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与“合”

2014-04-06 06:09李小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自由主义

李小兰

(福建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一直主宰着西方主流经济学。两者不相伯仲,既曾推动经济增长,也曾在经济危机面前失语。如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昭示了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两者的失败已然证明单一的政府干预或市场自由都不足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后危机时代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来维护和促进经济的增长。深入考察发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结合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可行性。因此,化干戈为玉帛,将两者从“争”转向“合”的状态,将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一个新的抉择。

一、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

(一)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干预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发起了激烈的挑战。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诉求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取代传统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为了挽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践行凯恩斯主义,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作为制订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和依据。凯恩斯主义是在凯恩斯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后来其追随者陆续对凯恩斯的观点进行拓展,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两大派别。总体来说,凯恩斯主义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行恢复,必须介入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才能得以救治。凯恩斯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就业理论、利息理论、工资理论和物价理论,其中就业理论是其核心。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就业水平的高低,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由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贫困”的矛盾现象。[1]与该理论相适应,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从而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然而,这一理论终究不能恒久适用。凯恩斯主义由于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和无力应对其他经济学派的诘难,逐渐从西方经济学正统理论的宝座上跌落下来。但经过短暂的沉寂,20世纪80年代,以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罗坦伯格、费尔普斯和斯蒂格利茨等为代表的学者始终坚持凯恩斯主义信条,在新自由主义陷入困惑之时,抓住“复活”的契机,独辟蹊径地开辟出一支新的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从而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持续发展并延用至今。

(二)新自由主义宣扬市场自由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这使得当时引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局面,从而陷入尴尬的境地。此时,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重新崛起。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风靡。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1990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2]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它包括了现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等学派,并在后续发展中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不仅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而且将其“自由”的思想发挥至极致。它大力宣扬“三化”:一是市场化,推崇“市场万能”的理念,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干预越少越好、国家不干预经济是对经济最好的管理,主张一切经济运行都要实行市场化;二是私有化,认为私有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私有制的效率比公有制高,因此一切经济主体都应实行私有化;三是自由化,主张一切经济现象由市场进行调节,而国家和政府不应该进行干预,一切事情应该让经济主体和行为主体自己做主、自由决定。但是,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病的尴尬境地,于是不得不开启新一轮的理论反思与矫正。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以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两极的经济学论战不绝于耳,两者此起彼伏,轮流占据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主流的宝座。两者的轮流坐庄不仅展现了不同经济学学派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昭示着两者均有一定的理论缺陷,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完善和实践反思。

二、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缺陷

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存有一定的理论缺陷。

(一)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

首先,忽视重要的前提假设。以卢卡斯和巴罗等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认为凯恩斯模型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二是理性预期。第一个前提假设的缺失使凯恩斯模型丧失了微观经济学基础,违反了微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理性的假定,从而使其解释力受到很大质疑;第二个前提假设的缺失使凯恩斯模型中的经济人所做的只是适应性的预期而不是理性预期,这导致其理论模型中个人行为不能协调一致。

其次,政府干预过度易导致失灵。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举债支出和通货膨胀等财政政策来干预市场,从而提高有效需求。事实证明,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速度有赖于消费、投资、出口等需求的拉动,当时乃至现在许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依据。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也给推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的现代西方国家埋下了不可避免的后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就是最好的印证。由此可见,不能单纯且过度地推行政府干预,必须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效结合起来。

最后,割裂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凯恩斯主义主要着眼于短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决,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是无能为力的。这就割裂了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的关系。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割裂,是因为凯恩斯没有准确地探求到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正确途径。他虽然准确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救治不能靠市场机制的自行调节而必须介入政府的干预,但他并未看到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及广大劳动群众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因此他所提倡的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手段和政策都不足以改善严重不公的收入分配现状和较低的民众消费能力状况,从而也就无法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也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缺陷

