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斌 吴智育
(1.2.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大学生党员更是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中共党员,大学生党员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不纯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从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党员宗教观问题的研究较少,对大学生党员的宗教观问题研究得更少。以中国知网为例,收录的相关文章只有寥寥数篇。另外,虽然在大学生宗教观的整体研究方面,也有少数论文对此有所涉及,然而基本上都没有展开论述,它既构不成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不是文章的研究重点。这与这个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党和政府对之的重视程度颇不相符,因此,各地各高校亟待对此进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实施有效的举措,以坚定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有鉴于此,本课题组分别于2011年11月14日至12月16日,以某师范类大学的大一、大二的理工类、文史类、艺体类、外语类学生为样本,以班级为单位,从中分层抽取人员,并在任课老师地帮助下,随堂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汇总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又进行了针对性地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391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在这369名学生中,共有党员5人和预备党员11人,比例为全部有效人数的4.3%。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下:性别为男31.25%、女68.75%,民族为汉族93.75%、少数民族6.25%,年级为大一37.5%、大二62.5%,专业为文史类31.25%、理工类31.25%、艺体类12.5%、外语类25%,学生干部为68.75%。本文的数据分析主要基于此次的调查。
在本文撰写期间,本课题组又在该校某学院进行了调研,并与该学院的辅导员、班干部以及部分党员与同学座谈,然后根据掌握的基本情况与个别同学单独做了深入交流。该学院共有学生459名,其中共有党员45名和预备党员12名,比例为学院学生总人数的12.42%。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下:性别为男24.56%、女75.44%,民族为汉族96.99%、少数民族7.01%,年级为大一0%、大二14.04%、大三33.33%、大四52.63%,学生干部(不包括大一)约为80%。该数据主要对本文的分析与结论起对比、验证作用。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尽管同样属于人类所特有的信仰,却有着本质区别,二者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作为大学生党员,就决定了其本身只能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共产党员既不能在两种信仰之间含糊摇摆,更不能彻底倒向宗教信仰。这次调查,其中的一个重点即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的信仰状况展开的。
1、大学生党员的信仰状况
调研结果表明,即使是党员(包括预备党员,下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信仰上的缺失与混乱。譬如56.25%的党员认为具有信仰“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同时,还有12.5%的认为具有信仰“不太重要”,甚至31.25%回答“不太清楚”;在“您是否具有明确的信仰”问题上,18.75%选择了“有、且很明确”,31.25%选择了“有、但不明确”之外,竟有43.75%的同学选择了“没有”、6.25%选择了“说不清楚”;而在回答自己的具体信仰时,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占31.25%,与选择“科学”的持平,另外,18.75%选择信仰“宗教”、6.25%的选择“实用主义”、还有12.5%坦言自己“没有信仰”。调查结果令人颇为惊讶。
与此相应的是党员自认信教的情况。在369名同学中,信仰宗教的共21人,占总人数的5.7%;其中竟有3名党员自认为自己还具有宗教信仰,占信教总人数的14.3%,占党员总人数的18.75%。调查显示,信教的普通同学才占调查总人数的4.9%。而且,即使不信教的党员,未必就真正掌握和信服了马克思主义,其内心深处潜藏的神秘主义,在某些特定时机,还会随时爆发出来,使其成为宗教的俘虏。譬如党员中,认为“灵魂、鬼神或者上帝”“有”的占6.25%、“可能有”的占31.25%、“说不清楚”的占25%,而认为“没有”的只占37.5%。在“您是否算过卦、看过相、抽过签、看过风水等”,回答“没有,因为不信”、“有,算着玩”的分别为18.75%、50%,但是仍有18.75%的党员回答“没有,因为找不到真正有本事的人”、12.5%的党员回答“有,觉得有用”,即相信这世界上存在着神秘的力量。所以,关于“将来会不会皈依某种宗教”问题上,认为自己“绝对不会”的党员只占33.33%,而认为“也许会”、“说不清”的分别为46.67%、20%,也就毫不奇怪了。
2、大学生党员对宗教与宗教政策的认知
大学生党员对宗教与宗教政策的认知,对他们本身的信仰选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回答宗教是什么的问题上,62.5%的党员认为宗教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68.75%的认为宗教是“一种文化历史现象”,31.25%的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6.25%的认为宗教是“一种迷信,一种荒诞的说教”。
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党员中自认为“完全了解”、“比较了解”、“了解一点”的分别为6.25%、18.75%、56.25%,“不了解”的仅为18.75%。粗看起来似乎还过得去,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就暴露出相关知识的欠缺与不足。譬如,在信教和入党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入党不可以信教的”只有43.75%;另外,认为“信教也可以入党”的6.25%,而据随后的访谈显示,选择该项的同学并非真正理解其内涵,应该属于歪打正着;而认为“入党同时可以信教”、“说不清楚”的还有18.75%和31.25%。对“大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党员们认为“是个人自由,也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允许的”竟为62.5%,认为“不应该,但在校外可以进行”的有18.75%,即是说,81.25%党员在此问题上都认识错误,另外还有“说不清楚”的占6.25%;实际上,只有12.5%的回答正确,认为“不应该,因为国家实行政教分离政策”。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党员的信仰状况以及对宗教与宗教政策的认知是不合格的,让人充满忧虑。但妥善解决大学生党员的宗教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深入把握其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尤其是社会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是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最直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条,一是没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二是欠缺相关的宗教知识。
