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湘红
21世纪是网络时代,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合理利用网络,将网络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利用网络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如我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许多学生没有观赏过钱塘江大潮,如果只凭朗读课文,是很难引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的。所以在上这一课时,我把大潮的实况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当学生听到远处传来闷雷一样的响声时,立即被画面吸引住了。学生被这动人心魄的奇观震撼,并陶醉其中。他们不但兴致勃勃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的探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拓宽学习渠道,开展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超越学科和超越课堂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信息搜集及整理能力,因而网络以其便捷性和大容量信息处理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已经深深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正因为有了网络,综合性学习的空间才更广阔,综合性学习才更丰富,学生的学习才更加多姿多彩。
以《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为例,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成员的长处,确定自己的任务,以便优势互补:在查找资料方面,上网方便的同学利用网络查找,其他同学可以利用书籍或别的途径;在展示成果方面,精通电脑的同学可以用网页或powerpoint的形式展示,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制作手抄报……给每个成员明确任务,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各司其职,各尽其法,围绕一个主题相互协作,那么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班级博客,让学生及时欣赏到自己以及不同小组的作品,既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三、搭建讨论平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此,利用网络搭建讨论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进行《再塑生命》教学时,我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上,而其他的学生则可以跟帖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争辩。这一环节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如一学生问及:“是什么力量让那位安妮·莎莉文老师那么耐心地帮助一个已经多年盲、聋、哑的小女孩?”网上马上就有学生跟帖:“这是因为爱的力量。”另一学生回帖:“爱?安妮老师和小女孩素未谋面,怎么可能爱她呢?”学生能够把握住课文的主旨和提出问题是令人惊喜的,教师通过网络提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困惑什么,在课堂上就可以在讲到相关的部分时把学生提出的,或没争论出结果的问题带出来,和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学生的讨论,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写的作文得到认可。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让他们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确实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进步明显的文章和优秀范文发表到班级博客上,以博客作为学生的成果展览室,要求学生对文章作点评,这既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又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班级博客还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摘录优秀的文章做读书笔记,还可以建立超级连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利用班级博客,让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的价值得到别人的承认,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
网络,将语文教学引进了广阔的天地,突破了传统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局限性,满足了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针对性地参与学习,学习资源的多样性与共享性使得师生不断变换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丰富着网络资源本身。将网络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