首先,完全的市场最终只能是失灵的市场。万事万物都有其“能为”的一面和“不能为”的一面。同样,市场亦同此理。新自由主义公开宣称没有国家的管制市场会更有效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会导致贫富的两极分化、财富分配不公、负面外部性效应等不良现象,而且如果缺乏政府管制,市场极其容易发生危机,因此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完全的市场”必然会走向极端,最终导致“失灵市场”。不可否认,唯有辅之以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失灵,才能真正保证和促进市场自由。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八千亿救市”的行动正是对市场失灵的弥补。姑且不论其救市效果如何,但这至少可以印证许多经济学家所宣扬的“高功效市场需要坚强国家行为作为强有力的后盾”的观点。

其次,彻底的私有必然只能是神话的私有。其实,在资本主义经济实践中,私有化和国有化一直是在交替进行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私有产权神话”。美国著名金融家迈克尔·赫德森曾于2007年撰文指出: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谈的“私有化在本质上比公共运营和公共所有权更有效率”的观点缺乏依据。而且私有化只有利于少数资本家和既得利益集团,根本谈不上“能惠及所有人”。[3]因此,新自由主义所吹嘘的“彻底的私有”必然只能沦为一种无法实现的神话。

最后,绝对的自由注定只能是虚伪的自由。事实上,自由的享有是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前提的。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看,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只能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的自由,而没有物质基础的人们所拥有的自由仅限于出卖劳动力、接受剥削和奴役的自由;从国际上看,唯有具备话语霸权的垄断资本能在世界范围内不择手段地寻求高额垄断利润,而穷国、弱国则只能沦为满足这种具有掠夺和压榨本性的自由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注定只能是一种虚伪的、极不平等的自由。

三、后危机时代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合”

纵观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两者的兴衰均缘于危机,即所谓“成也危机、衰也危机”。前者兴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而衰于70年代的经济滞胀;后者兴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而衰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为各国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和抉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契机。前车之鉴已表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只能在某个时期内适用,而无法长期恒久适用,否则会产生损失惨重的经济危机。对此或者可以考虑将两者结合,使其都能发扬优点并能彼此克服不足,从而真正根治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以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就提倡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在一起。该学派认为现代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既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发挥调控和管理经济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4](P257)因此,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不但可以结合,而且应当结合。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主义衣钵的基础上,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同时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黏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指出政府的政策干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现代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尽管以积极倡导自由企业制度和货币主义政策而闻名,但他也试图通过调节利率来取代货币政策的调控,以及通过调节税收和消费来替代财政政策的调控,以至于他在1966年坦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由此可见,将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和倡导市场自由的新自由主义结合在一起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基本是可行的。实践也证明,生产越是社会化,经济越是商品化,政府对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和干预就越不可或缺,管理和干预的形式和手段会不断改变和改进,但管理和干预本身却不可能被取消,自由放任的时代已经过去。[4](P230)因此,将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结合起来是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可行性的。

目前,大部分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新自由主义,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如果实施新自由主义则必然造成区内经济问题的传染效应,而发生金融危机的美国如果继续推行新自由主义则将加剧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尽管爆发的原因和结果不同,但都可从其背后窥见政府干预的身影。在当前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双双失效的后危机时代,亟待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亟需择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救治经济危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各个国家应该转变偏于一端的经济政策选择,理智地择取将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主张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不但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而且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清醒且正确地认识到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努力将两者有效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相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两者互补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出于挽救经济危机的目的也好,抑或是维护本国经济增长也罢,各国都应该正视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缺陷和隐藏风险,重新理智地择取有效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有机结合,既注重市场自由的开发,也实施必要的政府干预。

[1]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J].经济问题,2010,(3):13-18.

[2]宋建丽.全球资本主义的民主神话:新自由主义的政治伦理批判[J].高校理论战线,2013,(2):75-80.

[3]白雪秋.新自由主义无助于实现中国梦[J].人民论坛,2013,(24):72-74.

[4]尹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自由主义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多赚两颗蛋的钱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