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训浩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重庆 万州 404120)
随着医学模式由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转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状况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趋突显,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愈发重要,中医类学生也是如此,要求在教育中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1]。中医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它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2]。笔者认为将中医文化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形成以中医文化为特色的“三融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3]。
1.1 重专业技能和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 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创新精神缺乏、有知识而素养不高等问题。
1.2 教育模式“西化”,人文素质教育缺乏中医文化特色中医院校普遍存在教育模式严重西化的倾向[4],人文课程开设不足,投入不够。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中医院校逐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设了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素质课程,但中医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仍未纳入其中,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特色。
在对我校2011级针灸推拿专业8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92.1%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和较重要,而在对自己人文素质现状评价中,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只有37.2%,有90.7%学生认为现有人文素质教育缺乏中医特色,有83.7%的学生希望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增加中医文化内容,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
中医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中医文化和谐思想内核,并赋以时代精神,这对医学生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5]。中医教育只有重视中医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6]。中医教育忽视了中医学的人文属性,脱离了中医学术特点,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知识面狭窄,对中医精神的把握和在临床工作的能力上大打折扣[7]。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我校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为例,将中医文化融入本专业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通过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仁医仁术”精神、增设中医文化类课程、中医文化氛围打造、中医名家教育以及多形式的中医文化活动等进行有益的探索,形成“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即“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融合”:专业教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充分利用辅导员的时间、空间等优势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开展有中医文化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堂授课和临床实践中充分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二者有机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融合”:既在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开展,同时在课堂外以主题班会、中医文化氛围打造、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开展,使人文素质教育充分融入学生,提升学生素养。探索如下。
3.1 融入“仁医仁术”中医文化人文精神 一名好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也要有“仁爱之心”。用中医“仁术”思想,对学生进行“仁爱道德”教育。采取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堂授课中突出中医文化,融入仁医仁术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临床实践,让学生在观摩中医治病的过程中,在医疗环境中、与患者接触中,亲身体会中医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中医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感受中医“仁医仁术”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2 开设中医文化类课程 中医文化包含许多内容,除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外,在专业教育外适当增加中医文化类课程,增开《易筋经》、《中医文化》、《中医名家与典故》等课程,使学生在中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提升学生中医文化素养,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3.3 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开展寝室中医文化氛围 健康的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寝室是学生天天生活的环境,开展寝室中医文化氛围的打造,将学生置身于中医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有利于在学生思维、行为、情感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烙下中医所特有的文化痕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医的热爱。
3.4 以中医名家塑造学生 在中医发展的过去,涌现出许多如张仲景、孙思邈、钱乙和朱震亨等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古代名医,同样在中医发展的今天,也涌现出了像杨介宾、陈潮祖、路志正、石学敏等全国名老中医,在重庆也涌现了郑惠伯、郑邦本等名老中医,既有精湛的医术,又有高尚的品德,通过对名中医的思想、事迹的宣传以及让学生接触身边的好中医,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中医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中医名家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格启迪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从而塑造学生。
3.5 开展多形式的中医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活动,一是举办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人文讲座、知识竞赛、诵中医典故、读书交流会、中医宣誓仪式如“大医精诚”等,举办中医文化节等,丰富校园文化。二是成立中医文化有关的兴趣小组,如推拿练功、中医养生,以兴趣小组为基础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易筋经、养生等宣扬中医文化。三是组织开展有中医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三下乡”或到敬老院进行中医医疗服务,开展免费的推拿等,既能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又增强人文关怀的意识,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四是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中医药博物馆,使学生追寻中医传统文化渊源,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的感性了解和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针推专业等中医类专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具有全面素质的人,特别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素质的人。培养人才时,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充分利用中医文化,将其有机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中,实施“三融合”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使专业发展后继有人,促进专业的快速发展。
[1]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3):196-198.
[2]张功,王刚,陈林琳,等.浅谈中医学理论的社会文化属性[J].环球中医药,2009,2(6):448-450.
[3]季慧.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5):98-100.
[4]黄传贵.中医在我国医学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中医药,2005,9(3):60.
[5]张宗明,申宁.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医学与社会,2010,23(8):97-98.
[6]吕梅军.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7]孙丽霞,沈歆.高等中医教育应大力弘扬中医文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229-231.