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04 06:18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概论教学法教师

张 辉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有着深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千秋大业,因此讲授好“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但目前高校的“概论”课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在“概论”课教学中尝试运用“问题教学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以问题教学法为切入点,探索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一、何谓“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指带着“问题”来教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本质上是一个试图达到理智决定的过程,而课堂教学实际上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要意识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接下来就需要界定这个问题,进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相关提示,然后推论出这些提示的含义,最后解决问题。[1]因此,在杜威看来,问题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才谈得上传授知识。

问题教学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另一方面,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2]

二、“概论”课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在“概论”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最习惯运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但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获取的知识,学生对其理解不深,掌握得也不会很扎实,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概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种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意自己的讲课,不注意与学生互动,不管学生在干什么,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脱离。这种状况使学生渐渐变成思维的懒汉,遇到问题不勤于思考,而是等待教师给出固定答案,这不仅违背了教学的目的,而且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实际上开拓了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如陆九渊所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3]

(二)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方面,通过问题教学法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问题教学法会使教学更加符合实际,不仅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而且从深度上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做到真懂真信,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从而达到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头脑”的目的。另一方面,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使师生之间通过讨论问题更好地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运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好一节“概论”课,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和驾驭全课程的内容,能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来。其次,要求教师有对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的敏感性,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增强“概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运用“问题教学法”对教师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多用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以应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三、“概论”课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问题创设要科学

在“概论”课教学中,学生对某个原理的真正掌握,源于教师要创设一种“问题”意境,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而问题的创设要从课程的重点难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因此,设计问题是课堂讨论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结构、组织形式等都做到了如指掌,将教材中定论知识按逻辑构成关系设定出若干个问题,使之形成问题“链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做到精心设问,这样学生才能由盲目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如在讲授第八章第一节“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时,首先需要讲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放弃计划经济而选择市场经济的历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如果只讲计划经济的弊端,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而学生对计划经济的了解,往往又只是停留在它的弊端上,如大锅饭、平均分配、效率低下等,不可能对计划经济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笔者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设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们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比较肤浅,大部分学生会说:“学习苏联。”对问题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一步去引导学生思考当时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是什么?这样,问题意境较明显,学生也会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意味着问题创设要科学,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是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积极思维的目的的。

(二)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形同“阶梯”

人们认识问题往往是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表象到本质的。因此,设计问题也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差异,因此,设计成由易到难的问题组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如在讲述我国的分配制度时,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状况是一个重点问题,为此,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2)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形成过程?(3)怎样理解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4)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个得以解决,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质疑

学会并善于质疑,是运用“问题教学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的。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在讲每一个专题和章节的时候,都可以引导学生设问:“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方针政策?”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讲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时,可以引导学生设疑:“为什么党的十八大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在教会学生设疑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释疑。比如针对前一个问题,学生就会对有关生态文明的主题产生兴趣,进而激发起自己去寻找答案的热情。

(四)在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主持人”

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平和的讨论环境,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细心倾听,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真诚地指出不足,避免居高临下和不懂装懂。在讨论过程中,要敏锐地捕捉可深入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处理突发情况时,要做到机智,避免简单粗暴,摆脱非此即彼、不是对就是错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如在学习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时,可以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区别?我们当前进行的改革是不是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一样不一样?怎样看待当前的改革?学生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有可能会出现偏激的言论,教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提错问题的、语言过激的,不能乱扣“帽子”,而要及时正确地引导,使讨论的气氛既热烈又不混乱。

(五)问题解决要彻底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彻底解决,一般要在课堂上给出答案。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不准确、不深刻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补充,总结。这种补充和总结也应该形式多样化,既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总结,也可以经过小组讨论后再让学生进行总结,当然也可以由教师自己进行总结。但是,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争取在课堂上解决问题。

[1]admin.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EB/OL].http://www.pi15edu.com/shtml/view/view_26.shtml.

[2]于兴艳.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的运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顾树森.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补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26.

猜你喜欢
概论教学法教师
最美教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师如何说课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