1、没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党员宗教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因为对宗教本身的科学认识以及因此而制定的方针政策,都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然而,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却显示,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认知,是不尽如人意的。譬如,在“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您的影响程度”的问题上,选择“很大”、“比较大”的分别为6.25%、56.25%,选择“比较小”、“没有什么影响”以及“其他”的分别为12.5%、18.75%、6.25%;在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多选)的构成问题上,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8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93.7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93.75%,“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87.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68.75%。也就是说,即使按照理论上的最高可能性,假设选择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学其他选项也都回答正确,那么,全部答对的同学也才为68.75%。这是个简单但是很典型的例子。因为它发生在全国当然也包括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与教育之后,而且这一体系是被收录到政治课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讲授的。这样重大的反复宣讲的、而且又是课堂刚刚讲授过的认知问题,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尚且回答的不尽如人意,更遑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了。
2、欠缺相关的宗教知识
相关的宗教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宗教本身的知识,二是宗教政策的知识。这种欠缺表现在第一个方面,突出体现在大学生党员自认为对宗教的信仰上。其实,按照宗教自身的要求,认为自己信教的党员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宗教信徒。一般来讲,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者当满足下列条件:其一,承认信仰宗教;其二,明确信仰何种宗教;其三,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其四,参加所信宗教的活动。通过分析调查资料,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宣称自己信教的大学生仅仅只是满足了第一项条件而已;而更进一步,通过叠加能够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真正信仰宗教的同学则更少。大学生党员信教情况更是如此。譬如随后在对3名自称信教党员的访谈中发现,一位同学既不参加宗教活动,又不了解所信宗教的教义教规,更谈不上用教义教规来指导她自己的行为等等,只是受父母的影响,在行为上从众而已;而另外两位同学也只是觉得自己好像信仰宗教。这就是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调研中大学党员信教的比例实际为0。
此外,这种欠缺还突出体现在大学生党员对宗教的认识上。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对宗教的认识愈发客观,这种客观性实际上也影响着大学生党员对宗教的朴素认识。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又是党员,这种双重身份本应使他们能够对宗教做出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但是从实际调查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偏差。大学生党员对宗教的认识和评价大体上是趋向于积极正面的。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即使不信仰宗教,也会选择支持宗教。至于选择“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同学,由于对宗教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且又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不了解或者不理解,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对宗教的发展听之任之,甚至反而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欠缺表现在宗教政策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片面理解或者误解,凸显于“党员信教”和“宗教宣传自由”两个问题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事实上,就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对宗教政策了解把握的程度要高于非党员同学,但是实际上,在“党员信教”的问题上,两者的数值是基本持平的,而在“宗教宣传自由”问题上,大学生党员的认知甚至还不如非党同学。
掌握了大学生党员宗教观方面的基本状况,进而分析出其形成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对策来。
