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丽,王 青
(1.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高职学院,上海 200235)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相辅相成。除扎实的语言知识技能外,当前市场对通识型优秀人才的需求还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背景,以提高自身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但在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为学语言而学语言,过分重视语言技能却忽视文化内容的现象,这常常导致语用失误,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中外各行各业交往的日益增多,中西文化冲突在所难免,因而通识教育日益重要。
通识教育源自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目前国内对通识教育的内涵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是李曼丽博士的描述,她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初步建构:“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3]。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不应被单纯地看作一门语言工具课,而是属于人文通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的文化教学理应融入在内,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Rivers 指出:语言不能与文化完全分离开来, 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中[1]。
语言中的词汇大多具有其文化含义, 尤其是习语、俗语、成语和典故。不仅如此, 语法的使用、句子结构的组成甚至很多翻译译文的表达习惯都和特定的文化内涵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 学习一门外语的同时, 我们其实在无形中学习它背后的文化。反之,了解一种文化背景, 对于学好这门语言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看,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目标已从培养简单的单一型人才转向了培育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转型过程中则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型教学模式,仅仅将教材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材的内容仍然是以短文为主,后附一定量的练习题目以巩固本课短文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及难点,期末考试内容也以课本内容为主。这就直接决定了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而不得不赶教学进度,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涉及充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也就不利于启发式教育的开展。
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尤其是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往往仅以CET-4或专升本为目标,那么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做题的准确度,加上他们本来基础就比本科院校学生差,做题时便会有些棘手,这样他们便很少以做题为乐趣,也就使得通过阅读获取一些文化知识的方式收获甚微。
现在的公共大学英语教材多数都有配套光盘,并附有较为丰富的英语文化videos、songs、PPT等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采用小班教学,使得这些文化资源因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而不能被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而这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部分教师责任感不够强,授课态度是“上课即来,下课即走”,和学生交流甚少。有些学生原本有问题要向老师提问,但见老师下课离开便作罢。部分教师备课时常对于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准备不足,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英语语法、处理习题等。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改进文化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多角度多方面的中外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当中,除国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还要涵盖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只片面的强调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的文化是不够的。而这也和通识教育的内涵相一致。例如dragon这个单词,学生认识这个词往往从“龙”这个翻译开始,但是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对龙的概念理解差距很大。在中国文化中,“龙”往往是权势、高贵和尊严的象征,与皇室紧密相连,而在英美文化中,龙往往象征着凶残,其形象是有翅膀、能喷火。只有同时了解中西两方面的文化背景,才有利于日常的理解和使用。
教师应不仅传授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并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较为轻松地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的同时,既提高了做题水平,又掌握了一定的英语文化。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化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不再以通过CET-4或专升本为目的,而是真正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配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英语教师能够有机会使用多媒体进行文化教学,使教材配备的各种教学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即便不能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也应酌量安排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借助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媒介,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和方法构建多元的英语文化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应增强教学责任感,在将语法、习题讲解作为上课内容之外,应增加英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同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公共邮箱等形式进行课下答疑,还可开设电子论坛,例如建立QQ群,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网上英语角,在聊天室用英语交流文化、生活等。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通才,高职英语教学应在注重符合自身特点的公共英语教学的同时,将文化通识教育并入英语综合教学,使学生感到自己虽然起点低于本科院校学生,但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学校提供的充分的学习条件,增强自信心,有效地培养其比较视角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理念只有结合系统性的文化体系教学,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才能够切实培养出具备多学科知识功底、文化修养较高、创造和交际能力较强的通识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Rivers, WM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Chicago andLondon[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2]何蓉,黄晓.通识教育视野下西方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吴承钧.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大学英语选修课[J].成功(教育),2013.
[5]杨华堂.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