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的有序和协调度评价研究
——基于安徽省和皖北地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

2014-09-18 06:44王传旭王建民陈亚树
关键词:皖北支撑体系子系统

王传旭,王建民,陈亚树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01)

引 言

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二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复合系统。复合系统的发展效率和速度依赖于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越高,复合系统的整体效应就越优。人才支撑体系发展滞后将会抑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进度,同样,超前的人才支撑体系又将带来不必要的人力资本浪费和难以发挥效益。因此,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实现协调发展才有最优的产出效益。实现区域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与区域环境相适应、与区域发展目标相协调的人才支撑体系。因此,如何对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量和评价,对二者关系进行优化,实现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的研究旨在建立内涵更为科学的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协调度评价方法,通过实证研究,从协调度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的差异,并对二者的协调度进行优化分析,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人才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献综述

从Schultz[1]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已经深入人心。

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从研究结论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 Klenow[2]、Mankiw[3]、王第海等[4]和赖明勇等[5]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肯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而 Pritchett[6]、Benhabib[7]等的研究结果认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无关甚至负相关。产生截然不同结论的原因固然有政策体制、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但忽略了人力资本与区域发展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因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人才支撑体系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研究领域,刘冬[8]、司林波等[9]学者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人才对区域发展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并对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段学森等[10]、张玲[11]从政策制定建设、人才投资、人才激励等角度提出了进行区域的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政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强调区域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为人才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措施,但缺乏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协调性分析及实证研究,在实践中难以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投资方向等提供数据参考。

在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系统互动关系研究领域,Marian T.et al[12]在区域发展视角下论述了人才管理方法和实践,Malecki et al[13]分析了区域发展生态系统与开放创新、双网络结构、知识整合三种人才战略的互动关系,认为区域与人才支撑体系需要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国内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朱先奇等[14]从系统理论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山西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周方涛[15]采用AHPDEA方法构建了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模型,偏重于人才生态系统。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对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的概念界定如下:一区域发展,根据党的“科学发展观”,本文将区域发展界定为以人为本,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发展的理念。二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力资源,根据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的人才支撑体系包括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投资等方面。

从文献研究来看,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协调性及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一是对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综合的角度研究二者的关系;二是引入复合系统协调性模型方法,对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三是探究区域人才支撑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关系的演变规律,比较区域协调性差异,进行优化改进。

二、方法、指标与数据

(一)评价方法

根据协同论理论,系统走向有序的、良性循环的机理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的协同作用程度,即协调度。协调度反映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决定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的走向趋势与程度,即有序或无序。复合系统协调度方法可以定量描述各子系统之间在相互作用中的协调程度和对系统的整体效应,为各子系统、子系统要素之间实现协调发展、优化关系提供数据支持。

本文将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作为一个复合系统,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方法对区域二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和优化,方法如下:

1.系统的有序度

将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包括区域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子系统,各子系统分别用Si(i=1,2)表示,设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序参量为 ei(ei=ei1,ei2,…,ein),其中 n≥2,βij≤eij≤αij,j∈[ ]1,n,eij表示子系统Si运行状况的评价指标。不失一般性,假设ei1,ei2,…,eil的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取值越小,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假设eil+1,eil+2,…,ein的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取值越小,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其中,l值根据研究对象是实际情况确定。

则定义子系统Si的序参量分量eij的系统有序度为:

由上可知,式1中,ui(eij)∈[0 , 1] ,值越大,eij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

从总体上来看,序参量ei对子系统Si有序程度的总贡献可以通过ui(eij)的集成来实现。从理论上来看,系统的总体性能不仅取决于各序参量值的大小,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序参量之间的组合形式,各系统不同的组合形式决定了集成法则。

本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集成,定义ui(ei)为序参量ei的系统有序度,表示为:

由定义可知,ui(ei)∈[ ]0,1,值越大,ei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系统的有序的程度则越高,反之,则系统有序程度越低。

2.系统的协调度

对给定的初始时刻t0,设区域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为(e),i=1,2,则对二者复合系统在发展演变过程i中的时刻t1,设此时各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为(ei),i=1,2,则定义cm为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表示如下:

