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毛泽东关于民主政治的探索及其对坚定政治制度自信的启示*

2014-04-06 04:37廖小明曹桂芝
湖湘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政民主政治

廖小明,曹桂芝

(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650500;2.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41000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P15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P8民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信离不开纵向的历史维度。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在建国前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行了多方面思考探索。挖掘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宝贵思想财富,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和前提;是彰显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现实需要。

一、建国前毛泽东探索民主政治的历史背景和中国问题域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一定程度上缘起于人们民主意识的觉醒,而革命胜利果实真正实现为人民所享有,则必须通过民主制度的建构予以保障。毛泽东对此不仅有深刻认识,而且结合抗战胜利到建国前这段时间国际国内背景,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民主制度建构,不仅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且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一方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前夕,国内形势复杂,但民主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就要求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有一个特殊的过渡期。较之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形势和背景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我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搞革命,无产阶级的力量不如单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的力量那么强大,但是,我们面对的敌人却比单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更为强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革命必须经历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通过统一战线组织一切进步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而也就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相应地建立的政权和制度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和制度。这样的政权带有社会主义的特征,却又不是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政权,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准备”。毛泽东对当时中国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如何通过民主制度的建构保证胜利果实有全面深入的思考,既尊崇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又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特殊历史条件和背景的考量。

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革命进程特定规律的把握,为毛泽东思考中国民主进程和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成立,就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基于特殊性条件下民族自决的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与俄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有内在的紧密联系。19世纪的俄国,虽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脱胎于封建农奴制,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很难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被动卷入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战争和对其他落后国家的掠夺战争。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影响了俄国的发展,却埋下了人民群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和仇视,成为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深层次原因。列宁正是基于对俄国特殊国情和历史条件的分析,才因势利导领导无产阶级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分析这种特殊性时指出:“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场战争最终卷入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即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3]P776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列宁领导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也始终深刻地把握俄国的“特殊性”,列宁根据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阶级斗争的初步实践经验,充分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先决条件,并且在无产阶级专政与工农联盟的关系方面,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形式、职能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并在实践中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建构起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些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为毛泽东思考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和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建国前毛泽东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成果

世界历史证明,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要与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定历史条件相适应。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把握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在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构建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使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首先,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后通过揭露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倡导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政治制度。抗日战争胜利初期,关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局面。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因势利导,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该往何处去,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中国民主的呼声日渐高涨,反动阶级的力量却并未减弱。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演讲中指明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推动中国政治进程上截然不同的主张。毛泽东指出:“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4]P1130后来的斗争印证了毛泽东的这一分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日,蒋介石发言人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反动言论。毛泽东针锋相对在为新华社撰写的评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坚决反对内战的。‘确立内部和平状态’,‘成立临时政府,使民众中一切民主分子的代表广泛参加,并确保尽可能从速经由自由选举以建立对于人民意志负责的政府’。”[4]P1151为了揭露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真独裁,假民主的阴谋,毛泽东亲自到重庆参加国共两党的谈判,迫使国民党签署《双十协定》,明确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等有关民主政治制度构建的原则主张。这些内容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构建的初步设想。毛泽东对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构的准备做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在1948年1月18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定草案“关于政权问题”的分析中,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各级政府。……在将来,革命在全国胜利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当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4]P1272-1273由上可见,毛泽东所提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切民主力量的联合专政。这一阶段,毛泽东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民主制度建构的深入思考,不仅使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越发清晰,而且为包括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初步基础。

其次,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前后阐明了民主政治制度构建的基本主张。七届二中全会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中对民主政治制度建构的构想是毛泽东思考的重要方面。毛泽东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4]P1435“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要求我们党去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在革命时期使反革命势力陷于孤立,彻底地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4]P1436-1437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民主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4]P1464,“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已经操纵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火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4]P1467。毛泽东的上述判断和认识,不仅为全党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而且最大程度地团结了国内一切民主进步势力,进一步孤立了反动势力。

