。日语流行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心理也不仅限于前文所述,“和”的精神、连带意识、内外意识等等在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过程中都有所展现,此文中不再详述。
这款资产管理应用(Asset Management Application)是一种数字化解决方案,可通过预测性和预防性维护帮助企业进行过程工业管理和保护其资产,避免发生代价高昂的故障。它通过工作流程优化和对结果的深入分析,提供高效的资产管理策略,进而形成更加智能、周全的决策,从而实现高性价比的资产管理。
“任何时期都有属于该时期的流行语。”[7]流行语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形式,是在某个时期、地域和年龄范围内共知通用的,流行语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对日语词汇量的增加和现有词汇潜力的挖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交际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这种需求,词汇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日益丰富和扩大。这种丰富和扩大既指词的数量,也指各个词的意义的多样化。”[8]日语流行语是语言发展、词汇增加和词义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变的构词方式和修辞方式反映了当今日本社会的开放和人们创造热情的高涨。流行语作为日本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剂,真实地体现了日本人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和社会情感。近年来,日语流行语已经形成了一种颇为引人注意的语言现象和文化景观,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新村出.広辞苑[Z].岩波書店,昭和四十四年:2320.
[2]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336.
[3]杨波.浅谈日本人的“集团意识”[J]. 作家,2008(6):190-191.
[4]徐芸芸,孙阔.初探日语新语和流行语的语用功能[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34-37.
[5]渡边京二.杨晓钟,译.看日本:逝去的面影[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3.
[6]川崎洋.流行语 [M].东京:每日新闻社,1981.
[7]张唐梁.浅谈日语中的流行语[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223-225.
[8]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