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曾展林(1969-),男,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学生通过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又可以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重要性;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0-02
一、学校体育对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1.终身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无论学生在进入学校时的体质状况如何,当他走出学校时,理应达到丰富知识和强壮体魄的完美结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向正常的方向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时间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学校体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与其他体力劳动者相比,他们更需要体育,更应成为终身体育的对象。 因此,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使其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2.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国情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
首先,学校是贯彻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毅力、自信心、自制力。
第三,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和核心,主要任务是要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 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助于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身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二、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在校学习的学主正处在身心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良好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既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使之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也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
其次,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校体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1.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与健康知识的传播
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基础。 由于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始终未真正确立,终身体育与健康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体育与健康知识、锻炼方法单一、体育锻炼兴趣不大、体育行为习惯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体育课上加强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很关健的。
体育意识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而是靠长期的、不间断的努力才能最终达到这个目标。
·教学教法·学校体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充分地把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体育意识和终身锻炼的能力。 而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人们学习和锻炼的内部动力,是个体行动的心理活动的倾向。 只有当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内容或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目前各学校已经根据教育部对体育教学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进行了改革,即由原来的体育课改为体育健康课程。 同时,上课时要突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提高体育意识和让学生掌握2~3项自身热爱、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获得愉悦和快乐的感受,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从而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实施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个性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现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校是学生施展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的最好场所,如果学校的一切活动统得过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势必会使他们产生厌倦集体的情绪,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往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由于一时跟不上教学进度,对体育产生消极思想,体育俱乐部活动课可帮助他们提高技术,重新唤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这种平等自主的教学过程中最终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
4.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首先要端正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地区分健身运动、竞技运动与培养冠军的关系,深刻地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现代化的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其次要在”参与”二字上多做文章,引导学生直接参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实践,唯有实践学生才能尝到甜头,加深体育情感。
5.在体育教育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欧洲许多国家是没有体育课的,欧洲从小学到中学以及到大学等各类学校,都有许多很好的体育场馆为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开放(有偿的) ,以俱乐部形式来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或体育健康课程,是基于中国学校和公共场所所能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等问题而设立的。 如果不在各类学校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或体育健康课程的活动,势必会造成许多学生没有锻炼的场所,而被迫放弃体育锻炼。
另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之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富裕,故要学生花钱去进行体育锻炼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体育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个性发展必须以一定的个性指标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建立自己特有的与体育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与体育教育的稳定关系,而且能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在自我健康的维护和提升的目标指导下,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行为、健美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同时,把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加强交流,吸引企业投资,更新体育设备,创造优良的体育环境。另外,在保证增强体质这条主线教育目标的同时,培养教师自身素质,既要掌握一定东、西方体育知识、技能,又要懂得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生理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多方面教学能力,以适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纵艳芳.浅淡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 2004(1).
[2]肖锋,蔡冬梅.论高校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
[3]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3).
责任编辑 陈春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