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中学生讨论参与度的几点做法

2014-04-03 04:05林太新张丽英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参与度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林太新 张丽英

在历史课堂讨论中,我们常用的就是课堂小组讨论。所谓的课堂小组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就某一个或几个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讨论,以求获得正确共识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组织形式。为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历史课堂讨论要注意以下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有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合作讨论;对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要使全组同学都能积极思维,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讨论参与度初中历史学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他们的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由外部注入的,而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通过设置一系列讨论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过程与方法要求指出“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其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不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智慧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把课堂讨论当作学习活动的主阵地,真正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其求知热情及展现自己的愿望就会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在历史课堂讨论中,我们常用的就是课堂小组讨论。所谓的课堂小组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就某一个或几个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讨论,以求获得正确共识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组织形式。在现实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组讨论时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热闹的场面——学生热烈的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很是活跃。但我们仔细观察却可以发现,课堂成了个别优秀生展示的舞台,学习困难的学生变成了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观众、听众。讨论参与度不高,又怎能面向多数学生,讨论的有效性提高成为空谈!

为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历史课堂讨论时我们历史组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以6人划分为一组,前后三个桌的同学一侧身就是一组,大家面对面地讨论,这样的效果比较适合。在座位的安排上,老师应该注意前后6个人中,要注意把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鼓舞,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各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八年级历史组,他们的小组讨论搞得红红火火,主要也是6人一组,强弱结合,并且经过他们一段时间的实验得知,效果非常好。

2.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有效。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里特征,哪些问题是适合学生合作讨论的,哪些问题只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直接从书上或其他材料中得知的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只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是可以从资料上找到的;而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的关键性问题;可成为知识生长点和发散点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思考性、争论性的问题则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像辛亥革命的成就课本有明确答案,讨论完全没有必要,而“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了”的评断,就需要学生从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讨论一定会加深理解。

3.在给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后,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后再进行合作讨论。讨论学习只有在自主探究之后再进行,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吸取他人的思想用于改进自己的学习。

4.对于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要使全组同学都能积极思维,真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有实验资料表明,只旁观别人参与,信息的吸收只有总量的5~20%,而小组讨论则能将效能成倍提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性、有启发性的问题,分别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往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前进。对于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段内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与引导,不能放任不管。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责任。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避免“闲人”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我是这样对他们进行分工的,比如有小组长、有做记录的、有查资料的、有最后总结汇报的等,看具体的活动内容,让每个成员都发挥作用,这样就不会有其中一些同学偷懒的现象,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也就会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和他们的分工了。

5.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鼓励。小组讨论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的指导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包括讨论前的准备、讨论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讨论后的评价等。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那些能引起学生情趣的知识点,应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精心设计情境,并提出不同层次的讨论问题。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作必要的指导。教师介入,学生除了感受到一点紧张外,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亲和力。如果教师再适当适时发表一些鼓励性语言,更容易增加发言者的自信心,激发其他成员的参与热情。最后,教师一定要简要的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点评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和教师语言的肯定性。此外,小组讨论的时机也要恰当。一般来讲,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相左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老师应在这个时候可以根据情景特征,设计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效果肯定更好。

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就道出:“书中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哲学道理,不仅要求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要成为学习主体,参与课堂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探索课堂教学的真谛!

猜你喜欢
参与度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谈独立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谈独立思考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