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人有云: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由此可见,国家治理这项工作涉及的层面之多,工作之难,难度之大,马克思在通过分析国家的产生条件,国家的职能,以及对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中在《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都集中地阐述了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想,从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中不难看出,马克思认为,国家治理的主人公应该是人民,由广大的人民群众来治理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努力地去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从国家的起源及其职能,各阶级间的矛盾,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社会管理理论入手,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进一步对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人民 无产阶级 专政
作者简介:刘媛媛,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105
一、 国家的起源,定义与政府的职能
国家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要具有一定的市民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统治阶级通过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这种方式,为自身阶级的利益服务,国家的产生是为缓和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国家并不是一开始就产生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产物。国家的产生则需要有一定的前提。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国家还没有出现,后来阶级制度出现,并且出现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情况下,国家才得以产生。国家是阶级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产物,是“占领上风”的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而产生的,这里的“占领上风”指的是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其实,也正是由于阶级的出现和存在,阶级间因利益关系而互相产生矛盾,相互斗争,才使得国家得以出现,存在并始终拥有着很大的政治力量。
而这些阶级由于要维护的利益也都是本阶级的利益,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各阶级彼此之间利益难免会相互冲突。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为了维护本阶级能够稳定而长远的发展,在经济基础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就会借助政治的力量,以国家政治活动为手段来维护本阶级经济利益的统治地位。
二、国家的职能
由上可知国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而这便决定了国家政府所具有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部著作中提到过,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执行某种社会职能,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处理国家,社会有关事务,维持自己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政府要想进行政治上的统治,仅仅只是在经济基础上占统治地位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保证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国家政府不能很好的对社会进行管理,不能保证社会运行平稳有序,那么国家政府的政治权利就不可能很好的实施在每个社会公民身上,其强制性也会受到影响,政治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社会秩序,社会环境的平稳有序,为国家政府实施政治权利也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国家政府能够有效执行社会管理职能,才能使国家的力量发挥出来。如果不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就不会有一个平稳有序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大批大批高度负责的社会成员,就不能保证社會各行业各部门为发展物质资料生产力而做出贡献。而国家政府进行政治统治也是为了维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确保自己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氛围。政治为经济而服务,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现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随着国家制度的日臻完善,除国家的政治职能以外,其在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职能也越发的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国家政府广义的经济职能还包括再生产服务的形式更加多样,协调经济的发展。国家还具有思想文化之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职能,通过文化,教育,宗教,家庭和日常生活等渠道,把国家统治阶级的信念信仰及其价值观带有强制性的施加给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
通过了解国家政府的职能来认识到国家的政治力量,但是,如何才能够借助这些力量来有效地进行治国理政这一活动呢?国家治理对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治理,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家治理也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如果国家治理不到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国家治理不到位,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会是混乱不堪的状态;如果国家治理不尽责,不到位,整个国家的文化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如果国家治理不到位,整个国家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将会是不安全,不和谐,不稳定的,人民群众甚至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与此同时,国家治理也是在调节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其利益关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有将各方的利益调节好了,才能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提供保证,才会不使他们之间因利益而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人民治理国家,由人民群众来治国理政
马克思认为,新型国家的本质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运动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就是伟大的。从这些经典言论中就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国家政府的主人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国家政府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拥有治国理政的权利。
马克思对人民群众不抱有轻视,并加以贬低的态度,而是重视肯定人民群众在国家的地位,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了国家制度,所以应该人民群众是国家制度的有力执行者和监督者。巴黎公社就是证明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的很好的例子。巴黎公社的主力是一支由30万备受压迫的巴黎市民自发组成的“法国国民自卫军”队伍,这个自卫军部队的官员由选举产生,他们均来自工人阶级,巴黎公社运动向我们证明了人民群众也可以创造国家制度。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思想,是巴黎公社运动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付诸于实践,巴黎公社真正具有民主性质,是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事务中来,并发挥重大作用,成为国家政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巴黎公社运动的最重要的特点。endprint
(二)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认为新型国家的本质是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马克思认为,国家政府就应该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拥有执政权利,并且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就提出了人民群众创造国家制度的观点。国家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国家制度,人民决定国家本质上的制度,决定为维护统治,实现统治而使用的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而通过使用这些方式方法来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人公也只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性力量,是促进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还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在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还兼顾到社会精神财富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的成品。人民群众还是参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都通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的革命斗争,因此马克思认为,治国理政,必须是由人民群众来管理国家事务,进行社会管理。
马克思也认为生产者的政治统治不能与他们的社会奴隶地位同时并存。因此尽管广大的劳动者在经济地位上获得解放,但是他们在政治层面上还不能够得到解放,拥有与经济地位相应的政治地位的话,这种状态,便不能长期存在。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具有一定的地位,与之相应的,他们在政治上也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产阶级通过不懈的革命斗争和努力争取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这种制度不仅涵盖经济层面,还包括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相互为彼此提供保障,相得益彰。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在经济上得到解放,在经济上获得统治地位,那么他们便不能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与之相应的是,如果无产阶级在政治层面上的领导地位得不到保证,那么其在经济层面上的统治地位也将失去优势,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依靠。
人民群众应该积极参与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应该掌握在人民手中,而不应该在少数人手中,不属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经过自觉的不懈的革命斗争,当家做主,实现了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三)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国家治理的分析
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创造国家制度,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上,还体现在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阐述中。人们只有进入了由无产阶级“占领上风”,占领统治地位,并掌权的时代,国家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治理活动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马克思认为,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工业上取得很大的进步,这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会使资本和劳动这两者的阶级对立,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更加扩大,更加深化,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在与经济层面相对应的政治层面上,国家政权也会发生根本家性质上的变化,转变为资本借以压迫,压榨劳动人民,夺取剩余价值的工具,成为阶级专制的冰冷的机器。
(四)实现和维护好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认为,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人民群众来管理国家事务。这一政治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就在于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治理并不是为了少数人谋取私利而服务的,而是为广大公民,广大群众谋取福利的治理。马克思认为,在巴黎公社之前选举权一直被滥用,或被统治阶级视为手中玩物。是巴黎公社运动结束了这种局面,把国家的公职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而不是归少数人民所有。
只有人民群众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本身需要被维护的利益包括哪些方面。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创造国家民主制度,行使国家政治权力,而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实现和维护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人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才能充分考虑到,了解到社会成员需要的是什么,人民的利益应该怎样实现和维护。
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国家政府机关应该把这句话落实到实处上去。应该真正的去照顾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意愿,仔细聆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反映群众的需求,迅速集中群众的智慧,合理制定出国家管理的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把这些方针,路线和政策落实到治国理政的一切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只有切实实现和维护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利益,为人民谋利益,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政府管理的政治活动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感受到来自执政机关的温暖,来自国家的温暖,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与国家,与政府,与社会,一起共享发展的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