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维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面对建设新型开放大学的历史机遇,如何在继承传统考试精髓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开放大学教育目标和理想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对于开放大学这种办学形式特别、管理体系繁复、考试规模庞大的教育体系,对其有关考试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组织结构。按照建立新型开放大学的要求,山东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是二元结构,由省校和覆盖全省各学习中心两级构成。学习中心既可是原来的县级电大、行业合作单位,亦可是新型合作伙伴、教育机构和办学实体。在山东开放大学科学组织下,实现对所有学习中心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工作原则是,各自履行分工职责,学习中心在业务上接受省校直接领导,根据上级指令,在职责范围内开展教学及管理活动。
2.职责分工。山东开放大学考试职责:一是负责全省考试体系的规划布局,研究探索系统新型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模式;二是制定考试计划,设计实施策略,开展考试咨询,处理考试信息;三是统筹系统管理,对全省考试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协调监督,兼顾并协调各学习中心的权益和关系;四是深化支持服务,对学习中心和学生实施全覆盖服务,及时解决工作、学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人员构成。应结合职责配备考试设计、组织、研究、评估和质量分析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设计人员。设计者应是考试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人才学等方面的专家,除了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考核大纲,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考试计划外,还要组织完成命题、确定考核方法和实施方案。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考试组织中占主体地位,关系到考试落实和考试质量。管理人员要忠实于教育事业,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熟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能严格执行考试规程,恰当控制考试进程,具有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不同学习对象心理特征创造合适的考核环境,保证考试秩序。
——研究人员。考试研究分应用和理论两个层面,应用研究通过对考试过程、结果定性定量分析,检验并反馈考试制度、考试政策、考试设计等有效性和可靠性。理论研究主要针对考核体系的政策法规、考试内在结构、程序原则、方法手段、试题与题库理论,以及学科、课程考核特点进行前瞻性论证,并提出理论模型和指导意见。
1.建立考试服务制度。考试服务涉及两级考试机构和所有考试环节。省校考试机构要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结合实际建立服务标准、服务机制和服务自纠等。
2.实行学习服务受理。学习中心考试机构要负责接受学习者考试咨询、服务申请与服务质量投诉,搭建起与所有学生沟通联络的“立交桥和快速通道”。
3.建立考试服务协调。考试机构应配备专人负责对学习者需求进行前瞻性调研和快速回应,对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进行收集和分析论证,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落实。
4.实行考试服务检查。通过督促检察使服务绩效得以保证,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到实处。
5.开展考试咨询指导。两级考试机构要主动向学习者传递考试计划、考试注意事项、考试安排等信息,帮助其熟悉基本要求、考核形式和时间地点,及时公布成绩及复议查询等。
6.建立考试管理平台。省校考试机构要研发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考试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与各学习中心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平台应面向所有学习者开放,并提供咨询服务。
形成性考核是考核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需要、教学要求、教育行为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对暴露问题的反思矫正,达到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形成性考核是教学阶段内部过程,是对正在进行的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的动态分析和效果检测。
1.形考基本特征
一是阶段性。开放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教与学的时空准分离使得教师对学习者无法经常开展面授教学,既不能进行课堂观察、现场提问和答疑,也不能随时测验学习者学习。有鉴于此,两级教学与考试机构可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大纲和和教学进度,设计相对稳定的阶段性考核项目,使学习者按照一定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和技术方法定期完成,以达到对学习者考核评价的目的。
二是开放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随机的,完成形考任务不受地域限制,时间要求必须保证适度灵活和一定延伸。考试机构在设计形考任务时,应避免对基本概念、定义或有明确叙述性事例的考核,要着重考查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过程,尤其要注重考核学习者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发展性。要重视对学习者学习发展的促进作用。考试机构和教师要特别设计如论文、学习总结、实践报告、随机创作等有针对性的考核任务,使学习者在完成形考任务过程中实现自我评价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是激励性。鉴于成人学习的时间、过程难以保障,这要求考试机构和教师通过记录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程度、面授及辅导到课率、学习次数、使用学习资源、完成作业等,用形考成绩调控督促学习者完成学习,并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积累。
