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实施养成教育的延续性

2014-04-03 01:50张小彦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延续性语文教学

张小彦

摘 要:语文教学是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养成教育中,从养成教育的自身规律要求、语文学科性质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体现教育的延续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养成教育;延续性

语文在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从课堂出发,通过语文教学把养成教育延续到课堂之外、学校之外,保持养成教育的延续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

一、保持教育的延续性是养成教育的自身规律要求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如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后天形成的,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坏的习惯也不能在朝夕间改掉,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发挥其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同样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不断延续下去。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说‘生活即教育,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虽然可重复,但要在这一环节中就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尊重养成教育的规律,保持教育的延续性。把课堂教学、学校教育、社会教化等阶段连贯起来。如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的养成,离不开课堂教学、学校教育,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强化、巩固和检验。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去养成的。当然教师的引导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是一种强化约束的外力,这种外力帮助学生产生条件反射,持续作用就会形成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养成教育的延续性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体,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具有统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等性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习惯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个体来说语文本身就是一种习惯,如说话习惯、书写习惯等,所以语文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

语文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工具,不论是哪个阶段,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语文习惯)都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的整体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对人的影响不只是学校教育阶段,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而应该从课堂教学这一初始环节出发,延伸开来,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养成教育的作用,在修炼语文的同时修炼品性。

语文在中职教育中,对其他专业具有渗透性,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中等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技能教育。语文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其对各专业的渗透性是非常明显的。语文能力对许多专业技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直接表现为专业能力。

语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对专业的渗透性是非常强的。充分发挥语文的这一特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把对养成教育的影响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延伸出去,通过纵向时间延续性、横向专业扩充性,发挥语文对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中职语文教学实施养成教育延续性的几个环节

中职学校应更注重养成教育。中职学生大多十七八岁,行为、习惯不稳定,处于习性多变性阶段,也是改造习惯的最佳时期。普遍而言,目前中职生总体素质相比普通中学生差一些。所以开展养成教育十分必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为实施养成教育的延续性提供了可能。职业教育以技能为培养目标,它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后的全日制学校教育,是与社会、职场最近的教育阶段,甚至有些教学内容就是在社会上完成的;中职教育不受升学率约束,围绕教学大纲,学制灵活、内容和手段多样化,有利于真正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而中职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它对人的影响的久远性和对专业的渗透性,使语文教学成为实施养成教育延续性的最佳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三个阶段的链接: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实训教学中加以巩固;在实际运用检验中使之常态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

(一)课堂教学为切入点

首先要了解学生习性,有针对性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把语文教学目的、内容与语养成教育统一起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思考习惯、观察习惯等,布置、检查课后作业强化课堂教育效果;发挥课堂这一特殊情境,利用群体作用,通过强化手段扶正抑邪,从纠正学习上的不良习惯入手,培养良好习性。同时课堂上老师要发挥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正确引导。教育内容通过多次课堂教学的重复,强化学生对良好习性的认知。

(二)实训教学为巩固

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把语文实训教学与专业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语文实训教学培养良好语文能力与习惯,如作文、实习总结、毕业论文。发挥语文对专业的渗透性,参与专业实训教学,参与学生管理考评,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巩固课堂教学涉及的养成教育的内容。

(三)考评实际运用表现情况,使之常态化

通过参与毕业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加强与社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社会表现,考评前两个阶段养成教育的效果,把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让学生能保持此前养成的良好习性,并使之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马利华.语文教学与养成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下),2013(9).

[2]孙小群.语文教学中看学生的养成教育[J].快乐阅读,2012(19).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延续性语文教学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