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庆杰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有什么兴趣了。本文试从中学语文课堂的激趣艺术入手,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转变观念,教师必须“活”起来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要学会“活”用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荟萃的中外名家名篇很多,可读性很强,具有很高的语言魅力及教育意义。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加上有一些文章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相距比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灵活地运用教材,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辉煌。如,在教《始终眷恋着祖国》时,我觉得如果仅仅着眼于课文,很难让学生对钱学森崇高的人格及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光辉地位有充分的认识,也无法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震撼,当然在语言和精神方面得到成长更是无从说起。为此,我在课堂上围绕课文穿插了如下语言材料:课始,简介钱学森的光辉一生,重点突出了“放弃优待回国效力”,接着以一段导弹视频导入课题。总结阶段,播放一段有关钱学森图书馆的视频,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2.要“活”用教法
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成功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的“演讲”如何精彩,而是看其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起课堂气氛。语文课教学应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正如俗话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乐于参与,乐于学习。
3.要“活”用课堂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加深记忆,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倘若教师的语言死板,没有活力,低沉压抑,那么课堂气氛也定会死气沉沉,学生哪还有什么兴趣、动力,只怕是心里盼着早早下课。然而,如果教师语言诙谐,幽默,有激发性,那学生定会在老师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应把最诙谐、最幽默、最有引导力的语言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享受愉悦的同时学到知识。
二、激发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于是便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为话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再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此时再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也是现代课堂教学质量观的要求。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乐于探究、思维敏捷,学习就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状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
2.游戏走进课堂
新课标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郑人买履》时,我就让学生先编排课本剧,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看的过程中,体会、理解郑人的固执、古板。
新课改给我们每位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了更高的发展空间,快乐教学也并非一种形式教学,只要我们用心对待,用心探索,我相信我们定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定会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