2.形考设计原则
一是启发性。形考内容设计应避免对课程知识要素的简单重复和强制记忆,以引导启发学习者独立思考的主观、情景素材为主,满足学习者主动思考和自由发挥的要求。
二是实践性。形考内容设计要贴近学习者现实工作和学习环境,实现由叙述性知识考核为主向以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考核转变,由抽象、模拟、纯理论设计向具体、生动、实用设计转变。
三是综合性。形考内容设计要统筹兼顾课程知识覆盖,通过对知识点合理叠加和有效衔接,培养学习者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多样性。形考内容设计要体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问题设计上应采用综合、概括、逆向、推理、演绎等方法,在试题形式上选用计算、证明、论述、写作、案例分析、创意设计、总结计划、现场制作等形式,使形考内容设计生动多样,更加契合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广泛兴趣。
五是合理性。形考内容设计要重视学习者能力培养,要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难易程度要合理适中,既要有基础训练和适度提升,又要兼顾单科知识全面考核和跨课程知识拓展。
3.形考设计要求
一要重学习态度。通过完成形考任务让学习者达到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建立学习情感的目的。这类任务主要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完成单元作业、进行网上交流、参加媒体和面授辅导等。
二要建学习情景。学习中心要创建适合学习的情景氛围,以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构建为根本。经过主观努力和自觉适应学习环境,如通过社会调查和项目研究写出工作报告,参加社会实习、专项实践完成实验和模拟设计等。
三要开展合作学习。考试机构和责任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适合群体合作学习的形考任务,以专题或问题的形式提交给学习者研究讨论。学习者可利用一切随机时间借助媒体、网络和自由结合组成虚拟或现实学习小组,通过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争论启发,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知识理解的目的。
四要建立学习记录。要鼓励并指导学习者制订自我学习计划,通过档案记录学习过程和行为。档案记录以书面或网络“信息档案”呈现,记录内容包括:学习意识的建立、学习情感的转变、学习动机的形成、自我学习方式的建立、合作学习的心理感应、学习信息素养的提高、学习行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就感等。
4.形考主要形式
——记分作业。包括记分平时作业和针对性综合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指定部分作业为记分平时作业,考试机构依照完成作业次数和质量对学习者进行考核评价。针对性综合作业是根据阶段性学习测评要求为形考设计的综合性作业。
——实践活动。组织学习者开展参与、感受、体验、实验、操作等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验证理论的过程。考试机构和责任教师参照学习者的实践活动表现,通过观察学习者掌握理论、知识、方法以及运用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
——专题讨论。要求学习者在指定时间内围绕一定主题,对课程特点、重点知识、难点内容、扩展性知识以及课程创新发展集中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网上讨论、电话讨论。导学教师按照学习者的发言提纲、参与认真程度、心得体会、讨论结果的可靠性、归纳总结和网上讨论记录等实际效果和质量,对学习者作出评价。
——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指按照教学和形考要求,把若干学习者以自主或随机组成现实或虚拟学习群体,有计划进行面对面或在虚拟空间开展学习活动。责任教师或管理人员记录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全面程度、参与程度和学习绩效,并给予考核评价。
终结性考核既是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最终检验,也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的综合测试。
1.设计要求
一是应用性。考核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最大程度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习者把考核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能力性。终结性考核应起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实现由重点考核知识向考核能力转变的作用。要针对专业、课程不同特点,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准确反映绝大多数学习者的正常学习水准。要引导启发和鼓励学习者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敢于探索,有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是灵活性。考核内容设计和应答方式要灵活多样,对偏重实践的课程,要用独特的视角创造特定的考核氛围,学习者置身于考核情景中可根据社会实际和本职工作自行设计试题内容,突出学考结合、学以致用和重在应用的目的。特殊课程考核,可不设标准答案,只设考核标准和要求,学习者据此对问题形成个性假设和具体解决方案,使考试与应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四是发展性。对学科专业发展较快的课程,要及时跟踪,通过对考试内容深加工、提高命题技巧,使课程考核进一步贴近学科发展前沿。