最后,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民主政治制度构建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进一步向全国人民指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1949年6月30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之际,毛泽东撰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发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构建的原则和方向。一是在简要分析中国革命历程的基础上指明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特定国家的历史条件和人民的选择性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分析指出:“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就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4]P1471二是在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基础上阐发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毛泽东认为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的结合。他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4]P1475毛泽东不仅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而且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其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这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三是分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本质和作用。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毛泽东认为,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保护人民利益的。由于帝国主义、国内反动派和国内阶级还存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以此作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4]P1476,“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4]P1476,“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人民的国家就要强迫他们劳动。……这种对于反动阶级的改造工作,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才能做到”[4]P1476-1477。当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还承担着组织社会生产等重要任务,比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4]P1477。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

三、建国前毛泽东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1]P28“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5]P396“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6]自信来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清晰认识和把握。建国前毛泽东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结合,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彰显无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光辉价值,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实践提供诸多重要启示。

首先,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中把握方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7]P547。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将导致“全面的革命”,而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消失,“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8]P655。毛泽东之所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需要我们从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性中去把握。所谓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从横向上看,社会形态的统一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有共同的本质;社会形态的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从人类总体历史看,社会形态的更替体现了人类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及其创造性;同类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有不同的特点,则体现了不同民族解决其内在矛盾的能力及其独特的创造性。”[9]P229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殊性,尤其是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深刻地影响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和民主政治制度建构的特定选择:一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也造就了软弱无能的民族资产阶级;二是日本对中国的入侵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干涉,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一切进步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要条件。“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10]P126“一般说来,不同的民族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本民族的特点、历史传统以及‘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来设计、创造自己的社会存在形式,从而使同类社会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9]P655毛泽东正是深刻领会和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中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才能够在结合近代中国革命力量对比和革命斗争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制度建构的要求,构建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因此,我们今天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是说空话,而是“中国要从自己国情出发,建立高度文明和法制的社会,比如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很好地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应进一步坚持和发扬光大。”[11]

其次,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人民”的深刻内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基本要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显然,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它要求共产党人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并虚心向群众学习。认识和把握建国前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制度建构,仅有这个是不够的,还必须科学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期“人民”的深刻内涵。毛泽东正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动态把握了不同时期“人民”的深刻内涵,才及时有效地提出了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才科学把握了建国前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和制度构建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P1475从他对人民民主内涵的揭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归为了人民,而把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看成敌人。与此同时,他认为反动阶级之中也有一部分开明人士可以争取到人民一边,这样,不仅为革命争得了主动,而且也扩大了民主的基础,赢得了人心,也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讲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在阶级存在的状况下、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而非敌人或专政对象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要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现阶段人民的深刻内涵,这是有效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就当前的实际来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当前我国阶层分化的实际出发,全面把握人民的内涵,广泛地团结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力量,使之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成果的享有者,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基本要求。

最后,把握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的重要指向。由于建国前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制约了毛泽东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构建的深入思考,但是,在关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总体性思考中,也体现了他对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视。一方面,毛泽东向当时国内一切进步力量发出召开新政协的号召,并亲自创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体现了制度建设在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说明,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国家权力,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对敌人实行专政制度。尤其是他在将其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进行比较时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民权主义,是和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主义或新民主主义相符合的。只许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资产阶级所私有的国家制度,如果加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了。”[4]1478建国后,在毛泽东领导下迅速着手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搭建起基本框架。“我们党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切实推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11]P1183今天,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就必须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为此,必须把握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性环节。我们“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1]P24,既要通过民主制度建设将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经验加以固化,确保人民的各项权益,同时也要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民主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基础上提高社会主义民主的质量和水平。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改革再出发——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读本[C].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3]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6]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孟毅辉,张远新.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和发展[J].湖湘论坛,2002,(5).

猜你喜欢
专政民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略论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研究
浅谈如何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列宁《国家与革命》体现的新型民主思想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