式3中,cm∈[- 1,1],其值越大,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参数θ的作用为:当且仅当(ei)-u(ei)>0,∀i∈[1,2]时,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复合系统才有正的协调度,否则意味着整个复合系统在从t0到t1时段处于非协调发展阶段,至少有一个子系统未向有序方向转化;式3的协调度模型方法综合考虑了所有子系统的情况,如果有某一个子系统有序程度提高幅度较大,而另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提高幅度较小或下降,则整个复合系统将处于不协调状态,即cm∈[- 1,0];协调程度cm∈[- 1,1]的特征与演变规律提供了对复合系统实施协调优化管理的评价准则和优化依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区域发展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文对区域发展内涵的界定,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环境保护水平三个方面建立区域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科学发展观下的区域发展整体水平。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比性原则,从安徽省和皖北六市的实际出发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分别采用人均GDP、GDP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维度,采用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医疗机构人均床位数表示社会发展水平维度,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占排放总量的比例表示环境保护水平维度,通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三个维度来衡量区域发展综合水平。

2.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本文对人才及人才支撑体系内涵的界定,分别采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反映人才支撑体系中的人才结构维度,采用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占人口总比例反映人才规模维度,采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科技经费占GDP的比例反映人才投资维度,从而通过人才结构、人才规模、人才投资三个维度来综合衡量区域的人才支撑体系。

由此,建立了区域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除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外,均以正向发展反映区域发展,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及可比性,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表1中,分别通过以上评价维度和典型指标来表征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性程度。

三、实证结果与评价

本文以安徽省和皖北地区为例对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皖北地区包括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六个区域。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数据均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01年~2013年)计算得到。其中,人力资本基尼系数采用Castello和Domenech[16]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中个别缺少的年份数据采用插值法补充完整。

(一)子系统序参变量的有序度与评价

根据式1,可以得到安徽省和皖北地区区域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各自序参变量的有序度,限于篇幅关系,仅取安徽省子系统参变量的有序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评价指标符合代表的评价指标与表1一致。

图1 安徽省子系统参变量的有序度及其发展变化

由图1,对安徽省而言,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占排放总量的比例(X7)、科技经费占GDP的比例(X12)、人均GDP(X1)、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例(X9)、城镇化水平(X4)、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X5)等评价指标的有序度较高,呈现较为一致的逐年上升趋势,对子系统的有序度贡献较大。这些评价指标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人才规模、人才投资等领域均有体现,反映了安徽省的在以上领域具有协同发展。究其原因,是安徽省在2000~2012年的发展中,坚持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支持人才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等因素推动的结果。

而其它评价指标的有序度较低,有的评价指标的有序度稳定性较差,如GPD增长率(X2),为保持可比性,在计算中采用了当年价,影响了稳定性;有的评价指标前期有序度较高,而后期变小,如第三产业比重(X3),反映了不同阶段发展的变化;有的评价指标的有序度一直处于低位徘徊,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X8),该指标反映安徽人才结构比例的分布状况,从安徽目前情况来看,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从2000~2012年期间处于0.2525~0.2357之间,没有较大改善,不能与区域发展保持协同。这些评价指标降低了安徽的协同发展效率。

从整体来看,绝大部分评价指标的有序度在大部分时间小于0.7,因此安徽的评价指标的有序度总体上处于偏低水平。从发展趋势上看,大部分评价指标的有序度在2000~2007期间处于低位,2008~2012年期间,有序度整体有所提高,协同发展趋势较强。

(二)子系统序的有序度与评价

将各区域子系统序参变量有序度的评价结果代入式2,可以得到各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有序度,各区域子系统有序度结果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安徽省和皖北六市子系统有序度及其发展变化

由图2,从整体上来看,各区域的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有序度均不高,绝大部分在0.6以下,反映了安徽及皖北地区的有序度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变化趋势是在2000~2007期间有序度普遍较低,2008~2012年期间,有序度整体有所提高,与评价指标的有序度变化一致。各区域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有序度的变化较为平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淮北市和宿州市的区域发展子系统的有序度变化剧烈,不平稳。