第一,改革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但从根本上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性,而且辩证、唯物地解决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与方向问题。理解和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就会自然地看透一切唯心论、有神论的虚假与谬误,自觉地与之划清界限。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同学们普遍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内的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教条”、“乏味”、“无用”,例如此次调查中党员做如此选择的就占56.25%。而与此同时,包括党员在内的绝大部分大学生又认为“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因此,问题主要在于老师是不是讲课“有趣”、能不能“联系实际”,是否具有“理论穿透力”。这既是希望之所在,又是难点之所在。它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颇高。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在自觉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等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授课,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广博与深刻”、“科研与教学”、“甘于奉献与自身生活”之间的诸种矛盾,此外还有教材体系僵化落后,领导希望“维稳”、“中规中矩”等等问题。因此,在加强与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方面,就需要勇于探索、有所作为。只要付出了努力,对大学生党员来说,基于其理论基础与政治态度,其较之普通学生而言则更易于进步。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及相关宗教知识的教育。这方面的教育要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普遍性是指教育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与各级领导等;针对性是指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开展内容不同的讲座与培训。针对大学生,要积极落实200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政策方面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以及宗教基本知识的选修课程或讲座。提高了相关人文素质,就利于大学生对各种信仰的了解与界定,更好把握与遵守宗教政策,在实践中自觉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于广大教师尤其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与同学同样学习提高的同时,还有个把所学知识融入教学中去的任务,最低底线也要加强与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关宗教问题的相关章节的内容。针对各级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各级领导,则需要通过学习来解决遇到宗教问题时不会管进而不敢管的问题。对于高校的宗教工作,只要在原有的一些学生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和充实相应内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实施调查的高校学生中信教的比例约5.7%,远远小于同地其他高校信教学生的比例;而大学生党员自认信教比例看似较高,但是实际为0。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本课题组成员大多是该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比较注意渗透相关方面的内容教育。而在其后该校某学院的调查显示,同学信教比例仅为0.65%,只有3人,而且都是出自虔诚信教的家庭,2人同时还是少数民族;党员信教比例为0。这主要是因为,该学院为马列教学部改建,因此一贯重视对本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规范入党流程,严把入党关。上述两个方面面对的是全体同学,但是同时顺理成章地为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览有关资料,造成大学生党员自认具有宗教信仰的最主要原因,一是高中升入大学的预备党员、党员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种种问题。由于高校大一、大二一般还没有大力发展党员,他们大多是高中转来。所以要解决大一、大二大学生党员暴露出来的信仰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高校要建立与加强党员资格的审查与再教育制度。二是入党把关不严。而造成把关不严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政策不熟悉、不了解、不重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具有严格的流程与要求。不符合党员标准的申请者,按道理来说,最终是不可能加入到中共党组织的。而在严格的程序下,在诸多包括考察者、培养者、评议者等的监察中,信教或者具有严重宗教情结的同学仍然能够绿灯通行,只能归结为包括党务工作者在内的大部分党员和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宗教政策的不熟悉、不了解、不重视。相应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也就是去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其宣传普及的对象,不但要包括大学生党员和大学生群众,更要包括全部参与整个入党过程的学生,还要包括入党过程中起重要主导作用的学校的党务工作者,即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等等。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所论及。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入党把关不严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一些情况,譬如入党带有功利性目的,因而弄虚作假,甚至有宗教信仰而故意隐瞒的;党务工作者顶不住压力、挡不住人情、拒不了腐蚀,因而把不好关的,都可以在工作的深入、细致上下功夫,在程序的规范、透明上下功夫,在制度的科学、有效上下功夫。但是,作为社会主义高校,还要树立一个思想,即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不只是高校的党组织作为党的一个基层单位单纯地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它还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它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此,那么,大学生党员在宗教观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会被真正重视起来,从而经过调查研究、再拟定得力措施落实下去,最终使之得到改善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