2.试题分类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终结性考核要求,应将试题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分别进行设计,由此考核内容更加全面。
一是知识层次。知识是指对事物和普遍原理、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一种模式、框架的再现。知识的目标强调记忆的心理过程,要求学习者仅通过机械记忆回答问题和回忆定义、事实、规则、序列、程序、原理和一般法则。在知识考核情景中需对设计的问题进行组织融合,为学习者获得信息和知识提供适当的信号和提示。
二是理解层次。理解是考核学习者对知识最基本的领会,不要求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也不必搞清知识的充分含义,只需把知识从一个抽象水平转化为另一个抽象水平,并用个性方式解释表达。这类试题设计包括让学习者复述问题、列举原理或概念的实例、限定命题、推断事物(现象)的过去或发展趋势,以及对指定问题解释其含义或判断结果等。
三是应用层次。是指在特定和具体情景中,让学习者使用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所包涵的少量知识,解决相对简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四是分析层次。是将知识以情景、信息和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考核学习者如何将其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确定各种问题相关层次和内在关系。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判断,识别所要解决问题的要素成分,梳理问题的组织结构和因果关系,并将信息组合起来系统排列在论证中推断正确的结论或意图。
五是综合层次。是把知识诸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经对各知识点的联结和再加工,编排成新的问题集合和知识结构。学习者运用全部知识对设定的问题形成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作、情景设计、创作技能)、建立一个计划或提出运作方式(假设、具体设计方案)、推导出一组抽象关系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全面检验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是评价层次。评价是课程考核的最高层次,包括根据内在证据判断和根据外部标准判断。评价是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为学习者设计并提供相应素材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学习者可对这些素材和方法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评判。学习者根据内在证据判断时,需要注意逻辑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其他内在标准评价考核素材的准确性。根据外部标准判断时,要考虑选择恰当的评价理论或衡量标准对考核素材进行评价。
3.考核方式
在进行考核设计时,要广泛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统筹兼顾传统与现代、多层次大规模与学习者实际,使终结性考核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
——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由省校考试机构统一设计,学习者必须在指定考点、规定时间不借助任何辅助资料工具独立完成的考试行为。
——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可根据课程属性由省校和学习中心考试机构分别设计,学习者既可在指定考点的规定时间,借助学习辅助资料、工具独立完成,也可根据考试要求随时、随处完成。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习者对知识全面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借助资料工具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评价判断和分析论证的能力。
——半开卷考试。是介于开卷与闭卷之间的考核形式,可根据课程属性由省校和学习中心考试机构分别设计,学习者在指定考点的规定时间,有限度借助指定辅助工具独立完成的考试行为。其特点是学习者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梳理提炼,对知识进一步再学习、再加工、再理解,有助于牢固掌握。半开卷考试为学习者有备而考创造了条件,达到了“学以致用、学以致考”的目的 。
——情景考试。主要针对学习者亦工亦学和部分课程注重应用的特点采取的考核设计。情景考试包括听力考试、面试、现场答辩、现场制作、实地调研等形式。省校与学习中心考试机构除了固有的考试资源,亦可充分借助社会考试资源,尝试新的考核方法。如把课堂集中考试与社会现场考核相结合,将考试放到社会真实情境中,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促进学以致用,消除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的剪刀差。
基于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为实现考试的现代化与科学管理搭建了广阔平台,省校和学习中心考试机构据此可以实现全时空、全地域、多层次、多任务、大规模和个性化考试服务,使考核更加方便快捷。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以自主学习、自我安排学习计划为主。省校考试机构要设计综合考试平台,按照考试计划和课程性质,为学习者提供阶段性学习测评和学期考核测评。学习者可随时、随处登录上网或借助考试软件,完成相应的学习考核,或按照统一要求实现网上集中考试。不同地域的学习者,可在方便的时间登录完成单机单任务考试,学习中心也可组织学习者进行多机多任务考试。学习者完成学习考核后,网络系统自动记录操作信息,起到督促、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作用。这种考试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网络素养和信息收集能力,尤其在课程试验、计算机模拟设计以及操作性模拟实验等方面提供了真实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借助于计算机与网络考试,无论是形成性考核还是终结性考核,考核结果更加真实,效率更加提高,过程更加快捷,形式更加多样,标准更加合理,这对加快考试创新,早日实现“随时随处和随学随考”的目标将起到有力促进作用。