从各区域的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有序度变化趋势配对比较来看,安徽省、亳州市、蚌埠市和阜阳市的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发展变化趋势较为协调,宿州市的两个子系统在2000~2009期间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致,2010~2012年期间区域发展子系统的有序度直线下降,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有序度保持上升态势,反映了以上各地区的人才支撑体系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淮南和淮北两市区域发展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有序度一致性较差,究其原因是两个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区域发展中来自能源开发推动的成分较大,人才支撑体系发挥的作用较小。

(三)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与评价

将各区域子系统序有序度的评价结果代入式3,可以得到各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各区域复合系统协调度结果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安徽省和皖北六市复合系统协调度及其发展变化

由图3,从各区域复合系统协调度的变化特征来看,安徽省、蚌埠市、阜阳市等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的复合系统协调度较高,且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体现了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的协同发展效应。皖北其它区域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2001~2012年期间呈现曲折发展趋势,复合系统协调度变化幅度较大。

从各区域协调度程度来看,安徽省及皖北六市的整体复合系统协调度系数较低,均低于0.4的水平,属于协调度水平较差。整体上来看,2001~2007年期间,各区域的复合系统协调度处于0.2以下水平,2008~2012年期间,协调度水平整体上有较大提高,反映了安徽省及皖北地区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的发展变化状况。

从实证结果来看,安徽省及皖北地区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水平较低,2008年以来得到了较大改善,对区域的综合发展而言,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进一步发挥协同发展潜力。

四、主要结论与协调度优化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有以下主要结论与提高安徽省和皖北地区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协调度的优化政策建议:

第一,安徽省和皖北地区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2008~2012年期间整体上有较大提高,趋于稳定增长状态,但仍然普遍较低,淮北市近年还有下降趋势,不利于发挥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针对这一整体状况,为优化提高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在发展政策制定上,安徽省和皖北地区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人才支撑体系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协调性,并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稳定性,持续、稳定促进评价指标的正向发展,使区域人才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保持协调,从而发挥协同发展效应。

第二,安徽省和皖北地区各区域发展子系统和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的有序度的区域差异较大。从协同发展理论来看,保持二者的协调发展的产出效益最好。因此,从协调度优化政策来看,针对安徽省和蚌埠市区域发展子系统有序度高于人才支撑体系有序度的地区,应该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持续稳定投入,提高人才支撑体系的有序度水平,使之与区域发展子系统相适应;针对宿州市人才支撑体系子系统有序度高于区域发展子系统的情况,应重点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针对其他交错发展的地区,应保持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第三,安徽省和皖北地区各区域评价指标的有序度水平为优化政策建议提供了直接参考依据。各区域评价指标的有序度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直接反映了该区域在该评价指标上的发展变化状况及趋势,是区域政策及其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制定来看,应保持评价指标的持续、稳定发展,避免起伏不定的发展态势,影响子系统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第四,复合系统协调度研究方法可以对区域间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子系统发展的协调度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采取针对性的政策对协调度进行优化,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1]Schultz.Theodore W.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in Social Forces Influencing American Education[M].NB Henr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

[2]Bils M.,Klenow PJ.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1160-1183.

[3]Mankiw N G.,Romer D.,Weil D.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407-437.

[4]王第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J]. 管理世界,2008(3):27-39.

[5]赖明勇,张新,彭水军,等.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2):32-46.[6]Pritchett Lant.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1,15:367-391.

[7]Benhabib J.,Spiegel M M.The Role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34(2):143-173.

[8]刘冬.以区域经济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1):54-56.

[9]司林波,乔花云.我国区域高端人才培养能力评价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1):72-80.

[10]段学森,董金明,张宇,等.河北省新兴产业应用型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10.

[11]张玲.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36-138.

[12]Marian Thunnissen,Paul Boselie,Ben Fruytier.Talent ManagementandtheRelevanceofContext:Towardsa PluralisticApproach [J].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Review,2013,23(4):326-336.

[13]Malecki,J.Edward.Connecting Loc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Open Innova⁃tion,Double Networks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14(1):36-59.

[14]朱先奇,李鹏,史彦虎,等.区域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协调性的实证研究——以山西转型发展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56-60.

[15]周方涛.基于AHP-DEA方法的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评价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3,27(1):8-14.

[16]Castello A.,R.Domenech.Human Capital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Some New Evidenc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2):187-200.

猜你喜欢
皖北支撑体系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摄影·美好安徽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