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勤,杨德全,李勇华,李杏英,张 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重庆404120)
杨德全教授为第2批重庆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现将杨老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总结如下。
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HBV)所致,如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HBV,其所介导的免疫反应会逐渐破坏肝细胞而引起肝脏炎症。这与中医的“伏邪”相类似,伏邪潜伏于体内,不立即发病,“伺时而发”。杨老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机体的正气(免疫功能)亏虚,不能及时彻底的祛除邪气(HBV),正虚邪恋,疫毒深伏体内。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若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打破了正气与疫毒的“相对平衡状态”,正邪交争剧烈,此消彼长,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为慢性肝炎。杨老师认为只有正气充足才能驱邪外出,因此在治疗中特别重视扶助正气,同时应用解毒法祛除疫毒。因慢性乙型肝炎的疫毒多为热毒,所以常用虎杖、败酱草、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祛除伏邪。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肝失疏泄,气滞不畅,则多有情志不舒、胁肋胀痛等症状。“一有拂郁,诸病生焉”。肝郁乘脾,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则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同时,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化生,肝肾相互滋养,且肝属木、肾属水,肝郁气滞日久,或肝血亏虚,肾精必然亏虚,常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扶正的重点在于疏肝、健脾、补肾,所谓“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对于肝郁气滞者,杨老师常用香附、郁金、枳壳等药物疏肝解郁,肝体阴而用阳故酌情加入白芍、生地、五味子等养血柔肝,胁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徐长卿等行气止痛,脾气亏虚者多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莲子等益气健脾。也可酌情选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配伍神曲、山楂、谷芽、麦芽、鸡内金等醒脾助运。杨老师喜用灵芝、黑蚂蚁补益正气,增强免疫力,若易感冒加用玉屏风散益气补肺。对于肝肾不足,常用续断、桑寄生、杜仲、怀牛膝、制何首乌等滋肾精养肝血,肾阴虚者加用二至丸等滋阴补肾,肾阳虚者选用附子、肉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等温补肾阳。在补益脾肾之时常加用木香、砂仁、枳壳等理气运脾。
杨老师认为,湿热邪气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湿热之邪易犯中焦,脾喜燥恶湿,困遏脾土,常有头身困重、纳呆、厌食油腻、脘腹痞满、大便或溏或干、小便黄、舌苔厚腻等湿热蕴脾表现。杨老师常选用茵陈、虎杖、败酱草等清化湿热。口干、口苦、口臭者加黄连、炒栀子、牡丹皮等清热泻火,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等降逆止呕,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者加白豆蔻、佩兰、薏苡仁、草豆蔻等芳香化湿。
肝为藏血之脏,湿热疫毒深伏肝脏,肝失疏泄,阻滞肝络,客于血分,日久易成瘀血,容致积聚的形成。正如丹溪所说“血受湿热,久必凝浊”。“血不利则为水”。瘀毒互结,影响水液正常代谢,可致臌胀。瘀热灼伤肝络,可呕血、便血等。因此,须提早应用活血化瘀药,防止疾病传变。杨老师常用丹参、赤芍、郁金、三七、石见穿、穿破石等活血化瘀药,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可增强肝脏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1]。对于严重瘀血者,多选用莪术、三棱、穿山甲等活血破瘀。莪术“专走肝家,破积聚恶血,疏疾食作痛”。三棱能“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医学衷中参西录》谓“穿山甲……其气腥,走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通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刘某,女,23岁,2012年8月20日初诊。2007年患慢性乙型肝炎,当时肝功能正常,未予重视。1个月前发现肝区隐痛,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1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89U/L;HBsAg(+),HBeAg(+),HBcAb(+);HBVDNA8.8×107copies/mL。现胁肋部时有隐痛,神疲乏力,纳呆,胃脘胀满,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湿热疫毒,肝郁脾虚。治以清热化湿解毒,疏肝健脾。药用茵陈15g,虎杖15g,马鞭草15g,败酱草15g,黑蚂蚁10g,白芍15g,赤芍15g,郁金20g,丹参30g,焦白术20g,灵芝20g,三七粉8g(冲服),莪术15g,桑寄生20g,延胡索15g,木香10g(后下),白豆蔻10g(后下),佩兰15g,焦山楂15g,甘草6g。7剂,水煎温服,日1剂,日3次。二诊(2012年8月28日),胁肋部隐痛好转,仍纳呆、腹胀、乏力,小便略黄,大便呈糊状、每日2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加鸡内金10g,神曲15g,白扁豆20g,莲子15g,香附20g。14剂,水煎温服,日1剂,日3次。三诊(2012年9月12日),胁痛、纳呆、腹胀缓解,大便正常,乏力稍好转,腰膝酸软,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延胡索、白豆蔻、佩兰、焦山楂、鸡内金,加续断15g、杜仲15g、怀牛膝15g、酸枣仁20g、夜交藤30g。14剂,水煎温服,日1剂,日3次。四诊(2012年9月26日),乏力、腰膝酸软、睡眠好转,复查肝功能,ALT67U/L,AST58U/L。上方去酸枣仁、夜交藤、焦山楂,减少马鞭草、败酱草剂量,加炙黄芪30g,鸡内金15g,五味子10g。14剂,水煎温服,日1剂,日3次。此后每个月前来复诊,2013年2月24日复诊时无特殊不适,精神可,无明显胁肋疼痛,饮食、二便、睡眠正常,舌质偏红舌苔薄,复查肝功能正常,HBVDNA2.6×105copies/mL。继服上方巩固疗效。
[1]晏朝操.试述丹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