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鼓励积极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点燃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活动中去,在探索中体验到地理科学的神奇并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地理探究性课堂中如何采用积极的探究对策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转变观念,更换角色
探究式教学就是意图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身体力行,主动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达到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学习新知识,并且养成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变革传统教育观念,更换角色,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二、营造民主氛围,鼓励积极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及自身的主体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三、精心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激发求知欲望
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以地理教学目标为导向,从地理教学内容出发,紧密结合教材,充分把握学情,同时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探究性内容的动态生成,精心设计有效的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1.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探究空间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知识与内容,要达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合理选材与组织,进行二次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环境,把教材中阐述的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设置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开放性问题是指对讨论的问题可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结论的问题。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开放性问题既可以消除学生模仿解题的习惯,又可以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才能。
3.利用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吸引学生探究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矛盾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4.再现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积极创设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疑问,引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例如在讲解工业联系时,教师可向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是由一个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的吗?如果不是,生产制作衣服的工厂是由哪些工厂协作完成的?这些工厂近距离设置有什么优势?教师通过鲜活的生活例子设置问题,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欲望。
5.感知真实生活,探求地理规律
地理规律具有抽象性与高度概括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很难彻底掌握与灵活运用。可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却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地理规律探究与质疑的兴趣,这样学生对地理知识、规律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以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内容为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处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地理探究性课堂之中,发现地理问题,思考地理现象,探究身边地理规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参与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探究情境既尊重了学生多样化思维的需要,又培育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庞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