目前所有的考核活动仍停留在学校体系内封闭进行,对学习者的工作与学习经历,实践成果与社会影响度尚未纳入评价范畴,评价的开放性和延伸性没有全面体现,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山东开放大学考试机构与学习中心创新考核评价的重点突破路径。有鉴于此,评价制度、评价理念、体制运行和价值观需转变创新,应尽快建立与社会接轨实现学分互认与认证转换的新机制。
1.建立学分当量替换制
建立学分当量替换是山东开放大学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旨在搭建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学习者学习过程与个人成长经历之间、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对新一轮教育改革,高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学分与当量替换原则
“学分银行”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与搭建教育立交桥的基石,也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学分当量替换突破了各类学历教育间的壁垒以及与社会实践互不认同的“防火墙”,其核心理念是充分考虑学习者已取得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成果,打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及个人学习经历之间互认的通道。学分当量替换的设计和推进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标准化原则。由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教育主管部门组成专家委员会,按照国家和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建设我省“学分银行”体系,并制定省内各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与转化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办法,我校“学分银行”要纳入省“学分银行”体系一并建设,实现学分资源共享。同时成立省级认证组织,对经各地认证分支机构初审的替换材料进行审核确认,作出终审意见。
二是科学化原则。将在职学习者获得的内容相近、课时量相当的技能证书、岗位培训证书、相关学历教育课程、表彰嘉奖、科研成就纳入替换范围,折算成山东开放大学相应专业及课程的学分,减少学生重复学习,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三是公开性原则。经认证专家委员会鉴定,将学习者学分替换申请结果在其所在单位、行业进行公示,接受业内和社会监督,确保学分当量替换认证程序的公开和替换结果的真实性。
3.学分与当量替换标准
一是取得国家正式序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职称资格者,可替换不超过30学分的相应课程;取得国家正式序列中级专业职称资格者,可替换不超过20学分的相应课程;取得国家正式序列初级专业职称资格者,可替换不超过10学分的相应课程。符合本标准替换必须取得国家正式颁布的岗位任职资格证书并在本岗位工作的学习者,可替换的相应课程是与岗位资格国家考核标准要求相当的课程。
二是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证书,或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模块考试三个模块及以上合格证书,可替换公共基础计算机应用课程;取得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证书课替换公共英语课程;获得国家组织的专业证书考试合格者,按照相关专业替代相应课程,具体需报请省级认证组织审定。
三是通过山东省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培训考核,可替换公共基础课相应课程,具体需报请省级认证组织审定。
四是通过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本科教育成绩合格的课程可替换相应课程。
五是学习者参加行业、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五年内),由本行业、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省级认证组织审定后可替换相应课程。
六是参加省部级行业职工技能大赛前十名者、全国职工技能大赛前十五名者,可替换相应课程,具体替换学分数量需报请省级认证组织审定。符合本标准替换者,其参加竞赛的工种(岗位)必须与所学专业相近,且申请替换时仍在本岗位工作。
七是学习者因工作表现突出、有发明创造、科研成就显著、见义勇为、慈善爱心行为或捐助、戍边卫疆等受到国家、省部级、行业系统公开通令嘉奖者,经省级认证组织审定,视表彰嘉奖的级别和影响程度确定替换相应课程学分的数量。
八是省级认证组织审定,以上情况应分别转换替代成专业或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综合实践课等相应课程类别学分。单项类别学分替换最多不得超过该课程体系最低毕业学分要求的70%,各类学分替代总量不能超过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的70%。学习者申请学分转换替代,仅限于所要就读教育序列学历层次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换算替代。
参考文献:
[1]庄维平.试论电大考试的目标控制[J].开放教育研究,2006,(4).
[2]赵宇红.“纲要”背景下关于开放大学构建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
[3]孙林霞.成人教育的典范:英国开放大学,继续教育[J].2010,(2).
[4]王爱国.建立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起点[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5]马良生.江苏开放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6]任为民,施志毅.依托电大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路与构想[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